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渤海郡鄚地(今河北任丘县)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中医脉学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扁鹊早年师从长桑君,得其秘方医书。之后周游列国,行医治病。因为医术精妙,名扬天下,而且每到一地,都能根据当地的风俗调整自己的诊治对象。在邯郸,他做妇科医生;在洛阳,他做治疗耳、目、风湿病的医生;在咸阳,他又做儿科医生。扁鹊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法,并被认为是“方者之宗”。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均已佚失。

?

华佗(公元145年至公元208年),字元化,又名华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医学家,中医外科学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华佗精于内、外、妇、儿科,尤为擅长外科,他研制出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开创中国全身麻醉法实施手术的先河。华佗重视运养结合,未病先防,天人相应的思想观点,提出了“阳常宜盈”和“脾胃说”的医学理论,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根本,要想身体健康首先就是养好脾胃,创编了五禽戏健身法。著有《青囊经》。

张仲景(公元150年至公元215年),名机,又作玑,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仲景早年师从同郡的张伯祖学医,精研古代典籍、经方。张仲景立足于生命本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天道、生命本能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创立了中医系统的理论体系,统一了六经辨证的方法系统,确立了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构建了中医顺势利导调节生命恢复和谐状态的思想体系,予以后世中医临床的法度和标准。著有《伤寒杂病论》。

皇甫谧(公元215年至公元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县(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在42岁时身患风痹症,半身不遂,身体极度羸弱。病痛的折磨促使他攻关医学。从此他“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特别是潜心研究针灸医术,并反复在自己身体各部取穴试验,终于治愈了自己的痹症,并于公元259年撰成《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葛洪(公元283年至公元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小仙翁”。

葛洪16岁时拜郑隐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著有《抱朴子》,《玉函方》一百卷(已佚失),《肘后备急方》三卷。

孙思邈(公元541年至公元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王”。

孙思邈因周宣帝时期朝廷经常发生变乱,在太白山隐居。他一方面苦心钻研医术,另一方面又亲自采集药草,验证各种民间药方,同时又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著有《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钱乙(公元1032年至公元1113年),字仲阳,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宋代著名儿科医家,被后世尊为“儿科之圣”和“幼科之鼻祖”。

钱乙提出了小儿与成人相比较,在生理、病理上有其自身特点。如小儿在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在病理上“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思想;五脏辨证论等。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学中儿科的最权威著作。

宋慈(公元1186年至公元1249年)字惠父,号自牧,福建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南宋法医学家,被誉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总结了宋代和以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再加上本人四任法官期间检验的心得,于淳祐七年(1247年)撰成《洗冤集录》五卷,于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鉴别、毒物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均有记载,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著有《洗冤集录》。

李时珍(公元1518年至公元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 “药圣”。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

叶天士(公元1666年至公元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出身于医学世家,清代医学家,被后世尊为“温病学奠基人”。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创立了“养胃阴说”“阳化内风说”“调补奇经八脉说”“久病入络说”等杂病学说,提出许多创新性意见和疗法药方,许多处方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著有《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值得后人无比怀念发布于2023-12-30 1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