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这里商贾云集,百货充斥;繁华,是它的代名词。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立在扬州。这也就决定了杜牧和扬州的不解之缘。他在这里写下的关于扬州的诗篇,到现在,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扬州给杜牧的初印象。唐代时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那繁华小城的十里长街上,车水马龙,花枝招展……

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珠帘翠幕下藏着佳人姝丽如云。无怪乎李白要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哪有不美的地方?更何况是扬州的三月,有琼花的扬州三月!



扬州素来就有“月亮城”之美称。古代吟咏扬州月亮的诗词不要太多。极爱琼花的隋炀帝杨广冢上刻曰:“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徐凝站在扬州的月光之下,感叹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赏天下的月,怎能不看扬州呢?若要看月,杜牧给找了个好地方——“二十四桥明月夜”,对于杜牧来说,江南佳景无数,然而留存在他记忆里的最美初印象,大概就是扬州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据说,该桥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为二十四桥。真假我们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这是多么的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样的月色和夜色多么的浪漫而温柔啊!



假如你去到扬州,去到二十四桥,你一定会被二十四桥所震撼!那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从而遥想到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

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

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杜牧的诗篇也影响了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他来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这首词作于1176年,此时,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遭到严重破坏,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风流繁华的扬州了。

站在此处,姜夔冷不丁地想起了杜牧,他想,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

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还有谁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呢?



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拟人,那么我想,扬州一定是一位温柔又温婉的大家闺秀,她永远静静地伫立于长江淮水之间,青春华发,温婉含情,风姿万千。单纯,明净,却又深邃无比。

她是实体的,也是虚拟的。没有人难够触碰到她的内核、她的灵魂,但那内核却伴着千年的风雨逐日成长。

扬州是什么?我想,她是五亭桥畔的红药,是姜白石词里的玉人吹箫,是瘦西湖上的烟花明月,是三月大运河上的粼粼波光,是卢府前院的花木扶疏,是弹词的少女。


如果城市也有精魂,那么扬州的精魂必是深闺里小姐青皮书中的墨香,也是青石小巷里卖栀子小姑娘银铃般的笑声。



完。


多一个点在看

多一条小鱼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二十四桥明月夜,是杜牧诗里给我的扬州初印象。(美文)发布于2024-05-05 18: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