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中国粗榧(三尖杉科)识别特征灌木,高达12m。叶线形,排成两列①,上下部几乎等宽或上部稍窄,先端有微急尖或渐尖的短尖头,上面深绿色,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每一雄球花基部有1苞片,雄蕊4~11,花药2~4个(多为3个)。种子常2~5个着生于总柄的上部,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有小突尖。多生于海拔600~2200m的花岗岩、砂岩或石灰岩山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河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区。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晒干。药用功效味苦、涩,性寒。归肝、脾二经。临床提取其生物碱制成注射剂,主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铁线莲(毛茛科)识别特征草质藤本,长1~2m。茎棕色或紫红色,被疏短柔毛①。叶对生,小叶片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边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6,白色,倒卵形或匙形②,花瓣无,雄蕊多数,紫红色,花药长圆形,心皮多数,被淡黄色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瘦果倒卵形,扁形,边缘厚。生于低山区的丘陵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采收加工全草7~8月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根,秋季采挖,晒干。药用功效味苦、微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利尿,通络,理气通便,解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小便不利,闭经,便秘腹胀,风火牙痛,虫蛇咬伤,黄疸。注意:孕妇禁用。


(桑科)识别特征落叶乔木,高约15m,有乳汁。单叶互生,卵形,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①;花被片4;雄花的雄蕊4,中央有退化雄蕊;雌花1室1胚珠。瘦果包于肉质化的花被片内,组成聚花果,黑紫色或白色②。多生于向阳山坡。全国各省均有栽培。采收加工春末夏初采收桑枝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cm的段或斜片,晒干。药用功效①桑枝入药,味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水肿,肌体风痒。②根皮入药,名“桑白皮”,味甘、辛、性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水肿,小便不利。③果实入药,名“桑椹”,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④叶入药,名“桑叶”,味苦甘,性寒,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清肝明目。


蓖麻(大戟科)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或在南方常成小乔木,高达5m以上。叶互生,盾形,掌状分裂①,叶柄有腺体。花单性同柱,圆锥花序,花序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②,花萼3~5裂;无花瓣;雄花雄蕊多数,花丝树状分枝;雌花子房上位,3室,花柱3,各2裂。蒴果常有软刺,种子有种阜。生于沙质土壤中。热带地区有野生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变棕色,果皮未开裂时分批采摘,晒干,除去果皮。药用功效全株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种子入药,中药名为“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有毒(未经加工处理,不得内服)。具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瘰疬,大便燥结。


菝葜(百合科)识别特征攀缘状灌木①,高2m以上。叶互生,革质,圆形至广椭圆形②,沿叶柄下部两侧有卷须2条。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花被片6,2轮,矩圆形,黄绿色;退化雄蕊成丝状,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稍反曲。浆果球形,红色。生于林下、路旁、林缘、灌丛或草丛中、低洼湿地边。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采收加工2月或8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药用功效味甘、微苦涩,性平。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治疗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水肿,淋病,疔疮,肿毒,瘰疬,痔疮。①根状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②叶:外用治疗痈疖疔疮,烫伤。


南蛇藤(卫矛科)识别特征藤本,长达12m。叶形变化较大,近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聚伞花序腋生或在枝端成圆锥状而与叶对生;花黄绿色,雌雄异株,偶有同株的。蒴果近球形①,棕黄色,花柱宿存;种子包有红色、肉质假种皮。入秋后叶变红色。在山沟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湖北、湖南等地。采收加工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晒干或鲜用。药用功效①根、藤:味苦、辛,性微温。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②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③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木防己(防己科)识别特征木质藤本①,长20~30m。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片纸质至近革质,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生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②。生于山坡路旁或疏林中。除我国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挖去根部,除去茎、叶、芦头,洗净,晒干。药用功效根入药。归膀胱、肾、脾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痛,闭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海州常山(臭梧桐)(马鞭草科)识别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m。叶对生,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有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花萼紫红色,花冠由白色转为粉红色①。核果蓝紫色,包藏于增大的宿萼内。枝、叶等部具臭气,故又叫臭梧桐。生于山坡、路旁和溪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至东北地区。采收加工8~10月开花后采收,或在6~7月开花前采收,割取花枝及叶,捆扎成束,晒干。

