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做到“放松”、打出“内劲”。


打太极拳需要放松,就像赛跑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说白了,太极拳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运动。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放松就是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气血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


放松是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只有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演练出的太极拳的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意行气,打出太极拳的内劲,表现出太极拳的韵味。


★ 松 ★

松,是松开、解开。就是在练拳时,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在心境清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肌肉、韧带进行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向外有机的放松整体。



★ 沉 ★

沉,意为下落、下降。就是在练拳时,在放松的前提下,息心静意,气沉丹田,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使之下盘稳固,两足有力,犹如载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



是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

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

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


心静是放松的前提。要先做到内松。

内松是心松、意松、精神放松,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

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

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



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以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演练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丹田。

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劲。


意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主帅


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就是“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

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松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协调连贯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运行中无时不在,体现在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


节节贯穿


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

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

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势势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

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

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

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来自互联

【免责声明】:

图文来自互联网,旨在推广太极文化和分享太极知识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379673429@qq.com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叶问拳术天下无敌唯咏春|太极出手谁与争锋“ 叶问拳术天下无敌唯咏春|太极出手谁与争锋” 叶问拳术天下无敌唯咏春|太极出手谁与争锋



叶问拳术天下无敌唯咏春|太极出手谁与争锋

叶问拳术天下无敌唯咏春|太极出手谁与争锋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你的太极拳有没有韵味,全靠这两点发布于2023-11-19 19: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