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戏本身一无所知,就不能理解游戏的规则。



最近迷上了人类学,这个学科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提接触和初步了解了。初次接触,非常惊艳。欢迎深入研究者推荐书单,欢迎业余爱好者共读好书

读书计划执行到现在,涉及的学科有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艺术、文学、国际政治、名人传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目前的知识量和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的广大世界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这个世界太迷人,太多样,我的知识储备还太浅薄,太单调。我想知道,在这个薄薄的塑料壳地球仪上,丝绸之路这个词代表着什么,法兰西帝国代表着什么,他们对我代表着什么,他们对他们的国民代表着什么,他们对他们的征服者又代表着什么。

人类学给了我看另一个世界的窗口,给了我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

近期看俞敏洪老师的游记感慨良多,俞老师认为,重要的不是人在哪里,而是你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能不能真正地看到景色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果只是跟着旅游团到网红景点拍照,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人情社会、当地的语言,没有走到当地人中去,那这个行万里路就没有意义。我最崇拜的行万里路者是威尔·杜兰特。他和妻子花费40年走遍全世界遍访各类社会,写下1500万字的《文明的故事》,凭借这部回顾整理性著作进入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刘邦和项羽打仗时,萧何入咸阳,第一时间将秦朝的经典书籍带回刘邦大营。所以没有文化的土地掠夺者只是混沌之地的草莽英雄,有文字资料辅助的文明参与者才真正是站在上帝视角下棋的高端玩家。采集和收藏使人类的语言和时间成为可能,对历史文化的基本了解才使得文明有意义。

我接触到的第一部人类学作品是项飙做的浙江村调研,文字的魅力确实不如声光电刺激那样即时和强烈。我是在看了十三邀里面项飙魅力十足的访谈,才把这个人和书里那个谦谦君子联系起来。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你爱上这个学科,对我来说,项飙就是让我进入这个学科的启蒙老师。

我看的第二本书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这是他在他的20+s写的一本田野调查论文。在前言里面提到了一个故事,费老的前妻王同惠和他一起参与田野调查,因为费老不慎掉入陷阱,王同惠寻找当地村民救援,在寻找的时候不慎掉下悬崖,在最好的年纪为社会科学事业牺牲了。女生就是很容易被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打动,虽然费老只有极简单的一句“妻亡我伤”,举重若轻的陈述让人唏嘘不已。费老在论文中的严谨、稳重也让我觉得极其惊艳。王小波说,“在我人生的21岁,这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21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可见意气风发乃少年本性,是可爱的优点但也是天真的缺点。能够压制住说大话的冲动去还原事实真相真的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能力。

这本书是费孝通于1936年7月和8月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进行了2个月调查写就的博士毕业论文。这个地方渔业发达,养蚕业发达,曾经凭借着养蚕实现了富足,但是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纺织业渐渐没落,小农经济因为固有的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被逐渐淘汰。重男轻女、民间借贷盛行、婚丧嫁娶支出占比极高等特点在工业革命带来的高效机器的冲击下或减弱或放大。很多地方的描述和反思都把我带回我成长的那个小乡村,黝黑干瘦的我在烈日下奔跑嬉闹的那个慵懒午后。

这里的调研框架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总结如下:

第三本书是奈吉尔·巴利的《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真的堪称神作,它不是一个给基金会看的枯燥的一本正经的人类学调研报告,完全是人在囧途的非洲翻版,也可以说是非洲版桃花源记。作者在喀麦隆的村庄调研记录多瓦悠人独特的宗教仪式,想看男性的割礼,结果去了两次受了N多苦都没有看到,想看女性的乳房切除术,结果发现那只是自己的错误揣测。这本书打破了人类学的光环和滤镜,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田野调查背后真实、心酸且搞笑的血与泪,把自己的每次不幸都变成了研究题材。人类学田野采集领域或许有些被过度歌颂的英雄,但也有不少英勇失败被大学课堂轻易忽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细节:

第一,喀麦隆当地村民的时间观念实在是太差了!他们只有季的概念,根据日升日落、根据气候变化来制定耕种和出行计划,所以跟副县长、酋长约好的时间range非常宽,村长会迟到一天出席活动还会觉得村民们应该把酒留着。比约定的时间早了或者晚了一周到达都是正常现象。。

第二,人类学的学者真的为理想投入了太多太多,整个旅程充斥着苦涩、无奈、痛苦、无聊、染病、各种事故,作者却依然以极其幽默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了这个与世隔绝的社会。

下飞机行李就被,被出租车,第一次回去在罗马了护照和钱包,第二次回去在机场被黄牛

在一个牙科诊所莫名其妙被非牙科医生不用麻药拔掉了没有问题的门牙,只好辗转多日装上一个塑料门牙。结果当地村民竟以此为时尚,也学着敲掉门牙装上塑料假牙,就为了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拿掉门牙!

