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咨询,“主诉”通常为“我上火了”,“我热很重”,“口干口苦的很”,“便秘,小便黄”,“口腔溃疡好了又发”,“痔疮一直老不好”……

这些症状一听,的确是一片火热之象。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平常也会喝一些下火的药,比如金银花,蒲公英,菊花,决明子等等。却收效甚微,甚至一部分人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怕冷,精神越来越差,肠胃功能日渐减退……

问题在哪儿呢?难道是他们判断错了?口苦,小便黄咋会不是热呢?

还真不是热,或者说不全是热。真相可以从他们的舌象,脉象或者一些其他兼症窥得一二。

通过观察,王医生发现他们的舌头大多是这个样子,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一般虚弱或沉滑。(也就是动力不够啦)

有的人会诉说自己不能吃生冷,稍稍降温手脚会明显的冰凉,大便常年不成型,精力差易疲惫,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虽然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凉水;虽然便秘肚子却没有明显的胀满。从中医来看,这些表现都提示有阳虚气虚的病机。

既然是阳气虚,应该是寒呀。那“热”是如何出现的呢?

简单跟大家说两种,一种是郁热,一种是虚热。

简单的理解,阳气虚弱,代谢功能变差,体内的垃圾不能及时被清理,那么这些垃圾就会堆在那里沤出热来,就像农村沤粪一样(类似于微生物在里面发酵释放热量)。

如果再饮食不节,肠胃功能失调,脾胃代谢水液出现问题,大家耳熟能详的“湿气”就招之即来,挥之不去。有“湿”的加入,代谢会更差,会加重郁热情况,于是你可能就会头晕沉,口苦,口干,口腻,小便黄了。

这种情况的确是有热(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那种热)。但本质有阳虚气虚,单纯的清热会顾此失彼,治标(吃清热药有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不治本。这就叫寒热虚实夹杂,这种情况自己就不要乱用药了,不然会让情况更复杂。


另一种是虚热。大家都知道,阴虚会有热,比如像女性更年期一样,会潮热,怕热,手脚心烫。其实阳虚也会有热,中医叫火不归原这种热就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种热了。部分人会表现为口干,咽干,咽痛,脚冷,便溏等,上热下寒的一种情况。如果这时候吃清热药,四个字--雪上加霜。这种情况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大家了解一下就行。

这种郁热,虚热其实很多医生都不能很好的识别,更不要说是非专业人士了。所以有不舒服还是要去看诊或者咨询医生,自己不要乱用药。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觉得有用欢迎转发分享!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口干口苦,您真的是“上火”了吗?发布于2024-03-29 15: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