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6年左右的时候开始自学中医,尝试上手操作《伤寒杂病论》。
后代笼统的把伤寒这一派称为经方派,据说这本书的出现是张仲景有感于自己家族因为伤寒死了太多人,因此有志于学医。
后将上古的临床医学典籍整理成这一本小册子,像是汉代家庭医疗手册,文笔通俗易懂。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半是伤寒,讲治感冒的,也就是后世说的《伤寒论》;另一半是杂病,讲治杂七杂八的证状,后世叫《金匮要略》。
想要操作这本书并不需要深究太多冗长的理论,能掌握基础的六经辩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证状来用,如果在辩证准确的情况下,效果出奇的好「覆杯而愈、效如桴鼓
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感觉自己差不多成了Herbal man(草药人)
然而学中医这件事在我看来它有一种魅惑的调性存在,感觉有点像日本的“牛郎”一样,怎么说呢?
在中医的视角中,所谓的药物治疗、药物干预,都是为了调动起我们自身的气血能量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激活人体的自愈功能而已。
《伤寒论》提到疾病疗愈的原则时讲「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换而言之就是说不必太过依赖药物啦,要多留意自身的阴阳调和。
不过经方的方子都好“可爱”,喝下去就会有很直观的反馈,让人有种想要寻宝的心情
“哟吼~又出现了个新的证状,竟然身体还会这么生病呀,去翻翻书找找看该用什么方子;
没想到药还可以这样组合搭配哦,好有意思;
突然馋冰淇淋了,配一颗理中丸吃吃应该也可以;最近又熬夜了,明天要煮点什么汤呢?”
或者有时候也会面对棘手的问题,思来想去终归还是把头埋进经方的怀抱里。
人的体质会不会通过喝药好起来?其实并不会啦,它只能处理到眼下的问题
从原则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体质好起来,是要靠「」的,而不是「」的,这就像极了“牛郎”那种带来即刻的满足感一样,让人欲拒还迎,口嫌体正直。
古人有首诗:
三英八石法空空岂活何须草木中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
让我这个Herbal man还蛮惭愧的。


话虽如此,但我依旧觉得经方的辩证体系给我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图谱,心身医学的图谱,用作自己和身体对话的解码书
所谓解码书是说在二战的时期,通讯兵用无线电传输信息的时候都会加密,以防被敌军窃听,所以在同一阵营里的通讯兵都会有一本专用的解码书,来解读加密的信息。
当身体呈现出某种证状时,本质上也恰是给我们的头脑传递某种加密了的信息。
其实古人写诗多少也会用这种加密的写作手法,把真心想说的话藏进诗里的种种象征比喻中,这叫做“诗意”。
疾病的诗意就像是由无意识、或是说我所不知道的那个我,透过身体的证状来递给自己的一封情书
“伦家哪里不舒服啦,你快过来看看我,好想你呢~
经典的案例就是发生在19世纪的「歇斯底里」癔症、神经症。当年弗洛伊德看到很多证状怪异的、痛苦扭曲的妇女们陷入了深思,她们的症状绝不仅仅是表面的问题,一番探究之后才发觉原来是“力比多”(性力,对于快感的本能性需求和本能的冲动)被压抑进而导致的结果。因此释放了力比多,反而不药而愈。
那么不单是癔症,一些慢性病,或者人的体质,有没有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寄来的一封情书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如此,而《伤寒论》的六经,也隐隐然藏着解读这封情书的奥秘。

六经与生理
回归正题,先来看这张图谱的最主要结构「六经辩证」。
所谓六经辨证大意是讲人有六道防护气场,由内到外构建起抵御外部病邪的防御层,每一层的防护能量都是由我们的脏腑与经络提供着能量。
所谓六经可以笼统的分为三阴三阳
阴是指内部(里),较为偏实质肉体的防护层。而阳指的是外部(表),偏能量气场的保护层。
病邪大致有六种属性:风、寒、暑、湿、燥、火(热)。通常来说是由外入内,逐层入侵人体,如果外层防御气场与病邪抗争而破溃时,病邪也会再进一步向内入侵,这个过程叫「六经传变」。
当然现代人的体质通常会有些复杂,那病邪入侵也会变得随机,不遵循什么传变的规律,譬如「直中」某一经;又或者某一经与某一经同时出现各自的证状,成为「并病」。
“证”是证据,指的是人体产生的种种反应现象,并不是现代医学对于某种疾病命名所用的“症”字。
所以辩证就是辨别我们自身的各种证状表现,有时候我觉得辩证就像是做情报工作
接下来大致的分享六经会表现出的各自不同的证:

