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因作务人有动心者,乃云:修行人外缘虽假,不可不应。应而无我,心体虚空,事来无碍,则虚空不碍万事,万事不碍虚空。如天地间,万象万物皆自动作,俱无障碍。若心存我相,事来必对,便有触拨,急过不得,撞着磕着,便动自心,自心既动,平稳不得,虽作苦终日,劳而无功也。居大众中,及有作务,专防自心,不可易动,常搜己过,莫管他非,乃是功行。事临头上,便要承当,诸境万尘,不逐他去,自心明了,一切莫辨。如此过日,初心不退,自获功也。
     师云:修行人有一分工夫,便生一分胜心,有十分工夫,便生十分胜心。既有胜心,则有我相,我相胜心作大障碍,如何得到心空境灭也。却要重添决烈,把自己身心挫在万物之下,常居人后。自念千万不如人,然后可以遣却胜人底心。心同太虚,则无我也,无我则与道相应矣。
     师云:修行之人,静中境界甚有多般,皆由自己识神所化,因静而现,诱引心君。岂不闻古人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欲遣识,识神尚在,化形象,神头鬼面,惑乱心主。若主不动,见如不见,体同虚空,无处住着,自然消散,无境可魔,无物可坏也。昔有道人,心得休歇,一日坐间,忽见恶鬼无数乘空而来,其人安定此心,体若虚空,冥然不辨,拼此一身,任生任死,其魔自散。为有主在,寂然不动,岂有魔魅,亦心未尽,故显此相,体性湛然,则自泯矣。
     或问曰:守圜之人其功如何?答云:昔长春真人在山东时,行至一观,后有坐圜者,其众修斋。次有人复真人,言圜中先生欲与真人语。真人令斋毕相见去。不意间,真人因出外,寻及圜所,以杖大击其门数声。圜中先生以为常人,怒而应之,真人便回。斋毕,众人复请以相见,真人曰:已试过也。此人人我心尚在,未可与语。遂去之。大抵居静本为性命事大,收拾固济,涵养为功,遇境不动,乃是验也。今此击门之声是境,应者是心,心若忘我,如同灰灭,拨之有明,亦无火焰,遇境不动,安详应过,便是心上有工夫也。今闻些子虚声,便早动心,一切恶境怎生过去。虽居圜中,济甚么事受人供养口债,怎么还得?却不如向动用境中,物上事上,专一磨炼此心去,却是个有见趣底人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发布于2024-01-06 17: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