药用功效叶入药。苦、微甘,平。祛风湿,止痛,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穿山龙(薯蓣科)识别特征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3m。茎左旋。叶互生,掌状3~7浅裂,叶基心形①。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常穗状②,花小,花被片6枚,黄绿色,雄花具6枚雄蕊,雌花序下垂,柱头3裂,裂片再2裂。蒴果,具3翅。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刮去栓皮,晒干。药用功效根茎入药。苦,平。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


鼠掌老鹳草(牻牛儿苗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叶对生,肾状五角形,掌状5裂①。花常单生,花瓣5枚,淡紫红色或白色,先端微凹。蒴果具喙,成熟时自下而上反卷。生于山谷草地、河岸草丛、村庄住宅附近。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四川、西藏等地。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药用功效全草入药。辛、苦,平。归肝经。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用于无名肿毒,风湿疼痛,肠炎,痢疾。


牻牛儿苗(牻牛儿苗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约50cm。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伞形花序腋生,萼片5,先端有长芒,花瓣5,淡紫色或紫蓝色①,雄蕊10枚,排成2轮,外轮5枚无花药,且与萼片对生。蒴果顶端有长喙,室间开裂,成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呈螺旋卷曲。生于草坡、沟边。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药用功效全草入药,中药名为“老鹳草”。辛、苦,平。归肝、肾、脾经。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用于无名肿毒,风湿疼痛,肠炎,痢疾。


蔓出卷柏(卷柏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约20cm。主茎伏地蔓生,多分枝①,各分枝基部生细小的根。营养叶有腹叶与背叶之分。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渐尖头,边缘有微齿,孢子囊圆形,孢子有大小之分。生于林下石灰岩或阴湿山地石头上。分布于我国山东、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湖南、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采收加工秋后采收,洗净,晒干备用。药用功效全草入药,中药名为“小过江龙”。苦、微辛,微寒。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主治肝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痛,烫伤,外伤出血。


刺桐(豆科)识别特征大乔木,高可达20m。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两三年后即脱落。总状花序长约15cm①,被绒毛;总花梗长7~10cm;花萼佛焰苞状,长2~3cm,萼口斜裂,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cm,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二体,花丝淡紫色,长3.0~3.5cm,花药黄色;花柱1枚,淡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花期3月。常见于树旁或近海溪边,或栽于公园。原产印度至大洋洲海岸林中,内陆亦多有栽植。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采收加工栽后8年左右,即可剥取树皮,通常于夏、秋季进行。有剥取干皮、砍枝剥皮和挖根剥皮3种方法。剥后,刮去灰垢,晒干即成。

药用功效根皮或干皮入药。苦、辛,平。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主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疥癣,湿疹。


老鹳草(牻牛儿苗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长根。茎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花单生叶腋,或2~3朵花成聚伞花序;花梗在花时伸长,果时弯曲下倾;萼片5枚,卵形或披针形,被柔毛;花瓣5枚,淡红色或粉红色,与萼片近等长,具5条紫红色纵脉;雄蕊10枚。蒴果,有微毛,喙较短,果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由下向上内卷,长约2cm。花期7~8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低山林下、草甸。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和四川。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药用功效全草入药。苦、微辛,平。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雷公藤(卫矛科)识别特征落叶蔓性灌木,长达3m。小枝棕红色,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脉上疏生锈褐色柔毛①。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被锈色毛②。花杂性,白绿色,直径达5mm;萼为5浅裂;花瓣5枚,椭圆形;雄蕊5枚,花丝近基部较宽,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花柱短,柱头6浅裂;子房上位,三棱状。蒴果具3片膜质翅③,长圆形,种子1,细柱状,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长于山地林内阴湿处。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采收加工栽培3~4年便可采收,秋季挖取根部,抖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

药用功效根、叶、花及果入药。苦、辛,有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主治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粗茎秦艽(龙胆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根粗大,大部或全部分裂为小根,相互缠绕呈右旋扭结一起。根茎部有许多纤维状残存叶基,茎直立或斜上,圆柱形,无毛。基生叶多丛生,叶片较大,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茎生叶对生,较小。花茎粗壮而短,稍倾斜,花多数,无花梗;花管壶状,长2.0~2.2cm,黄色或蓝紫色,长约3cm,裂片先端微尖,内部有斑点;雄蕊5;子房长圆形,有柄。蒴果内藏,长圆形,无柄。花期6~9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100~4500m的山坡草地、山坡路旁、高山草甸、灌丛中、林下及林缘。在云南丽江有栽培。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贵州西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采收加工播种后3~5年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但以秋季质量较好。挖出后去掉茎叶,晒至柔软时,堆成堆,使自然发热,至根内部变成肉红色时,晒干。也可在挖根后,直接晒干。达乌里秦艽挖根后,洗去泥沙,搓去黑皮,晒干。药用功效根入药,中药名为“秦艽”。苦、辛,微寒。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


