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

孝經與孝經圖第二十二集()

孝子喪親的禮法

《喪親章第十八》(下)

 

各位線上的嘉賓,以及在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又到我們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線上的直播課程。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在這裏先祝大家佳節愉快,同時也緬懷一代的大詩人屈原投汨羅江,他的整個人生的過程很坎坷,但是心卻是可對日月。我們說到十八章這一章是孝經的圓滿,孝經我們總共上了二十次。喪親章孝經裏面很重要的一,在禮記裏面有關祭祀的祭法、祭義、祭統像喪事的部分有關奔喪、問喪、喪服,還有間傳等等包括檀弓篇,講到喪,講到麻煩的,挺難懂的,了古代的做法容易懂以外,這個精神延續到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其中在祭義裏面曾子他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他說奉養父母親,除了口體之養以外,還有一個人生品德的經營,人際關係的經營乃至於教化,這些都是榮耀父母親在奉養父母親的過程中,還包括平常的愛,包括終身之養包括喪葬祭祀的供養,整個道是整個中國文化裏面最重要的部分。曾子怎麼說呢?他說仁心在這裏認定,要在這裏施行符合孝才叫做義理,講信用要從孝出發。堅強要從實踐作起快樂,要順著孝往外發展才叫做快樂。刑罰要從這裏開始制定刑罰,這就是中國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喪葬祭祀跟前面對父母親的奉養,包括忠君,為國家,包括品德圓滿的合起來是一個孝道修學

 

前面孝經的總科判原來是這樣的,但是後來讀它幾遍以後,我它修正成這樣

 

總說,第一道的修學法跟義理,接著分別來解釋孝道修學法跟義理孝道它是一個君子外王之道的發展,推廣有他的功效,而且勸諫父母親是孝道的一部分,以孝來祭祀的時候能感通鬼神,大孝在,最後第十八喪祭是盡孝

 

王之道的部分是包括三才,因為天子盡孝,國君盡孝,卿大夫盡孝,讀書人盡孝,一般人盡孝,君臣合力辦政治、辦教育,以孝道做本的時候,人才可以變成天地的核心,與天地合稱為三才,才能創造天地最和諧的氣象才能讓有情萬物在天地間自然的發展

特別讚歎是以孝治天下,孝治天下通說君王以孝治天下,特別舉出周公是聖人以孝治天下,周公是一個典範。而在這種盛世當中有很多孝子的行為可以記錄,所以是孝行可紀。以上正面來說是孝道的發展。反面來說,不孝的人也要受到懲罰,這就是所謂的外王之道,君子的外王之道

 

接著是推廣之功,孝道的推廣在第十二章說,能夠取悅於天下人民,和諧天下,而且能夠成就聖王的功德,並且能夠藉著孝發展品德,使這個君子能夠揚名。

 

整體的科判就是這樣,最後勸諫父母親也是的一部分,孝道祭祀最能感應,通達鬼神,大孝在忠,最後結說喪葬祭祀,圓滿孝道,孝經簡直就是一個架構。

一部經在說,說者是誰?能說是孔子,所說的是孝敬,聽曾子,傳承,曾子把孝道的義理往外弘揚,往下傳承,就有我們2000多年以後,我們來接受這麼寶貴的思想來開創一生的命運。想到這應該非常的高興

那我們來看這一章的經文。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總明喪親),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總明哀戚之情)。三日而食(標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喪生,毀不滅性(示由),此聖人之政也(結明)。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標三年之喪)。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入殮),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祭嚴),哀以送之(送葬)其宅兆,而安措之(墓地);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約祭)。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結贊盡孝完備)

 

這一章的架構上次也說過了,總說喪親,分別顯示喪葬祭祀,喪葬祭祀又分為喪,分為祭。總的時候是孝子是哀戚父母過世,孝子是哀戚分別來解釋,日之後必得,不可以因此而把身體弄壞,不但三日而食,還要三年之喪。三年之就是指守喪三年,守喪三年,這三年當中包括父母親的入包括要送到墓地之前的祭拜,包括送葬,包括選好的墓地給父母親下葬。以上是屬於的部分

屬於祭的部分,來建一個廟來祭拜父母,春天秋天來祭拜父母親,最後結贊,父母親生的時候,能夠這樣的愛父母親父母親過世的時候,在喪葬祭祀能這樣用心孝道可以說是宗備了。

以上就是整個科判。

你如果經文拿來寫個科判,你發覺到架構都非常的清楚,其實學經學有個好處,一方面練聖人的見地,一方面練文學,而且古人的文筆非常好,言語很有次序。雪廬老人說,言語先據次序,辦事要求練達。

