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读书笔记第26篇。推荐指数2颗星。
作者齐格蒙·鲍曼(1925-2017),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英国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他(齐格蒙)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这本书描述了在工业时代和现代化社会中对穷人的定义以及穷人群体遇到的问题,在书的最后提出了模棱两可的解决方案。
鲍曼出生于贫苦的犹太家庭且有过二战逃亡的经历,后来一步步走上学术生涯成为大牛。因为有了自下而上全方位的人生体验,所以他能够对穷人群体的必然走投无路的结局有精准的预测和深刻的认识。
文中最震撼我的观点是社会对于穷人的两面态度:一面是恐惧,一面是同情。恐惧把穷人给异化为另一个不同于正常人的群体(可以类比在纳粹统治下的犹太人),让这些所谓的消费社会中有选择权的正常人对没有消费力的穷人心生敌意,这些穷人就像《新蝙蝠侠》里面刻画的因贫生恶的孤儿们一样,是这些人的敌意导致了他们走投无路的犯罪行为。正是正常人对穷人的恐惧导致了他们对穷人不假思索的践踏。然而好在人本身还是有悲悯之心的,是同情让这些穷人得以继续享受到福利。所以作者在书的结尾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让每个人都将人视为人,忘掉那些身外的一切,回归本原,回归本心。
硬伤就是结尾比较仓促,翻译得比较晦涩难懂,对穷人和正常人的分析很明显地套用了纳粹模板,包括“工作伦理”、“美学”。这个模板有很多地方其实是不完全适用的,最明显的区别是,犹太人的身份是不可变的,而“穷人”这个角色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摆脱的。

穷人的定义

消费社会中以消费能力来区分穷人和正常人,穷人是没有消费能力/意愿的人,具体到行业上就是工厂工人、贫民窟的单亲妈妈、瘾君子等。


这群人的问题

第一,符合工作伦理但是不符合美学,他们是为了生存需求而工作,但不是为了兴趣和梦想而工作。

第二,在消费社会,他们被定义为过剩的人,而不是失业者。失业者意味着总有一天会回归正常状态找到工作,而过剩的人意味着他们当前无业的状态就是他们的正常状态,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消费社会是如何把他们的存在变得没有意义的呢?

消费社会创造了一个理想社会图谱,在这个图谱中,他们被定义为底层阶级。底层阶级在当今富裕社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吸纳恐惧和焦虑以维持社会凝聚力,在过去,这是敌国的角色,而在和平年代,底层阶级就被迫成为了不稳定因素。每种社会秩序都会制造出一些威胁他们自身的危险形象,每个社会也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孕育为之奋斗的愿景。共同的敌人相比共同的梦想更容易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通过将贫穷和犯罪人为地联系起来,就可以把穷人从道德义务的世界中驱逐出去。道德的本质是为弱者谋求福祉的冲动,而给贫穷定罪可以消除这种冲动。


对秩序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米兰·昆德拉在《告别圆舞曲》中的文字,初听非常非常惊艳,虽然推敲下来我并不认同这里的观点,因为这段文字在妖魔化秩序本身,过于强调极端情况。从群体行为来看,人是群居动物,有社交本能,需要建立一个上百人的稳定群体,这背后依靠的就是秩序。从个体行为来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是会归于热寂的,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抵抗熵增,也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生活秩序,所以生命不是不断破坏秩序的过程,而是依照稳定的自然律不断建立秩序的过程。但是米兰·昆德拉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虽然我不认同也想要摘录下来:

“所有已知社会中显然存在对秩序的渴望,渴望把人类世界变成一个无机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完美运行,按部就班,服从于一个超越个体的系统。然而,向往秩序就是向往死亡,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不断破坏秩序的过程。对秩序的渴望是一种堂皇的托词,是强烈厌世的借口。”

“任何秩序都在不顾一切地把一致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强加给人类世界,但人类倾向多样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任何一种秩序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它想要取代所有其它选择,终结所有进一步的选择。”

DNA的构建本身就是秩序的体现。

这里可以把文中的“秩序”一词替换成“理想社会图谱”,其实就通顺了。


穷人的必然结局

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这些人会被投进监狱。监狱的本质不是暂时性处理过剩人口,而是对其进行终极的不可逆的处理。一旦进了监狱,将永远被社会拒绝。我觉得这个观点和作者的二战经历息息相关。可能是有一系列的自身悲剧的投射才得出了这个结论。而我自己对这块其实不太认同的。我相信道德重建的力量,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城墙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相信这个世界并不都是郝景芳笔下折叠的北京。只要有人还愿意做到爱人,就不会出现这个必然结局。

泛爱众,而亲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发布于2024-05-03 16: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