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作家文学


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诗歌创作概述:

1.这一时期蒙、维、哈等民族的诗人诗作多采用母语创作,他们由史诗的浪漫主义传统更多地转向了现实;打破了侧重故事情节的史诗模式,注重抒发诗人的内心体验,以民族觉醒,反压迫为基本主题;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诗歌的滋养,开创了许多新体裁、新形式。

蒙古族嘎玛拉在民间好来宝的基础上创作了叙事长诗《骚乱中》,叙述了东乌珠穆沁军队抗击土匪进犯并最终赢得胜利的情形。劳瑞桑布根据亲身经历所作的《狱中诗》是蒙古族现代文学史上洋溢着革命热情的优秀诗篇。

2.大部分少数民族诗人使用汉语创作,其诗作以反帝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为主旋律。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社会生活是诗人创作的源泉,也是诗歌得以产生和广泛传播的现实土壤。

满族金剑啸的《兴安岭的风雪》,以东北抗联的战斗生活为题材,热情歌颂了抗联游击健儿在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兴安岭上,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敌人优势的兵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

3.这一时期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诗人采用传统创作方式,有些诗人的诗乍无论题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体现出了与民间口头文学的渊源。

壮族崔毓荃《薰生诗草》纳西族和柏香《柏香诗抄》等。

二、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1.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族代表作有《痛苦的时代》、《夏夜》、《愤怒与痛呼》等。诗作揭露和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2.曾平澜壮族
曾平澜作品类型的分类:
(1)表达妇女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冲破其束缚的渴望与决心,如《逃》、《这路上》、《女人》
(2)真实反映三十年代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黑暗现实,如《在黑夜里》、《到上海去》、《失业的人们》
(3)呈现出壮族民歌风味,如《村人》

3.牛汉蒙古族,代表作有:《山城的鹰》(1942),《在牢狱》(1946),《爱》和《春天》(1947)

4.木斧回族,代表作《献给五月的歌》写于1949年5月,抒发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里,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内容来自钟进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基础教程》

下编作家文学·第二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诗歌创作概述发布于2024-05-05 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