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提前做好养生准备哦!

炎炎夏季,特别是三伏天,什么最旺?

当然是天上的太阳最旺,人体阳气也到了最旺盛之时。

那么,此时该用什么来给阳气再加把劲儿以祛除陈年寒湿?

当然是——地之阳:艾灸!

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灸称之为地之阳。

三伏天,在阳气最旺的夏季,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力量,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固本扶阳,此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治愈“冬病”。

这就是“冬病夏治”的道理,除了三伏贴,懂艾灸的朋友可别忘了手里的艾条,做好三伏灸,效果看得到!


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


出于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据自身需要任选1-2个进行三伏灸。


妇科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主穴:肺俞穴(根据个人症状配定喘、中府、肾俞等)。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泻



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色斑、皮肤萎黄等问题。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


作用:补足气血、加速血液循环、培补阳气,以达到延缓衰老、青春永驻的目的。


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利湿。


骨关节病



夏季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的良好时机,效果显著,不要错过。


取穴:阿是穴、大椎穴、命门、肾俞。


作用:培养固本、温肾壮骨、活血化瘀


皮肤问题



夏季是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用艾灸来治疗。


取穴:曲池、血海、合谷、患处。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灸具体操作方法



每伏当天或前后共三天施灸最好。


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


隔姜灸:每穴3-5壮左右。


疾病轻者:伏前加强一次、入伏后每伏不少于两次艾灸,伏后加灸一次。


疾病重者:伏前加强两次、入伏后每阶段不少于三次灸,伏后灸两次,更可选择连续灸。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时间、疗程、取穴要自己灵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重要。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冷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   


2、艾灸后2小时内不要碰凉水、不要吃冷饮、不能洗澡。


3、初学者、出于保健目的,可以自行艾灸。


较重的慢性疾病患者,若想彻底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最好就医诊治、辨证配穴,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三伏灸。


4、艾灸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5、慎灸人群:正在发烧的病人、肺结核、感染性病、行经期且月经量多的女性、孕妇、严重过敏体质、溃破性皮肤病、阴虚火旺、心脏病患者等等。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艾灸,为身体补阳气,扶正气,轻轻松松养出好身体!


想做伏前加强灸的朋友,现在可以开始了~


健康养生,福泽一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快入伏了,冬病夏治赶快行动起来吧!发布于2023-10-28 21: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