秦艽(龙胆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60cm。主根粗长,圆柱形,扭曲不直,有少数分枝,中部多呈螺纹状;根茎部有许多纤维状残存叶基。茎直立或斜生,圆柱形,无毛。基生叶多丛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①;茎生叶3~4对,对生,较小,基部连合。花多集成顶生及茎上部腋生的轮伞花序;花冠管状,深蓝紫色,长约2cm,先端5裂②,裂片间有5片短小褶片;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长圆形,无柄。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种子椭圆形,无翅,褐色,有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400~2400m的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分布于我国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采收加工播种后3~5年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但以秋季质量较好。挖出后去掉茎叶,晒至柔软时,堆成堆,使自然发热,至根内部变成肉红色时,晒干。也可在挖根后,直接晒干。达乌里秦艽挖根后,洗去泥沙,搓去黑皮,晒干。药用功效根入药。苦,辛,微寒。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


狶莶(菊科)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叶对生①;叶部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头状花序多数,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长1.5~4.0cm,密生短柔毛;总苞阔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枚,线状匙形或匙形,内层苞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外层托片长圆形,内弯,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花黄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7mm;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上端有4~5卵圆形裂片。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先端有灰褐色状突起。花期4~9月,果期6~11月。生于海拔110~2700m的山野、荒草地、灌丛、林缘及林下,也常见于耕地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采收加工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时,放置干燥通风处,晾干。药用功效地上部分入药,中药名为“豨莶草”。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络石藤(夹竹桃科)识别特征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m。茎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叶对生①,具短柄。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萼小,5深裂;花冠反卷,5裂②;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筒中部;2心皮,胚珠多数。果长圆柱形。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生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绿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缘于墙壁、岩石上。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采收加工9~10月落叶时采收,晒干。药用功效带叶藤茎入药。苦,辛,微寒。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糙苏(唇形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红褐色,较肥大,常数个集生。茎直立,四棱形,疏被向下的短硬毛。叶对生,密被短硬毛;叶片圆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疏柔毛及星状柔毛。轮伞花序通常4~8花,多数;苞片线状钻形,较坚硬,常呈紫红色,被星状毛;花萼管状,外面被星状毛,花萼5裂,先端具小刺尖,边缘被丛毛;花冠通常粉红色,唇形,外面背部上方被短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的小齿,下唇外面密被绢状柔毛,3裂,裂片卵形或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5枚,雌蕊柱头2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地林中、林边灌丛中、河岸、山谷。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四川、云南、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等地。采收加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药用功效全草及根入药。辛,温。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杠柳(萝藦科)识别特征落叶木质藤本,茎长6m。具乳汁。叶对生,卵状长圆形①。聚伞花序腋生,花冠紫红色,辐状,裂片5枚,反卷;副花冠环状,顶端10裂②。蓇葖果双生,圆柱状。种子顶端具白色绢毛。生于山野、河边、砂质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用木棒敲打使根皮和木部分离,抽去木心,剥取根皮,晒干。

药用功效根皮入药,中药名为“北五加皮”或“香加皮”。苦、辛,温。有毒。归肝、肾、心经。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水肿。


