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惩忿窒欲者,圣贤修身慎行之要也。惩忿者,戒心也。窒欲者,止念也。戒其心则忿不生,止其念则欲不起。忿不生而心自清,欲不起而情自静。心清性静,则道自然而凝矣。是以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岂知忿若不惩,则心火上炎,性天云蔽。欲若不窒,则阳精下奔,苦海波翻。故自流浪于生死之场,沈炽于爱欲之地,则向来所禀天地真一之气,潜奔而寓于坤矣。继此以往,坤乘乾之一阳而为坎,乾因坤破亏一阳而为离。离积阴而生忿,坎积阳而生欲。审兹忿从气起,欲从精生。气动,忿则生贪嗔;精动,欲则着痴爱。前则与物相刃相靡,内则自身精神耗散,堕於冥途,永失真道,良可悲哉。

       余於是述先圣之言,以为后来学人之证鉴。太上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卦乃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瞿昙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曰:凡所有相,即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曰:正其心,诚其意,无终食之间违仁。颜子不迁怒,不二过,克己复礼,三月不违仁。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故君子必慎乎其独。子思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孟子故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此皆以惩忿窒欲,保合太和之道也。在丹家则为取坎填离,水火既济之理;在禅家则为回光返照,转物情空之理;在儒家则谓克己复礼,正心诚意之理。以此论之,三教道同而名异,其实不离乎一心之妙也。是以天地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学人莫以惩忿窒欲四字容易看过,此乃是修真一个枢纽,其要宜乎损者也。损於外而益於内,内安而气和,气和而神和,神和而道冲矣。至此超阴阳,出生死,脱脱洒洒,了无挂得,登蓬岛,游洞天,变化自在,岂不玄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惩忿窒欲论》发布于2024-01-06 18:07: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