—— 太阳 ——
位置在体表,当这一层受邪会有发热、脉浮、身体有汗时怕风、无汗时怕冷的症状,大概率也会连带到颈部僵硬,或者小便不得劲,这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行区域被病邪卡住了。

—— 阳明 ——
位置在肌肉层,这一层能量比较强劲,当这一层开始受邪时,会表现为高热、出汗、脉洪大,主观体感比较反而会怕热,想脱衣服。
或者也会烦、发狂、口渴、大便干燥,这是病邪聚集在了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的区域,迸出大量的热量,把体内水分烧干了。

—— 少阳 ——
位置在太阳和阳明的中间三焦“膜网”和胆的区域,位置比较暧昧,证状也比较暧昧,譬如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脉弦,或胸胁苦满,或往来寒热,或心烦、或喜呕,或身有微热、或小便不利、或咳……balabala好多个“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胆经和三焦经它像是人的“八卦”之经,和其他脏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调性,少阳在中间来回传话。
并且少阳区域的能量相较于前两层已经弱了一些,因此抵抗病邪的反应程度不如前两层激烈,不过由于它的特性“传信人”被卡主了,信息传输出现乱码,所以大概率会表现出杂七杂八的证状。

-接下来开始由阳入阴,转入内部。从脏腑的主次关系来说“五脏”比“六腑”要重要,所以三阳都是属于“腑”系统的防御层,而当“腑”的能量不足以抵御病邪时,就开始牵动到三阴“脏”系统的能量。-

—— 太阴 ——
主要由脾脏提供能量,脾脏负责运化,俗称消化,就是说饮食进到身体里,身体需要把有营养的部分提取出来转为滋养身体的“精”,把不需要的东西尽快排掉。
如果这一层区域出现问题时,会体现出的证状主要是腹满而吐,吃不下东西,常常腹泻,或大便很难成形,脉缓弱,就是说整个消化系统开始出现停摆的迹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太阴的腹泻是没有灼热感的,带有灼热感的腹泻通常在太阳、阳明、或者厥阴。)
补充一点,当脾脏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时候,身体会开启自救功能,就是能省则省。优先供给身体重要的地方,而不大重要的地方就开始省能源,譬如说性功能可能会弱一点,譬如说精子活力可能会差一点之类的。

—— 少阴 ——
主要由肾脏与心脏供能,当病邪开始牵动到少阴经的时候,就意味着情况更严重些了,证状体现为手足逆冷脉微细,身体开始主动减少通向末梢循环的能量,开启进一步保护重要部位的生存模式。(少阳也可能出现手脚冷,区别在于少阳少脚冷是入睡后会自然暖回来,而少阴则是彻夜的冷。)
下利清谷:上一层的“太阴”已经摆烂给你看了,同时连带肾阳也开始衰弱,没有能量去转化饮食,所以在少阴的腹泻是可以看到上一顿吃的菜叶饭粒什么的,怎么进去的就会怎么出来。
但欲寐: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极度疲惫,又或者想睡也睡不着。
同时少阴会呈现出化热的现象,首先是心烦不安,其次是喉咙肿痛。因为喉咙的区域也恰恰是太阴经巡行的区域,当太阴经被病邪卡住的时候,就没有能量滋养到喉咙,喉咙就容易烂掉。(而有些人误以为自己好久不发烧,得感冒也只是喉咙痛一阵子,觉得体质变好了,其实是误会。感冒会发烧代表身体还有多余的能量可以去打,然而烧不起来却喉咙痛在的话,很大概率叫做“直中少阴”,前面的防御系统长期没有军费支持,躺平了给你看,让病邪长驱直入。)