總說就是: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孝子過世了父母親,當中怎麼樣的哀戚呢?他的哭是就是放聲大哭,沒有委屈宛轉。禮,也不會講究容貌,就是不會去招呼客人,不會去講究應對進退,穿著美好的衣服不安的。言不文,言語也不會修飾,人家問他答,這樣子就好了。因為哀戚之故,穿好的衣服也不安,所以穿喪服聽到好的音樂也不會快樂,因為心不在那裏,當吃到好吃的,比如說身體不好,要吃好吃的,也吃不下去,也覺得沒有什麼美味,這就是孝子的哀戚之情這不是矯揉造作,這也不是說必得要這樣做,不是的。而是孝子的自然流露現代人要叫他這樣,他也作不來,裝模作樣也裝不會。古人就是真情流露坦白講,要用到古質地,你看古裝片,古人有很多質地,現在人沒有,那個質地你要用到它,你這個企業家要用到它,你一輩子心安,國家用到這樣的人,國家長治久安,這種人只有在古代有的。

日而就是一定要吃,否則會傷了性命,這個是教老百姓一般人不要因為父母親之死傷害了生命。就是身體消瘦,可是不能傷害性命,這是聖人的仁政,聖人的仁政就是懂得依禮來節制人情,來節制人情是非常重要的

守喪不過三年,這是教導老百姓喪期是有終的,有一定的期限,不能一輩子在哀傷當中。父母親殮,要出殯的時候,大殮,這個棺木要移到墳墓的時候,先來為父母親為之棺,棺是內棺,是外槨,服能夠把屍體穿得整整齊齊,就是裹起來。舉之就是把遺體入棺,遺體入棺的時候就叫做柩,靈柩的柩,柩就是遺體入棺的時候就叫做柩。並且陳列簠簋,簠簋就是祭器,出殯的時候,等於是來祭拜,祭器擺出來供品,而哀戚之,哀戚之,為什麼要哀戚呢?就是因為祭拜的時候看不到親人來享用的哀戚,那個是從內心裏面發出的一種真情流露。坦白講,一個人的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真情流露。像詩經三篇裏面說,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是詩人的真情流露,人最可貴的是那個真情,那個沒,是非常恐怖的,都不曉得這種是多麼的心狠手辣,多麼的刻薄寡恩。

陳列這個簠簋而哀戚之,送走了棺木的時候,是一種擗踴哭泣,就是男生哭著跳著,叫作擗;女生哭著跳著叫作踴。或者擗是捶胸,踴是頓足。哀以送之,很悲哀的來送父這不是裝模作樣,記得有子他以前認為,這個擗踴,他想要廢掉這個擗踴之禮,後來有一次有子出遊的時候,這是禮記上面的,發覺到有個小孩子跟他媽要東西的時候,他媽不給,一直哭一直跳。原來擗踴長成這個樣子。這個是不能廢的。我看過擗踴,我看過擗踴是什麼?有一個孩子他從研究所畢業,跟他出去玩的時候,還背著書出去玩,結果去的時候溪裏面,真的,告別式的時候,就他媽又哭又叫,又哭又叫,那個擗踴。倒是看到兒子過的時候,父母有擗踴的狀態,真的,那就是一個真情流露,這我也看過的

所以你不要以為那個古禮很假的,都是那種矯揉造作,矯情,不,到真處,那是至情流露,不是一般人可以瞭解的

再來就是選擇墓地的時候。要怎麼選擇呢?要先卜卦,選擇好的墓地,宅就是兆的意思,宅是墓穴,兆是墳地,這兩個其實是一樣的意思。當然有一種講法是宅兆那個兆就是要好的預兆,你才能夠選這個墓地。這個觀念等一下我們要慢慢的說

而安措之安置這個柩,之就是指靈柩的柩。我說過,那個遺體放在棺材裏面,這個叫作柩,安置柩。並且祭祀的時候,為之宗廟,營建宗廟,為父母親營建宗廟,而且以鬼來祭拜父母親享用這個貢品這個時是什麼是春秋祭祀,有春祭,有秋祭。

