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慈欣的小说给我小时候看郑渊洁《魔方大厦》的感觉,没有花里胡哨的描述,有一种粗野的框架之美


哥大天文系助理教授David Kipping在《Scientific American》上说,我们有50%的几率生活在矩阵模拟中

不然推到100%?

那就100%。
平行宇宙,来了!



第一个宇宙:镜子


这个宇宙是透明的、纯净的、也是死的。
理论:根据超弦理论,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点状物,而是无限细的一维弦,在十一维空间中振动,在超弦计算机中,可以操控这根弦沿着一维长度存储和处理信息。
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中的一块CPU只是超弦机中的一个原子,超弦电路是基于粒子的十一维微观空间结构运行的,这种超空间微观矩阵,使人类拥有了几乎无限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它可以将已知宇宙中的每一个基本粒子的状态都存储起来并进行运算。
也就是说,如果是基于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超弦机能够在原子级别上模拟整个宇宙。
假设:只要给定边界条件,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单个或者一群基本粒子的运动和演化,所以如果群里粒子的数量足够大,它就构成了一个宏观物体。
也就是说,可以在原子级别上建立一个宏观物体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被成为镜像模拟,因为它能以100%的准确再现模拟对象的宏观过程,如同为宏观模拟对象建立了一个数字镜像。
举个例子,如果用镜像模拟方式为一个鸡蛋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将组成鸡蛋的每一个原子的状态都输入模型的数据库,当这个模型在计算机中运行时,如果给出的边界条件合适,内存中的那个虚拟鸡蛋就会孵出小鸡来,而且那只内存中的虚拟小鸡,与现实中的那个鸡蛋孵出的小鸡一模一样。
理论上这个镜像模拟的对象可以不仅仅是小鸡,可以是一棵树、一个人、很多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整个地球,如果把一切都推向终极,那就是整个宇宙。
故事:主人公白冰是数学系出身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在计算机里让它运行,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物或过程。
每选定宇宙大爆炸的一套起始参数,就可以得到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有自己的一套物理定律,在这个宇宙中,万有引力常数、光速等基本物理常数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宇宙完全不同。
通过对数据库内容的调用,可以了解整个宇宙的过去。
通过设置全新的算法,白冰可以使得镜像直接跳到3.5万年后的遥远未来。
留给读者的是深深的思考:当数字孪生拓展到整个宇宙,人类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只能有善的世界,是天堂还是死亡?

刘慈欣的所有短篇小说中,我最爱这篇。我原来最大胆的想法是计算机技术可能造成当前科研范式的颠覆,每一两个世纪会发生一次科学革命,最近的一次科学革命可能就发生在接下来这些年,所以理论上我们这代人是非常幸运的,是有机会重新定义一个流派甚至开创一个流派的。结果我发现我还是太狭隘了。在大刘的脑洞里,计算机软件直接就把人类带到了最终审判日。科研范式算什么?学科流派又算什么?3.5万年后的历史,码农告诉你
是不是可以跟《雪崩》一样成为元宇宙圣经?





第二个宇宙:梦之海


这个宇宙是被外星入侵的、死的。
假设:低温文明起源于一团暗物质中,那个世界很冷,生命从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取得微小的热量,吮吸着来自遥远星系的每一丝辐射。
温暖不过是宇宙诞生后一阵短暂的痉挛所产生的同样短暂的效应,它将像日落后的暮光一样转瞬即逝,能量将消失,只有寒冷永存,寒冷之美才是永恒的美。
宇宙最终将热寂。
故事:主人公是低温文明中的生物,自称“低温艺术家”,所谓的低温艺术就是用远低于一个世界平均温度的低温与这个世界发生作用。
低温艺术家来到地球,把地球上的所有海水都凝固起来结成一个巨大的冰环悬浮在空中。
这篇文章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对一副画的描述。
我不关心生命,只有艺术永生。

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脑洞:生存只是文明的婴儿时期要换的尿布,以后它就像呼吸一样轻而易举了,以至于我们忘了有那么一个时代竟需要花精力去维持生存。
个体的存在也是婴儿文明的麻烦,以后个体将融入主体,也就没有什么社会和政治了。
科学也是婴儿文明的课程,当探索进行到一定程度,一切将毫发毕现,你会发现宇宙是那么简单,科学也就没有必要了。
只剩下艺术,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
在这篇文章中,刘慈欣罕见地进行了大段景色描写。不过也难怪,这篇文章本身是没有故事性只有观赏性的。读这篇文章像是在看一个定格动画,每一帧都很美,也很冷漠。
故事的结局其实是人类费尽心思又把冰给融化成大海,获得了赖以生存的水源。所以低温艺术家对于正处于婴儿文明的人类的指点完全是对牛弹琴:“生命不重要,科学不重要,探索不重要”,说啥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低温艺术家其实是上帝视角,“都是虫子而已, 主不在乎”。
可怜。



第三个宇宙:地球大炮


这个宇宙是人类自作孽、死的。
假设:有一条贯穿地球的隧道,人从中国跳进去之后会一直加速,虽然加速度会随坠落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确实会一直加速到地心,通过地心时人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然后开始减速上升,这种减速度的值随着上升而不断增加,当到达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的地面时,人的速度正好为零。
如果想回中国,只需要从阿根廷的地面在跳下去就可以了。
理论上可以在南北半球之间做永恒的简谐振动。单程旅行时间为42分钟12秒。
故事:沈渊建立了一条贯穿地球的隧道,从中国的漠河穿过地球到达南极大陆的最东端南极半岛。
由于对地心本质理解的不透彻以及工程难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不少人丧生。最大的问题是蜂拥而来的工业和过度开发毁掉了地球上最后的洁净世界——南极, 臭氧层被破坏,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由于被定性为罪大恶极,沈渊被处以“永恒的坠落”惩罚。
他每天穿着密封服穿过地球30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漠河和南极半岛间,做着周期为84分钟、振幅为1.26万公里的简谐振动。
最后在一次坠落中死于心脏病,遗体在最后一次通过地心时被烧成了灰。
地球隧道成了他的火葬炉。
小八卦:苏联的科拉深挖计划历时24年,挖了12226米,失败告终。


冷战时期各个国家的操作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当然,国家层面的生存本能其实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带领人类突破边界,也算是进化吧。
只不过科技落后的那一个就是未来进化树上落后的猴子了。



好了总结一下,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类终将湮灭,

唯有死亡永生。

(no zuo no die)

(no zuo also die)

(bushi)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刘慈欣的三个平行宇宙发布于2024-05-03 16:42: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