—— 厥阴 ——
主要由肝脏功能,来到了关键的厥阴,解释厥阴前先做一份梳理:从人体阴阳的角度来了解体质是如何由健康转变成不健康
前文有讲到,所谓阴是偏有形的、象征物质层面;而阳是偏无形的、象征能量层面
1、阳实:人往往在小时候身体小小的,但精神头很充足,躁动不安,像是旺盛的火焰,能量层面过于饱满,整体天嗷嗷叫。
2、阴虚:随着长时间旺盛的燃烧,导致提供燃烧的燃料,也就是阴,逐渐地入不敷出,在体质层面会显得人代谢旺盛,留不住物质层面的营养,人往往会偏瘦。
3、阳虚:当燃料无法充分供给到火焰时,火焰的强度也会逐渐减弱,在精神层面会开始显露出疲态,同时代谢速度减缓。
4、阴实:到了最后火焰接近熄灭,可人依旧保持着日常的饮食、不断填充与身体属性不匹配的(阴寒之品)、过剩的(肥甘厚味)燃料,使身体无力去运化,或者淤积成了大量的痰湿,或是气血的淤堵,或者长期吐泻See you tomorrow(像是吃金针菇,无法完成消化),甚至堆积成身体某个部位的肿块什么的。
5、阴实化火(热):在前四步中,人的阴和阳这里多一块也好,那里少一块也好,都还是粘合在一起的。直到第五步,阳被削弱到无法兜住一大坨的阴,阴阳会开始分离。一旦分离,人体里面会开始变得不分你我。一种现象是自体免疫失调,自己打自己。另一种是癌症,自己吃自己。就像是一个军营失去了长官首脑,士兵突然哗变擦枪走火,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就属于邪火。
回到厥阴经,主导厥阴的能量是肝脏,肝属风木之气,特性是句芒和曲直,就是说这一股气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抓住阴和阳,把这两种相反对立的元素粘合在一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一旦厥阴经开始受损,失去了风木之气的能量,那它表现出最明显的体质状态是「上热下寒」:上半身热烘烘,下半身冷冰冰,阴和阳分开各玩各的。
气上撞心,心中热疼,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胃部有火在烧,通常所讲的烧心感,却又不太能消化食物,吃的话往往又会吐出来,毕竟现代人不大有蛔虫了。也会拉肚子,而且以细菌性腹泻较多。同时“肝经绕阴器”,男女的阴部也会容易感染。
当然,主要的证状表现通常属「消渴」通常为现代的一型糖尿病,免疫系统破坏胰岛细胞。另外是自体免疫失调疾病,譬如红斑狼疮什么的,问题大概率都在这一层。

六经与心理
接下来就开始探讨六经图谱中暗藏着的心理学这条线。
其实如果仔细参照伤寒论的六经条文,再对照人的身体状态来看,不难看出六经也隐隐然指向着一个人的体质状态
这一部分是人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六条经的能量不断被破坏、又被修复,如此反复,难免是会有些漏洞和破损出来。
而另一部分则是人的心理行为导致了这六条经的能量被暗暗消耗。
可以看得到在六经传变的过程里,越是往下(里)情况就越复杂,与此同时想要修复这六条经,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层面,都需要遵守一个规则,就是从底层开始修复,不可以越级。