以時思之,包括父母親的祭日,過世的日子來思念父母親。如果懂得喪事盡哀祭祀盡誠,跟生前有愛之心,死的時候能哀戚,這個生就是一般的百姓,他的本分那就盡矣死生之義就完備了,養生送死的義就完備了。死生,其實還有別的意思,待會兒我們慢慢說,孝子的事是圓滿的,從父母親活著的時候,到父母親的過世等等,這個孝子事親是很完備的

以上是這一章簡單的消文,現在特別是講到三年的事情。三年之喪裏面第一個包括父母親過世的時候殮要槨,有棺有槨,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棺跟槨,禮記的檀弓篇說,母親過世大概三天,三天就要入殮。為什麼要等三天呢?因為怕還陽。怕還陽,所以三天入殮。三天入,就準備要下葬。準備下葬,下葬的葬其實就是藏也,藏就是不要讓人家看到。為什麼不要讓人家看到呢就是因為體會慢慢的腐爛,所以不要呈現這樣的樣子給別人看,等於是對父母親的遺體是尊重的。棺跟槨,棺就是能夠把屍體覆蓋,比如說棺就是能夠裝屍體,槨就是能夠把棺材覆蓋的,就是包起來的。棺跟槨就是藏遺體,葬者藏也,就是藏遺體,用槨來葬,葬就是藏這個遺體。但是禮記的檀弓篇裏面說,有棺有槨是沒有錯,可是不能經營大墓園,古代它儉樸的,只是後來慢慢的演變為奢侈浪費,其實古代是很儉樸

到底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以前易經系辭傳裏面說,人死的時候是不用棺槨的,在早的時候為什麼用棺槨,禮都是慢慢演變來的古代,比如說過世就把他放到野外,可是孝子出去的時候看到遺體在腐爛的時候,那個心裏面很不忍,所以就把它埋起來,不讓人家看,慢慢的進化,到舜的時候,舜就是棺材的發明者,舜當時是用瓦棺,瓦做的棺,瓦也可以說是陶,陶做的開始做,到夏朝的時候,慢慢的演變,到夏朝的時候,就會有燒土來做磚圍在棺材的周邊殷朝的時候就有就是外棺,慢慢的演變,慢慢的變,到周朝的時候,就在墳墓外面做一個屏障,慢慢的演變而來所以我們隨便看一個民俗,都是經過若干朝代的演變,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我們有很多的民俗,他其實都是經過若干次的演變,裏面有很多的道理在裏面,只是代人都不知道。在幼稚園裏面,我們就一個節目,就是要讓孩子們懂得過民的節日這是很重要的,他才能夠瞭解自己國家的文化。

 

棺跟槨,孔子那個時候在中,孔子還沒有做魯國大司寇的時候,他曾經在中都做過縣令,他那個就是四寸,就是五寸,等於是保護屍體,不想讓屍體去腐爛的可是不對呢禮記的檀弓篇裏面,有子請問子說,你有沒有聽過老師講這個內涵的?曾子說老師說死的時候趕快腐爛,是喪。這個故事我說過。有子就說,不是,這一定不是老師說的。說,是的,我親自聽老師說,人死了趕快腐爛,其實你包起來,用棺用槨,第一個是藏起來,第二個是避免太快的腐爛,可是孔子講:死趕快腐爛。有子說,不是孔子在講這話一定有它的含義。曾子說,我當場聽到的,不信你問子遊,子遊跟我現場聽課。後來就找到子遊,子遊就說,有子厲害,真的,那是孔子的有為之言。是因為孔子看到司馬桓魋為了作那個石棺,做了三年,你看一個人自己的福報,自私成這個樣子司馬桓魋這樣的,死了還不如趕快腐爛的好。孔子到宋國的時候大概是58歲,孔子56歲開始周遊列國,到了國,結果發覺到志趣不合,出去後被匡圍困,好不容易圍困完,又回到衛國,可是又子亂政,又只好出去,了宋國,就發生了這個問題,在宋國裏面也是被司馬桓魋追殺,從哪里開始說起來呢?就是司馬桓魋做棺槨從這裏開始說起

坦白講,孔子大概不會講這麼激烈的話,孔子是很溫和的,只是在講欲其速朽,是針對司馬桓魋,只有聽得懂的人才聽得懂,聽不懂,孔子是不會當面指出來。弟子們,當然子遊一聽就知道有所指,曾子就是,曾子為什麼魯鈍,曾子就是當真聽,所以死了以後趕快腐爛子遊就知道他一定有所指,所以聽課一定要帶一點悟性。當然曾子後面也是經過了種種的好學,曾子後來是通達孔子的一以貫之之道