五加(五加科)识别特征落叶灌木,高2~3m。枝软弱而下垂,蔓生状,无毛,节上通常疏生反曲扁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钝齿。伞形花序单个腋生或顶生于短枝上,花瓣5,黄绿色①,雄蕊5。浆果近球形,黑色。生于林缘、路边或灌丛中。主产于我国湖北、河南、辽宁,安徽亦产。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药用功效根皮入药,中药名为“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短梗五加(五加科)识别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具裂纹,无刺或疏生刺,刺粗壮。掌状复叶①,小叶两面无毛,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头状花序球形,由头状花序再组成圆锥花序,花瓣5,浓紫色。果为倒卵状椭圆形,黑色。生于山间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朝鲜也有分布。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药用功效根皮入药,中药名为“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接骨木(忍冬科)识别特征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3m。奇数羽状复叶,椭圆状披针形,常不对称,叶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揉碎后有臭味。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冠辐状,白色至淡黄色。浆果状核果等球形,黑紫色或红色①。生于山坡、沟谷、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各省,内蒙古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采收加工以全株入药。夏、秋季采收,晒干。药用功效甘、苦,平。归肝经。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识别特征大型树状陆生蕨类,高1~3m。根状茎粗壮,木质,密生金黄色有光泽的长柔毛,形如金毛狗。叶片三回羽状分裂,末回小羽片狭披针形,侧脉单一,或二分叉,革质。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每裂片1~5对,囊群盖二瓣,呈蚌壳状。生于山脚、沟边或林下阴处酸性土壤。分布于我国西南、东南及河南、湖北等地。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除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的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药用功效根茎入药。苦、甘,温。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


槲寄生(桑寄生科)识别特征常绿小灌木,高30~60cm。单叶对生,叶片厚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①,花单性异株,雄花序聚伞状,总苞舟形,通常具花3朵;雌花序聚伞式穗状,具花3~5朵;萼片4。浆果球形,半透明,熟时橙红色,富有黏液质。寄生于榆树、桦树、枫树、梨树、麻栎等树上。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采收加工带叶茎枝入药,称“槲寄生”。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药用功效性平,味苦。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华北鳞毛蕨(鳞毛蕨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茎横卧,有阔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簇生,卵状矩圆形,草质,幼时下端有鳞毛,老时光滑,三回羽裂,羽片披针形,向基部略变狭,小羽片稍远离,基部不对称,基部下侧一片缩短,边缘深羽裂,裂片顶端有2~3个尖锯齿。孢子囊群大,囊群盖圆肾形,生于叶下面的小脉上。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采收加工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药用功效根茎入药,中药名为“花叶狗牙七”。苦、涩,平。除风湿,强腰膝,降血压,清热解毒。用于脊柱疼痛,头晕,高血压病。


葡萄(葡萄科)识别特征落叶木质藤本,长12~20m。幼枝光滑或具绵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圆形或圆卵形,通常3~5深裂,边缘具粗锯齿①。圆锥花序,与叶对生。花小,黄绿色,两性或杂性异株。花瓣顶端合生,花后成帽状脱落。雄蕊5,对瓣。花盘突起,基部与子房贴生。浆果②。生于山地疏林中的树干或人工葡萄架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风干。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药用功效味甘、酸、性平。归肺、脾、肾三经。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烦渴,风湿痹痛,水肿,豆疹不透。祛风通络,利水消肿,解毒。


蛇葡萄(葡萄科)识别特征木质藤本。枝红褐色,具棱,卷须分枝,与叶对生。叶硬纸质,具长柄,肾状五角形或心形卵形,3~5中裂或近深裂,边缘具粗锯齿①;上面有光泽,鲜绿色,光滑;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小,淡黄绿色。萼片合生成浅杯状。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2室。浆果,球形,浅黄色或淡蓝色。生于山坡、路旁或林边。分布于我国东北至华南地区。采收加工根皮入药。春、秋季采收,去木心,切段晒干或鲜用。药用功效辛、苦,凉。归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止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呕吐,腹泻,溃疡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