六、厥阴:代偿反应
厥阴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阴阳解离,在身体层面的象征是自己攻击自己。而在心理层面的象征也是如此
是什么信念制造出这种现象?
罪恶感羞耻心:我感觉自己糟糕透了,换而言之就是自我感觉不良好。
当一个人一旦开始接受这两种信念植入到自己内心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我想要抹杀掉“自我”。
就是说对自己不满意,不开心,不甘心,换而言之也就是怒伤肝:我们通常不太会对一个别人数年如一日的不爽,但对自己不爽很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而想要解脱这种“不爽”的时候,势必会借助工具,其中最强而有力的工具,叫做「拯救
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逐渐强化“超我”的完美理想化特性:以一个可以证明自己很好的我,很有面子的我,受人喜欢的自我,来拯救内心中感觉不良好的,有罪恶感和羞耻心的自我。
这个过程就是:「代偿反应
从整个行为上来说,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是基于否定自我进而去追逐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当愈发努力追求理想化的自我,也正是在愈发用力的扼杀自我。
一旦出现持续性的代偿反应这种心理行为,它的伤害值Level要超过怒伤肝数倍不止。
故而在信念的加持下,我们的身体也会遵从这个指令。但有一点很有趣,就是如果处于阴阳解离的边缘,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不舒服,来“作”给你看,种种证状就像是大声呼喊
“请我不要再折磨我自己了!”
可是一旦一个人完成了阴阳解离,这个人会脱离“人”的范畴,转而成“魔”。它的身体会好好的,没什么太多问题,也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不太有情绪上的波动
因为它再也不需要收到任何“情书”,“心中之神”已经丢失掉了,完全以“理想化”的信念在活着。
心中只留存评断利弊的“罪恶感”,而不再有人性当中的“同理心”,成了一个具有人形的空壳。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在美国有一对从事着医疗领域工作的中产阶级夫妇,他们把自己的女儿圈养在沙发上数年直至她死亡。之所以这么做的缘由是他们觉得女儿在青春期时表现出了一些社交障碍,让他们很没有面子,索性就把女儿关起来,再也不让她见人,直至女儿“融化”进沙发里死亡。
这是活在人间真实的“魔”。
其实有很多处于阴阳解离边缘的人他们会下意识般地寻找共同合作的拯救工具,是什么呢?灵修组织。
在现如今的灵修领域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什么?
是脱口而出的“爱与鼓励”:当一个自我感觉不良好的人,能够最快速获得感觉良好的方式,就是活在周围的人夸赞中。
而在灵修的领域里恰好提供了完美的结构:一群自我感觉不良好的人聚在一起,彼此以“你是光与爱的化身”、“你是最好的”之类的为名义,喂养彼此的“理想化”自我,用行话来说,就是彼此喂养彼此的「我执」。
是按捺不住的“秀心境、秀逼格”:往往先自贬一番“我曾经罪业如何如何深重,我曾经有多么多么糟糕。”而后开始讲当下的自己是如何如何地有“心境”,又会规劝“人应该如何如何修行。”
收获很多他人的赞叹,同时又彰显了自己的道心有多么的漂亮、多么不凡。建立起自洽的逻辑「人生不惑」与无懈可击的道德情理,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换而言之,人在厥阴分裂的时候,那种渴望拯救(自己打自己)的冲动就像是上了瘾一样,完全停不下来。
回到厥阴的象征,当人的风木之气衰弱,阴和阳趋向分离时,在人的性格层面也会有相应的现象,就是一个人可以呈现出完全自相矛盾对立的性格特征
譬如说即表现出软弱的样子,处处需要帮助,但同时又无比的固执,完全听不进别人讲的话。
或是看似处处谦逊“我不行、我不好”,但又狂妄地不得了,到处指点别人该怎么做人……
就是人的脑袋、嘴巴、还有行为都开始各有各的想法,各从其事。
想要疗愈厥阴,要做的是停下渴望拯救自己的那股冲动,如实、诚恳的接纳自己,和自己的不良好感觉相处在一起,不试图弄花样,也不试图挣扎,先让自己回到少阴,回到阴阳重新粘合再说

五、少阴:人生乏味
厥阴的问题是被羞耻心和罪恶感勒索而产生出代偿反应,时刻渴望拯救自我感觉不良好,而少阴的问题则恰恰是处在比较单纯的自我感觉不良好当中。
少阴经由两条能量中枢在给予支持,一是心,二是肾,前者藏神,后者藏志。由这两者驱动着一个人的人格基调。
把这这些象征性的单词翻译句子就是说:
作为人而言,是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自我价值完成的渴望,正是这份渴望引动着整个世界给予我支持,让我一生都活在尽情的创造当中。
而少阴经出现问题时,就是代表着这份渴望的基调丢失掉了:没有什么想做的事,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沮丧,会觉得“人生乏味”“好无聊哦”。
那是什么缘由制造出了这种信念?
长久以来被催眠:人应该成为一种符合社会评价标准、符合家人期待、符合普遍意义的体面的这样一种人。
当然,这不是绝对,有些人的渴望基调(内在呼唤Inner Calling或许正是符合上述条件的人,那么他的少阴会OK
可是有些人的渴望基调并不是如此,这种人在成长中一次次的被外界的声音为标准,否定掉自己日常的“怦然心动”。
因为这类催眠会让人内心中烙印下“怕”的信念。怕自己不符合外界声音的标准时“自我”会在社会层面“死亡”。同时也怕自己的“选择”无法得到周围人的支持,陷入孤立无援。只好选择某种看似安全的道路。
此之谓「恐伤肾」久而久之在安全中逐渐趋向于麻木和沮丧。
肾受伤时,「但欲寐」与「乏味感」同时显现:身体上只想躺着,心理上只想回避,回避面对渴望基调的声音。心二者逐渐滑入缓慢而冗长的“疲倦感”。
有的人会有过类似的奇怪体验:当自己一休息下来,反而会觉得越躺越累,为什么休息不过来呢?其实是因为身体和心理都掉入了少阴这个区域里,丧失了对于生活的创造性的热情,叫做「失志」。
另外补充一种现象,少阴受伤的人,他们通常社会功能也算健全,该工作工作、该社交社交、该组建家庭就组建家庭,但就是会觉得比较累,生活只剩下机械和乏味,这种现象在“社畜”的领域里确实颇为常见。
所以当人的少阴受伤时,人往往会开始有种抑郁的调性。而厥阴分裂通常会发展成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的调性,有所不同。
想要疗愈少阴,不需要什么宏大叙事般上天入地的去找寻内在之旅之类的,而是每天能找一些小小的,让自己有快感,有怦然心动的事情做一做,让自己的心和肾在小小的滋养下一点点热络起来
《内经》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是说小小的火苗才会让人比较好,而一下子太旺盛的话,反而会让自己更虚,或者容易掉入到厥阴的代偿反应中。