剛才說有棺有槨,是古代的禮制裏面的不一定,孔子雖然制定的棺跟槨來保護體,可是孔子的兒子死的時候,只有,沒有,好奇怪,孔子制定棺跟槨,可是他的兒子過世的時候,只有,沒有為什麼呢?因為禮記的檀弓篇裏面他說第一個你制棺槨的時候你不能僭越,不能僭越說你是什麼等級的人,你就必須要在這個等級下,不能超越,這叫做不能僭越;第二個就算在你這個等級,你也要看看你的經濟實力。你不能做得很奢華,那是不對的。量量看你家庭的經濟狀況孔子回到了國的時候,坦白孔子的日子應該算不錯的,包括他魯國的大夫,所以回到國的時候還有公糧,公家的糧食,出門還有馬車,可是盡然他的兒子過世的時候是有槨。槨平民都可以,按道理講,孔子可以有棺有槨。祖父死了,喪事大概不會那麼隆重,死了兒子大概會,這是指現代。古代,你看孔子的兒子是有為什麼?窮!孔子死的時候,只有茅屋三間,坦白講,憑孔子,樓房十棟都有可能,但是只有茅屋三間,代表他的錢都拿來投資人才,做教育用,你看他的兒子過的時候只有這種等級。

在古代不管是,不管是槨,不管是入的衣服,它都有等級的,天子諸侯卿大夫都有等級的,後面的帝王可能就是一直不斷的經營陵墓,可是你經營陵墓,過度的鋪,過度的奢華,最後都會發生盜墓事件,所以後面有很多的盜墓王或者是,太后,一生的尊崇,最後死的時候把你穿金戴玉的,把你墓地弄的金碧輝煌,最後還不是被盜墓慈禧太后就是被孫殿英盜墓。 所以想想看,這些榮華富貴又有什麼用?除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經營墳墓,未免下場也是這樣。

 

棺跟槨,還有衣服棉被第一個不能僭越,第二個要橫衡量家庭的經濟,出殯的時候,用貢品祭拜簠簋,這個簠簋他在形式跟用途我們在論語裏面第一部分貢,子貢他曾經問孔子說,老師你看我是什麼?孔子說你是瑚璉瑚璉就是簠簋,夏叫做,商朝叫做,其實瑚璉就是簠簋簠簋周朝叫做簠簋夏朝瑚,朝是璉,周簠簋簠簋就是內是內方外圓家裏面經濟不好的,用竹子做的就可以。經濟好的,可以用銅的,禮器可以比較多一點,但是你也必須要看你是什麼等級。喪事的時候要看死者的等級,祭祀的時候要看生者等級,這是不能僭越的,當然在送葬的時候會有那個擗踴的動作,擗踴,有看過人家的擗踴知道這個是不可以廢的可是擗踴也不能哭得太傷心。舉例來說,在檀弓篇裏面,曾經孔子有看到有一個孝子也是母親而哭得實在太傷心的時候,孔子怎麼說呢?孔子說這種哀傷,別人是不行的,意思說這個不可以的孔子怎麼說,孔子說是可以往下傳的,是可以延續的,所以他必須要去節制的,要讓人不要把性命毀傷了哀戚之情是有的,真情流露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過分。擗踴,古代的國君如果出遊的時候看到孝子有喪家的時候,國君會派使者過去弔唁,這是一種禮節。上次我們說過,孔子對服喪服的人會恭敬會哀戚,表達一個同情,為什麼?因為家在辦喪事,能夠盡孝,這種人是值得尊敬的。在禮記的檀弓篇裏面曾經說,孔子他媽過世的時候,他不曉得要怎麼樣找到爸爸的墳墓,父母合葬,父母合葬是周公開始的,周公以前父母不一合葬,例如舜巡狩天下在湖南蒼梧的時候,娥皇、女英後來沒有跟舜葬在一塊可見在周公以前,父母沒有合葬,到周公之後,父母才合葬。孔子是在周公之後,他想把他和他爸合葬可是他不曉得他爸的墓地在哪里,孔子就很聰明,孔子就把他媽媽的棺材放在路中間,他沒有去下葬,然後讓來往的知道他有喪事,他要讓來往的人告訴他,有誰知道我爸爸叔梁紇的墓地在哪里?如果知道那就告訴我,我要讓我爸爸跟我媽媽合葬在一塊,裏面就有一個,魯國的國君魯昭公出來的時候,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就是子家羈大夫過去弔唁,過去弔唁的時候,就有那種擗踴,表達一個對孝子的同情。所以古代的風氣是很厚的,你如果懂得書本上的道理你看古裝劇就看懂了,否則你不曉得演什麼?你也覺得沒味道,你如果懂得古書的道理,看這些古裝劇都很有味道,你都知道這個是一個很好的風,在這種風氣之下社會不要員警,不要這些公安人員,整個社會是一片祥和,整個社會裏面是互相幫助的,風氣很好的,是秩序井然的,我們這個時代裏面,雖然科技很發達,可是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時,我們是不是應該維持生活的秩序呢?是不是也應該維持人性的善良,還是科技發展以後,破壞了一切?那科技的發展到底帶來這類的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呢?