普通鹿蹄草(鹿蹄草科)识别特征多 年 生 常 绿 草 本 。 地 下 茎 细 长 。 叶 3~6 , 近 基 生 , 叶 柄 长1.5~4.0cm;叶片上面绿色,沿叶脉为淡绿白色或稍白色,下面色较淡,常带紫色,边缘有疏齿。花葶常带紫色。总状花序长2.5~4.0cm,有花4~10朵;花冠碗形,淡绿色、黄绿色或近白色;花梗边缘色较淡;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雄蕊10枚,花丝无毛,花药黄色,具小角;花柱倾斜,上部弯曲,先端有环状突起稀不明显,伸出花冠,柱头5圆裂。葫果扁球形,直径7~10mm。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700~4100m的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分布于我国陕西、青海、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晒至叶片较软时,堆置至叶片变紫褐色,晒干。药用功效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鹿衔草”。甘苦,温。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桑寄生(桑寄生科)识别特征常绿小灌木。老枝无毛,具凸起的灰黄色皮孔,小枝梢被暗灰色短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圆形或长卵形①。叶柄光滑或幼时被极短的星状毛。花两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伞花序②,总花梗被红褐色星状毛;小花梗较短;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外被红褐色的星状毛;雄蕊4;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扁头状,子房下位,球形。浆果 椭 圆 形 , 有 小 疣 状 突 起 。 花 期 8~10 月 , 果 期 9~10 月 。 海 拔500~1900m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厚皮香、漆树、核桃或栎属、柯属、水青冈属、桦属、榛属等植物上。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药用功效枝叶入药。苦、甘,平。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石楠(蔷薇科)识别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0~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①,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药用功效叶和根入药。辛、苦,平。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治风痹,历节痛风,外感咳嗽,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丝瓜(葫芦科)识别特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茎须粗壮。叶互生,叶柄粗糙,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掌状分裂,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雄蕊5枚,稀3枚,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果实圆柱状,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云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较短小。采收加工秋季果产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药用功效成熟果实的维管束,中药名为“丝瓜络”。苦,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


绵头雪兔子(绵头雪莲花)(菊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根黑褐色,粗壮。茎上部有白色或淡褐色密绵毛。叶极密集,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匙形。头状花序多数,无梗,在茎上部排成椭圆形穗状;苞叶条状披针形,被白色密绵毛;总苞半球状;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有白色密绵毛,内层总苞片披针形,顶端条状长渐尖,有黑褐色长毛;花白色,长10~12mm。瘦果长约3mm;冠毛鼠灰色,2层,外层短,粗毛状,易脱落,内层羽毛状。花期6~7个。雪莲是非常独特的植物只生长在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和昆仑山雪线附近高寒地带的悬崖峭壁上,产量极低。采收加工每年6~7月间,开花时拔取全株,除去泥土,晾干。药用功效全草入药。甘、微苦,温。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用于雪盲,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外用治创伤出血。


千年健(天南星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肉质,绿色,细长。叶互生,具长柄①,基部扩大成淡黄色叶鞘,包着根茎,叶片卵状箭形②,先端渐尖,基部箭形而圆,开展,全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干后呈有规则的皱缩。肉穗花序,佛焰苞管部宿存,片部脱落,花单性,无花被;浆果。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林中水沟附近的阴湿地。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等地。采收加工种植3~5年后,根茎长至40cm以上时即可采收。一般以秋、冬季采收为宜。挖出鲜根后,除去茎叶、不定根、外皮及泥沙杂质,切成长15~40cm的节段,晒干或低温干燥。药用功效干燥根茎入药。辛,温,小毒,祛风湿,壮筋骨。主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


常春藤(五加科)识别特征多年生常绿攀缘灌木,长3~20m。茎灰棕色或黑棕色,光滑,有气生根。单叶互生;无托叶;叶二型;全缘或三裂①;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条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圆卵形,全缘;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圆形、心形;叶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花瓣5枚,三角状卵形;雄蕊5枚;子房下位,5室,果实圆球形。附生与阔叶林中树干或沟谷阴湿的岩壁上,庭院也常有栽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甘肃、陕西等地。采收加工9~11月采收,晒干。药用功效全株入药。辛、苦,平。祛风,利湿,和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头痛,头晕,肝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流注,蛇虫咬伤。


过江龙(豆科)识别特征木质藤本①。托叶小,刚毛状。二回羽状复叶,顶生的1对羽片常为卷须;穗状花序;花萼钟状,5齿裂,花瓣5片,分离或基部稍合生;雄蕊10枚,分离,略突出于花冠之外;子房近无柄,胚珠多数。荚果大而长,木质或革质,扁平,弯曲,每节内有1颗种子;种子大,扁圆形。花期3~6月,果期8~11月。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缘于大乔木上。采收加工8~11月采收种子或茎皮晒干或鲜用。药用功效①茎藤入药,中药名为“过江龙”。苦、涩,平,有毒。活血祛风,壮腰固肾。用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骨折,泄泻。 ②种仁入药(榼藤子仁):微苦、涩,平。利湿消肿。用于黄疸,脚气,水肿。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6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高清图谱 第四章 祛风湿药发布于2024-04-10 11: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