四、太阴:思虑过度
其实到这里会简单明快一些,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过度的思虑压制了行动力
太阴主要由脾经功能,虽说「脾主意」基于直觉的思考力,然而这一点在脾的结构上形成了双刃剑。当一个人反复思考,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时候,就会逐渐把脾的能量扯出一道裂痕。
脾的另外一种象征符号是「脾喜燥而恶湿」,是说脾喜欢清爽的状态,而很讨厌黏着的状态。关联到另一个维度的象征「脾统肌肉」,具体到人身上就是人的行动力
行动力,也就是执行力,执行自己“意”的能力,当然喜欢简洁明快的方式,而非磨磨蹭蹭,关乎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有效率的生活。
同时当脾出现裂痕,人的思考力也会变得逐渐浑浊,含混不清。
譬如说面对很多事情想做又不敢做。或者一直空想,虚构自以为的故事情节,让生活充满了“误会”。
再或者“答非所问”、“举一反十三”,就是说大脑一直处于思考、想象的漩涡里,凡事都要优先推导到“我觉得”、“我以为”,而不太有能力辨认清楚具体情况。
并且还有一层象征「脾开窍于口」讲话也会有种温温吞吞、啰啰嗦嗦的调性。
笼统的来说,在太阴经出现的问题近似于人的焦虑状态。
想要疗愈太阴,先从“答所问”的训练开始做起,训练有效率的“打直球”的思维方式

三、少阳:掌控成瘾
恭喜您,突破了前面充满阴郁气息的三关,来到阳光明媚的后三关。
但主要的课题其实比较围绕着少阳这一关,因为一旦突破少阳就有可能顺顺的滑过阳明、直达太阳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愿望很美好,现实依旧骨感。
说回少阳,少阳的心理结构特征是“控制欲”
少阳是由胆和三焦这两个系统来供能,从象征符号来说,人体自有一套判断的系统「胆者,中正之官三焦者,决渎之官」。
而人头脑中施加的任何尝试掌控的行为,都会干扰到这套系统的运作
拥有健康的少阳就意味着人生不太有什么顾虑存在,同时也能够坦然面对当下的一切。换而言之,意味着人可以拥有“自由的流动”与“安住于存在”这两种品质。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叫做「顺利诸事皆顺。
那人的控制欲具体是怎么体现呢?
表面上会体现为:要求凡事都要合自己的意,同时又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处处不合自己的意
这很显然就是「自恋情结」的体现,如同现代人常说的“完美主义”倾向,反过来说就是从信念结构中设定了“自己的世界充满缺陷”。
而这种信念背后的动机是,心里隐隐然有一种“持续的担心”存在,担心自己是否好与不好、或者对与不对。
而当这些念头显现在日常行为的时候,具体的事例可以说数不胜数,不仅仅担心自己的高矮胖瘦、利弊得失,也顺带担心家人,事业、大到家国天下、小到鸡毛蒜皮……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担心是源于人在生命早期,面对巨大和陌生的世界时所形成的“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但问题是,人要不要一辈子都背负着生命早期的“烙印”呢?答案显然是不一定。
“担心”与“怕”的量级还是有所不同,担心是觉得自己尚且有能力去掌控什么,调整什么,而怕则是已被完全被“驯服”的状态,“我已无能为力,只好如此”的状态。
想要疗愈少阳,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放下掌控欲,停下随时随地都想要校准自己生活的“机心”,而坦然面对一切现象的发生

