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Q4NTU4MQ==&mid=2460987803&idx=1&sn=290432434a043ade586dea673730977c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请关注本公众号,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本文为《彩绘中的战争》系列第152篇文章,本系列旨在通过模型的彩绘来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
捷克模型厂商牛魔王在2020年发售的这款1/72比例米格-21PFM战机模型(货号70144)的封绘上,一架白色花哨涂装的联邦德国空军米格-21正从一片白色的悬崖上空飞跃而过。

从画作上呈现的地理特征来看,此地应为位于德国东北部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吕根岛(Rügen)最北端的阿科纳角(Kap Arkona),其名称源于斯拉夫古神斯万托维特神庙。
斯万托维特为丰饶和战争之神,为西斯拉夫部落-拉尼人的主神,后来也是所有波拉比安斯拉夫人(Po?obske s?owjany)的主神。
此神庙由拉尼人建造。在中世纪早期,整个吕根岛是这个斯拉夫部落的权力和宗教中心,该部落于七世纪在岛上定居,逐渐成为当地的军事和海军强国。
阿尔科纳角上的斯万托维特雕像
然而,1168 年,经过多次战斗和冲突之后,这座神庙以及附近的城镇被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一世征服并摧毁。
拉尼也是斯拉夫西部最后一个部落,他们将整个岛屿命名为鲁吉亚( Rugia)或鲁彦岛(Ruyan),今日德语称为吕根岛。
几个世纪以来,该岛先是丹麦或瑞典王国的一部分,然后又属于法国或普鲁士,最终成为德国的一部分。
后来,吕根岛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纳粹党人进一步提升了这里的地位,于1936-1939年间建造了普洛拉度假村(Seebad Prora),不过直到战败从未完工。
第三帝国时期的普洛拉度假村效果图及建设工地照片
今日普洛拉度假村遗址
如今阿尔科纳角上有两座灯塔和两个军事掩体建筑群。东德空军的飞机多次飞过这里以及 45 米高的著名白色悬崖。彩绘上这架战术编号“22+02” 的米格-21PFM 是否也飞越过这里已不可考。
今日阿尔科纳角上的驻军碉堡遗址和灯塔以及标志性的白色悬崖
飞跃阿尔科纳角的东德空军米格-23机群,远处的白色悬崖及灯塔清晰可见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米格-21一直游弋在波罗的海上空。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是首批接收此新型超音速战斗机的华约国家之一,也是东德国家人民军空军(Luftstreitkr?fte der Nationalen Volksarmee)的第一款 2 马赫战斗机。
1962 年 5 月 4 日,第一架米格-21F-13(其中F为俄文Forsirovannyy ,意为“强化”, 13指K-13 导弹系统,此型为米格-21系谱中第一款大规模量产型号) 降落在 第8“赫尔曼·马特恩”战斗机联队(Jagdfliegergeschwader 8 ?Hermann Matern“)的基地 -马可斯瓦尔德机场(Marxwalde )。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又有两个联队换装了该型战斗机:驻南勃兰登堡普雷琛基地(Preschen )的第3“弗拉季米尔·科马洛夫”战斗机联队(Jagdfliegergeschwader 3 ?Wladimir Komarow“)和驻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佩讷明德基地(Peenemünde)的第9“海因里希·拉乌”战斗机联队(Jagdfliegergeschwader 9 ?Heinrich Rau“)
第8联队
第3联队
第9联队
到 1964 年底,第一批米格-21PF(PF为俄语Perekhvatchik Forsirovannyy缩写,意为“强化版截击机”,为米格-21系谱最初的全天候战斗型,使用R-11F2-300发动机,相对原型机修改了座舱盖,且加大了腹鳍,并将空速管移至进气口的唇部) 已经交付给民主德国。
最初被分配给驻扎在科特布斯-德雷维茨(Cottbus-Drewitz)的第1战斗机联队,隶属于东德 防空军(Luftstreitkr?fte und Luftverteidigung der DDR)。东德空军将其重新命名为米格-21PFM,其中的 M 为强调其为米格-21的现代化版本(Modernisiert)。
但后来第8联队开始接收进一步升级的米格战斗机,这批飞机在米格设计局也同样叫做PFM。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米格-21,原厂的米格-21PFM 被重新命名为米格-21SPS。
其中SPS为俄语Sduv Pogranichnovo Sloja缩写,直译为"附面层吹除系统",德语称为Grenzschichtabl?sung,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襟翼下偏达45度-即着陆位置时,就将从升级后的R-11F2S-300发动机的压缩机中引出的气流从整个襟翼的宽度上吹过,以提高低速时的效率。与米格-21F-13相比,使着陆速度降低了40公里/小时。
火箭助推起飞的米格-21SPS
在机腹中线挂架上挂载一个GP-9航炮吊舱(内有两门GSh-23型双管23毫米口径航炮)的机体当时被称为米格-21SPS-K(有时写作SPS/K)。
彩绘上的主角机原代号为 441,1968 年 11 月 30 日被分配到 第8联队,1975 年 5 月 5 日转入驻扎在科特布斯/霍尔茨多夫(Cottbus/ Holzdorf)的 第1联队,其后一直服役到 1990 年。
1990 年该机涂上了特殊的两德统一纪念涂装,以示向东德 "告别",并换上了联邦德国空军(Luftwaffe der Bundeswehr)铁十字标识和“22+02”的西德军战术编号。
由于机身底色为白色,机头鲨鱼嘴涂鸦而获得了 "白鲨"(Der Weisse Hai)的绰号。
在统一时,东德空军还有 24 架米格-21SPS 和 SPS/K。“白鲨 "的新编号为 20+02,只飞行了几架次后就像其他同型机一样被送往附近的德雷维茨空军基地-这里收集所有过时和退役的前东德空军飞机。
这些移交工作均由东部联邦武装部队司令部南北参谋部( Bundeswehrkommando Ost, Abwicklungsst?be Nord und Süd)负责,而现役飞机则由 物资管理过渡中心( überleitstelle Materialwirtschaft)处理。
除役后德“白鲨”于 1992 年 11 月 13 日报废。两德统一时还有一架生产序列号为 944504 的米格-21被赋予了 22+31 的编码,该机也获得了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周年纪念涂装,从而逃过了报废的命运,后在艾斯多夫(Eisdorf)作为私人藏品继续展示。

米格-19战斗机:红色帝国的超音速起点(上)

米格-19战斗机:红色帝国的超音速起点(下)

赞赏通道

加群抒发观点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神庙白鲨:前东德空军的米格21战机发布于2023-10-22 18: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