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献上好喝的啤酒,后来发现装酒的容器是村民们提前让狗舔干净的!

好不容易养大的生蛋鸡,刚长大就被助手给宰了,因为“鸡下蛋会流失精气”,现在宰了正好!

当地稀有的口味独特的鲜奶,津津有味地边喝边称赞,主人告诉他口味独特的秘诀在于女人在里面尿了尿防止鲜奶凝固

作者为了给洗衣工送礼表示亲近又不伤害其自尊心,谎称衣服破了小孔不想穿,洗衣工乐滋滋地收下以后作者发现从此以后每次洗完衣服都会在衣服上找到破了的小孔!行善的代价真大。。

睡在茅屋里的时候半夜牛羊会冲进来避雨!在房间里看到毒蝎冲出去求助,8岁大的小男孩一脸鄙视地进来赤脚踩死了蝎子。。

助手不让作者坐在墙边,因为墙边的破瓦翁会“吸走你胃里的维生素”。天知道是助手什么时候学来的“维生素”这个词,带着卖弄和神圣感地胡说八道。。

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地球仪上那个小点展开来是一个同样巨大的、自洽的世界,这些显然和我们不一样的面孔,会因为作者笨拙的编篮子手法大笑大闹,会像乡里乡亲一样给点温暖换点小便宜,甚至会时不时开点无关痛痒的暧昧玩笑,他们看不懂地图,看不懂图片,看不懂电影,但是他们一样喜欢八卦,喜欢凑热闹,喜欢在活动上耍宝。他们享受啤酒女人和自由带来的感官满足,这群人里同样有阶级区分,富人享受高自尊,穷人习惯于贪小便宜,但是无论贫富,一旦生病,他们都在痛苦与恐惧中毫无必要地死亡。疾病最能划破人们用来隔绝以保护自尊的种种虚伪矫饰。

看到这些片段,我会不自觉地心里一动。太习惯于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人会变得没有同理心和人情味,去探寻那些遥远的部落,通过某些仪式找到人这个同类的共同点,这个记录本身就有其存在价值。世界上的文明正在飞速消失,不要永远站在强者视角看待一切,对弱者怀有悲悯之心才是文明的意义。不是赢家才有资格定义文明。文字能穿透百年、千年、万年的时光,不管是刻在石头上、竹子上、羊皮纸上,还是刻在DNA里,为所谓的弱势群体进行记录的意愿和行动构成了文明本身。文明得以存续靠的还是谦卑。傲慢会消灭多样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作者在喀麦隆的时候为了幻想出来的“乳房切除仪式”找到了尼加人,在得知尼加人总共只有26人的时候,他在震撼和惋惜中写下了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这段话:“人类学家研究的某些南美洲部族,人数不比尼加人多。疾病、巧取豪夺、战争,使他们人数锐减。我的研究时机堪称迫在眉睫。因为一个族群如果失去认同,最令人类学家扼腕的是世界失去了某一特殊“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互动与思考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对人类学家而言,一个民族的人数多寡无关乎它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我对人类学的理解也加深了一点。有很多人讨论过,当你作为欧美的人类学家进入一个所谓“低文明程度”的社会中,你是否要用毕生所学去影响他们,去发展这个社会?

如果你试图在这个社会成为救世主,会不会因为你的失误和片面思考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呢?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打定主意绝不影响当地人,这是可能做到的吗?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学和量子力学居然殊途同归(大自然真的是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太神奇了):你的观测行为本身会影响到你的观测对象。在量子力学实验中,如果要测算一个电子所处的速度,就要用两个光子隔一段时间去撞击这个电子,但第一个光子就已经把这个电子撞飞了,便改变了电子的原有速度,我们便无法测出真正准确的速度。时间流逝的快慢也会受到观测者的影响,用很高的频率去观测粒子的衰变,反而使得粒子长时间不衰变。这是极微观层面的现象。而到极其宏观的人类学层面看,当村民争先恐后地学习巴利把门牙给敲掉,很显然巴利也对他的调研对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作者很敏感地发现了这一点,他的助手盖了一间和他住所一样的方形茅屋而不是当地普遍的圆形茅屋,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出现让助手远离了自己的多瓦悠文化。

看书过程中,通过共同感兴趣的语句的注释认识书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用这种方式发现了好几个宝藏书友,有人类学的学生,有物理学的学生,有“千书计划”学霸。通过“偷窥”他们的书单,我发现了很多推荐流和热榜不会告诉我的好书,真是处处有惊喜。

每个人都在建自己的信息茧房,我希望乘着各个学科的翅膀走向全世界。

I'm back.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介绍一个古老的新兴学科——人类学发布于2024-05-03 16: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