二、阳明:洒脱心境
从这里开始似乎会代表着对于人格层面的美好愿景,我也只是在门外观望。尝试去描述的话「阳明属燥金之气」从中可以拆解出两个象征符号。
一是「从革」金的特性,顺从其纹理而完成革新。
二是「容平」带有金属性的秋天的特性,容纳不同的元素使其平复。
虽然两者的诠释有些出入,但或许可以做一种联想「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一句话包含了上述的两种元素,从革对应御风而行,顺着风飞起来;容平对应泠然善也,将喜悦收纳进泠然无形的风中
笼统的说,当阳明经充满能量的时候,一个人会有种从容且洒脱的心境,以苏轼的诗句来形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阳明的能量还拥有另外一种特质,叫做实现干净利落的“复仇”,如同小说《基督山伯爵》里的故事情节。
其实要承认一种事实,就是人在骨子里都还是向往所谓的实现“逆袭”、“复仇”,快意恩仇,古人常以秋后问斩,就是说代表秋天的金气最适合革旧从新。
这恰好也符合阳明的特征: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富有力量,因此丝毫不会委屈自己我觉得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为阳明经的能量做注解
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但还是要留意,在前几条经还没有修复完成之前不可以尝试越级,不然人会疯掉。(阳明病有两个分支,一是经证,一是腑证,而两种证型都有可能烧坏脑子,让人疯掉。从象征角度来说,越级操作“洒脱”心境,类似于制造阳明病,而非疗愈身心。)

一、太阳:温柔而坚定
太阳这一股气,全称叫太阳寒水之气。
当前五条经都得到充足的修复和滋养的时候,慢慢就会触及到太阳。
在六经中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排比,就是将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六种能量中的水,放到第一层,最表层。
前文说到中国人对于水这种元素,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含义:世界从无形具象到有形时,所产生的第一个元素
同时它也有一种功能:用来沟通传递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之间信息。
譬如说僧人们掐诀念咒时往往会做一个东西,叫“大悲水”认为这个比较有效,对人比较好,而不太会做“大悲苏打饼干”,就是这个道理。
而这种功效或者现象,中国人称其为「」或者「」。
在这类形容下会有一种感觉,当然也是勉强比喻,就仿佛是说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自己,是处于“此岸”,而我们所不知道的自己,处于“彼岸”。
太阳的这一滴水,恰恰像是在此岸肉身之外能够连通彼岸的媒介。因此想要修复这一条经,似乎并不是以我们所拥有的意识、或者是头脑能够胜任的。
那要如何做呢?曰「浑然天成」,以彼岸之心活在此岸的肉体当中。当然听起来还蛮“玄”的,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只是大致了解其中的原则。
当太阳经的能量充盈时,一人他会温柔而坚定的特质。
温柔到向一切臣服:无法升起所谓的恶念,那么他的世界中也不存在投射出的恶,也不存在能够伤害到他的恶,消弭善恶两端。
坚定到实现自我价值完成:这个人会坚定地走向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人生的顺位也是以自我价值完成作为最高目的,心无旁骛,与此同时他会在不知不觉中,支持到别人的价值完成
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那么到这里,就基本将一张「六经身心图谱」勾勒出来了,虽然里面充满着象征性的描述,也不大符合所谓的科学正确。然而在我心中,这张图谱切实的诠释了心身医学的样子。
藉由这张图谱能够相对准确地与身体对话,而非不着边际的盲目猜想,毕竟证状就是准确的信号,再推导自己处于什么阶段会比较清楚,也颇具有实践意义。
说到这里了多少会有些无力感,每一层都是颇为重要的课题,想要一层层突破,属实很难……
而这张图谱对于比目前市场上的心理疗愈行业来说,我觉得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
譬如心理咨询,一般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支持人具备基本的社会化功能就OK,那么如何再进一步呢?通常建议人带着“症状”去生活,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不过会令人感到有些模糊,对于心身状态的模糊。
而心灵疗愈行业则有些暧昧,因为这里大多数的体系几乎没有什么主次顺序,就是一上来讲心境最高的东西,听起来让人心驰神往,但也最容易让人出问题。
道理很简单,就是跳级了,一上手就想够到最高级的心境,而危险的是,一部分人常常会误以为自己已经摘到了“高级心境”的果子,而没注意到自己的底层依旧漏的一塌糊涂。
沿着六经从下向上走的这种方式,会让我觉得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大吉的精神训练手册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里的心身医学:《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体质与心理特征发布于2024-03-29 15: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