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太上》、《大道废》、《绝圣弃智》三章。云云。师曰:所讲经教字字是妙用,人必心上有此理,所闻皆有契处,心上先无,则不能入也。此三章之义,本明道气下衰,圣人设教随时,自失道而后以德,至於用礼,皆不得不然。如全真教门,丹阳师父教法,与长春师父甚有不同,亦不得不然耳。孔子以仁义礼智为教,然则孔子之道,又岂止於仁义礼智哉?圣人怀道而不弃仁义礼智者,要应一时之用,应过则复於道。修行人内含其真,在仁为仁,在义为义,在礼为礼,在智为智,而不失其真,任世下降而独能复於古。学人止要内守其真,应一切之用,而无所著也。吾虽当此时,而未尝不守其真,梦境中犹看衲衣,作尘劳事化饭食。凡出家不免应缘,常能不忘道性,必有前程。此生一志於道,纵复再出头来,又是一个好道人。今之出家人,或有不念此理,常欲在人之上,惟恐失其假德外望,对人则瞑目拱手作坐忘态,无人则无所不作,虽名曰道人,果道人也哉?

     讲《绝学无忧》章终。师曰:为学非难,绝学为难。尝记马禅师有《十劝》,其四云:劝君四,广学多闻心上刺,情忘见尽绝驰求,信手拈来无不是。忘情忘见则不驰不求矣。因有情故见解出,不是驰骋,则是贪求。经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谓素分,识素分则抱朴矣。私谓己私,欲谓贪欲,私不能无,能少私则寡欲矣。圣贤广说详说,欲人知而行之。奈何知而不学,则终无所知而已。学而知者泥於学,而不行其所知,皆虚度也。上智不行,与下愚相去何远?过犹不及,正谓此也。无学者不知圣经之义,多恶其有学者,闻绝学无忧之言,则愈谓为学者非也,不道不学者更不是。圣人岂不欲人为学,所以戒者,戒其学而既知,尚不能忘其学。然学者或有理义难通处,且当放过,时下不得,后或自得。既知其不知,即是知矣。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戒不可以强为知也。经云绝学无忧者,戒知而不能忘,则有忧矣。若云便当绝学,圣人何为说五千言?道人虽未能广学《阴符》、《道德》、《清静》三经,又岂可不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发布于2024-01-06 17: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