擗踴哭泣等於是捶胸頓足,然後把父母親遺體送到地,送到墓地要先進行卜卦卜卦說這個墓地好不好?古代的他們是很同情,不像現在,你喪事是喪事,我熱鬧歸熱鬧。古代喪事,不單是國要去弔唁,還包括孔子說,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就是我參加喪禮,或者是我來幫你忙,我在這個家吃飯,我不吃飽,表達我有同情之,不是在那快樂的喝酒吃肉,雖然家都提供,可是表達一個同情之心所以沒有吃飽。

子於是日哭則不,這一天參加喪禮哭,今天不唱歌都是一種同情,有同理之心。想想看,社會上有同情心,有同理之心,替別人著想,這個社會的風氣你覺得怎麼樣?

接著我們說,父母的墳墓的墓地要先占,卜卦。卜卦的道理是什麼第一種的說法是選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尊重父母親的遺體,李公麟、和之的那些法都是好的地方,所以第一種講法就是好的地方。第二種講法如果按照孔安國的意思,不見得是這個意思,他說卜卦的意思是因為你這個墳墓下有泉水,是怕有這個問題。還有,未來它可能是什麼市場是什麼人口集散之地,所以要先卜卦,如果未來會有這種變化的時候,那寧可不要這個地還有比如說,父母死了,孝子去這個墓地可不可以?但是有的父母他怎麼樣?他要過世前先說,他不要你,他先說。例如在禮記檀弓篇裏面說,你把禮記有關講到喪葬、祭祀的有很多篇,真的篇幅一大堆,你慢慢讀慢慢讀,你真的會讀出一個大概,很細膩的做法,我相信現代人都不會了,古代的做法已經沒有傳到現在,但你要把握古代的精神

有的人要死之前,趕緊交待後事,這個是可以的,免得增加子孫的麻煩,曾經有個陳子,他要死之前就跟他兒子麼說,他說我身前無國家,這個人還真蠻好的。我們很多人其實都是無益國家,都是追求自己享受而已。他說身前是無益國家,死後我也不想害這個國家,也不想,所以你幫我找一塊地方,這個地方是不農作物的,就不能當農地的那個地方就可以當墓地了,就這麼簡單。意思是說這個土地是人家不要的,那就當我的墓地。所以這個也不一定是龍穴,不一定像範仲淹,範仲淹那個時候有一個很好的穴,放進去的時候,範家後代會發,但是他把它作學宮。所以這個不一定說是要到什麼名山勝水,他可能一個地方,看看沒有泉水,或者將來它不會變成市場的集散地。

父母過世了以後,送葬到墓地,最後來營建宗廟。營建宗可見孝子是什麼身份?士一廟,大夫三廟,諸侯五廟,子七廟,可見這個子至少是士以上的。再來,什麼時候設宗廟?宗廟這宗其實就是的意思,廟就是所以宗廟來祭祀的時候,就是見到祖先的尊,尊就是祖先,貌就是外貌,意思就是說祭祀的時候要當成祖先在上面被接受祭拜,宗者尊,廟者貌也。貌就是祖先的外貌,父母親、祖父母這個外貌,所以進到廟的時候就是祭如在的意思。可是什麼時候要立宗廟?禮記檀弓篇講到卒哭之後,卒哭就是講一百天,卒就是阿兵哥那個卒,卒哭之後,卒器一百天,百日之後就可以設宗廟了,百日之後就從變成

 

