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一般辨证规律主要是:暴鸣多实,渐鸣多虚;耳鸣间歇,或日轻夜重多虚,耳鸣持续不歇多实;耳鸣音调低,声宏嘈杂多实,耳鸣音调高,鸣声尖细多虚。但也不尽然。


  《景岳全书》卷27说:“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且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 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亏而然。”


  风邪侵袭,耳窍失利证:《医学入门?耳》卷5说:“风聋因风邪入耳,必耳内作痒,或兼头痛。”故耳鸣因外感风邪所致,病程或长或短,证见耳内时时作痒,每于触摸头额、耳部时,则耳内作响。舌苔薄,脉浮弦。治宜疏风散邪,通利耳窍。


  阻清阳,耳窍失利证:因外感湿浊,闭阻耳窍所致,亦或脏腑失调,湿浊内生,上干清阳之位。证见耳鸣头重,苔薄腻,脉软或濡细。治宜疏表化湿,通利耳窍。



  郁热内蕴,上扰耳窍证: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调,气火上扰,耳窍失利所致。证见耳鸣,口苦,烦躁,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疏肝胆,通利耳窍。可用 龙胆泻肝汤加减。若为湿热内蕴,清窍壅闭所致者,证见耳鸣,低热或潮热,倦怠,头胀,舌红胖,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痰火壅结,上扰耳窍证:以头昏头重,胸闷,恶心,舌质红胖,苔黄腻,脉弦滑等为要特点。治宜清热化痰,开郁通窍。


  肝肾不足,虚火扰耳证: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主要特点。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气虚不足,耳窍失养证:以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脉弱等为主要特点。治宜益气升清。


  肾阳不足,耳窍失养证: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凉畏寒,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弱等为主要特点。治宜温肾壮阳。


  气血瘀阻,耳窍失利证:证见耳鸣,舌质微紫或暗滞,或面色暗晦,脉涩等为主要特点。治宜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止耳鸣的常用中药有:

  蝉蜕:甘、寒。入肺、肝经。质轻,轻可祛实,祛风止鸣。用于风邪侵袭所致耳鸣,或肝火、痰火、清阳不升等所致耳鸣。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祛风止鸣。用于风邪侵袭所致耳鸣,或肝火、痰火、清阳不升等所致耳鸣。


  磁石:咸,寒。入肝、心、肾经。潜阳降逆止鸣。用于阴虚阳亢、血虚阳浮所致耳鸣。


  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潜阳降逆止鸣。用于阴虚阳亢、血虚阳浮所致耳鸣。



  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潜阳降逆止鸣。用于阴虚阳亢、血虚阳浮所致耳鸣。


  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合欢皮:宁心安神熄鸣。用于血虚不足,心神失养所致耳鸣。合欢皮还有解郁止鸣之功,用于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所致耳鸣。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开窍宁神止鸣。用于风邪、痰湿、清阳不升等所致耳鸣,以及心神失养,伴睡眠不宁之耳鸣诸证。


  远志辛、苦、微温。归肺、心、肾经。宁心开窍止鸣。用于痰湿、心肾不交等所致耳鸣。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搜风止鸣。用于风邪中络、湿痹经络,或血瘀络痹所致耳鸣。



健康养生,福泽一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10人9不知!耳鸣的辩证治疗经验!太重要发布于2023-10-28 2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