可是問題是,如果是一般老百姓,他沒有宗廟祭祀祖先,他怎麼祭祀祖先呢?怎麼祭祀他爸媽?這裏面有兩種做法,第一種的做法,比如說放到祠堂,春秋祭拜,以時思之。

 

第二種,也沒祠堂放怎麼辦呢?在家裏面來立個牌位,然後當成祭拜父母親,過往的親人的標誌。祭祀的時候不是有春秋嗎?時節為什麼是春秋?他的意思是怎麼樣?春秋當然是春天天氣溫和,很溫和,還沒進入到夏天的炎熱秋,也是秋高氣爽,還沒進入到寒冷,所以春秋是一年時最好的是第一講法。第二種講法是春天是雨露最好的下雨氣候最好,這個時候大地回春,以快樂的心情迎祖先所以是春。秋是霜降,霜降是很悲涼的,所以是以悲催的心情送祖先,所以在春的時候可以奏樂,在秋的時候不行。春秋祭祀,古人強調的是感應之道。感應道怎麼感應感應之道,禮記的祭義裏面講的蠻好的,他說祭祀的時候,禮數不要太煩,太煩了,會讓人失去恭敬心,但是禮數也不能太到讓人忽略,最後都不。你祭祀祖先的事情,一直簡略一直簡略,簡到最後大家都不參加了,簡略到沒有了,供品一擺就可以走了,供品一擺就可以聊天了,到最後就要我去,你代表我去就好,意思就是說禮物到了,東西到了我們就不用去了,你看是不是越來越沒有,越來越沒有,所以我們臺灣的一些祭拜也是一樣,剛開始還很多人,後來越來越沒有,就是禮數過簡,簡到最後就是東西去,人不去了,這樣也不行,所以禮數維持的不要太繁瑣,但是也不要太簡略,這就很好而且在祭祀之前們還強調說,散齋七天,自齋三天,等於齋戒日十天,最後三天了才是嚴格齋戒,這十天裏面想著過的親人,他們的生活作息,他們過去的言談舉止,他們的心,他們所發生的事情,內心裏面想的越多越好,到祭祀的那天,就好像如對目前一樣真的,你看有很多導演,他在演戲的時候,他先融入主角的臉,比如說,我要演你這個角色,我就每天都想你,你發生什麼事?你的心樣?外形怎麼樣?你講話怎麼樣,一直一直到最後去戲臺上你的時候,我幾乎就是你的化身,祭祀的道理也樣。儘量想儘量想,到上場去祭祀的時候,真的是如對目前,感應之道就從這裏來。

 

現在古禮已經沒有辦法完全照做,現在該怎麼來把喪葬祭祀這一套能夠用到這個時代呢?精神保留,做法沒辦法完全保留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們現在一般的做法是什麼?比如說父母親過世的時候,要先小,小殮就是經過若干小時以後,比如24小時以後,先沐浴更衣,之後停靈大殮,告別式的時候,有家祭、有公祭,最後出出殯發引啟靈,要去火化還是去墳墓裏面,去火化之後,或者是入了墳墓以後迎靈,屍體火化掉,或者是說屍體去埋葬,那個靈請回家安坐。跟古代宗廟的道理一樣,古代是說遺體入土,可是請回。可見古人也沒有說死了什麼沒有,沒有這個意思。而且以來享之。可見還有下一代,還有下一輩子,還有就是迎靈以後入了這個位,入了這個牌位可以進祠堂,或者是在家裏供奉後按時來祭祀。現在的做法也可以是這樣,而且這個做法裏面特別是在告別式的時候,要禮之人,贊禮之人就是主持儀式的人你知道嗎?以前在檀弓篇的時候,有人辦的喪事,結果他沒有贊禮之人,古代那個贊禮之人包括過世、小殮,乃至於要出殯,都有贊禮之人,贊禮之人就是司儀,古代都有

他說,有人沒有結果怎麼樣呢?讓人感覺到太簡略了,你知道子過世的時候,魯公來祭拜很可惜,有子很早就過世了,魯公來祭拜的時候,子遊作司儀子遊上非常通達,喪禮的時候曾經子跟子夏去參加喪禮的時候,他認為子遊好像不,不太如法,事先都認為子遊法,可是事後檢討起來,哎呀,子遊對。你看看,禮記檀弓篇都有,包括該穿什麼服裝,該怎麼表現的時候子本來進門的時候,他的學生講,你看子遊怎麼可以這樣子?可是事後一想,啊,他對,你就可想而知,子遊厲害。所以孔門的學生真的厲害,都是高人,什麼場合該做什麼,清清楚楚。

清明上河圖,最近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有展出各家的清明上河圖,可是有一家的清明上河圖沒,就是北宋的擇端,北宋的張擇端是最早的清明上河圖,他有一幕就是轎子旁邊插的那些柳枝代表什麼呢?代表郊外掃墓回來,你看那子,就是郊外掃墓回來的樣子,那個馬的一個達官貴人,表示這個家族很盛大。清明上河圖就是清明的時候祭祖,郊外掃墓,古小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很高興,春天嘛,春季嘛,很高興,要出去,正好今天可以出去玩,出去玩的時候可以在野外玩、吃點心,大家聚會,還可以在鄉村去買一些點心回家特別買個炊餅回家武大郎那個炊餅可以買回家,所以清明節老少鹹宜,特別女生最高興都可以出去玩,借著掃墓出去玩

以上是這一整體的意思,它裏面包括喪葬,、祭祀,孝子的意思在這裏完備了,這一旨趣到底是什麼?這一章的旨趣的檀弓篇,孔子曾經告訴路,喪事當中,他的精神就在哀,他比陪葬的東西還要重要,什麼簠簋,什麼祭品,這個還要重要!他告訴子路,祭祀的時候,恭敬、誠意比祭品還要重要,所以整個儒家他沒有重視繁文縟節,他反而重視的是心態,他反而重視的是動儒家才是心法儒家真的是文化裏面他非常強調心法,你沒有那個心法,你光陪葬品,光有禮數那都沒有用的。誰告訴你儒家在外面講什麼文縐縐的講那些排場的人,誰告訴你的你去看禮記都沒有這樣說,你這樣說的,只有證明一件事,就是不讀書之過也。你的禮數當中,講究的就是誠意,喪葬講究的就是哀戚,祭祀的時候講究的就是恭敬誠意。這才是維持的精神否則在那些做法當中,那個的精神統統都不見了,剩下的是表面,沒有什麼功效的。

 

各代的孝經圖,像李公麟李公麟這幅圖就表示說,卜卦,把他過世的親人,放在名山勝水當中,其宅兆,找到好的地方下葬。

 

南宋的馬和之一看就是去掃墓,去掃墓的地方很好玩,表示安在很好的地方,青山綠水

 

元朝的趙孟頫也是表達父母親安置在很好的地方,這裏面有高山、有松樹,,個山景非常的漂亮

 

 

 

我們看老師,要怎麼去表達第十八章的喪親章呢首先看遠方的空朦之境,再看這個子正在穿著缞麻之服,代表他是守喪期間,守喪期間,他遠望著可能就是下葬,父母親下葬之後回來還是時時地去遠眺墓地,在這遠眺墓地當中代表他是在守期間

一幅山高水長之,山高水長,高代表父母親的恩非常的高,水長代表父母親恩源遠流長

 

這個孝子拱手注目遠方,鬚髮未剃,是一種哀戚之情,不會去重視他的儀容外表,他後面的童子拿著食盒代表我今天可能是不去的,中午不回去吃飯的,童子的髮髻也不太一樣,應該是一包的,另外一個梳兩包的

 

孝子的右邊是一個流水的樣子,高山流水那個瀑流,但是顯示的是高,遠方看的顯示的是水長,代表父母親的恩德就是山高水長

 

明朝四大才子之首的沈周,懷念的老師,也是用山高水長去表徵,廬山的高,山來代表老師高,水代表們恩德是很長遠的。整體的氣象就是一個孝子的哀思,孝子的哀思裏面表徵的就是我們民族文化裏面最重要的品德根源,就是

最後總結,我要說的就是禮記檀弓篇裏面,他曾經說了,我們中國人真的了不起,比如說,客人來我這裏沒有地方住,住我家。死的時候,結果他家沒有什麼人,孔子說,沒什麼人,我出面替他埋葬,我做他家人,你看這是中國人,家裏面讓人死都沒關係,中國人的心量而且你真的把喪葬祭祀辦好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福報

我們現在很多人怕有什麼不對,什麼喪葬期間、什麼生辰八字要衝到誰,誰不准出來,沖到誰,誰要往後看,誰不能面對棺材,胡說八道,真的,胡鬧一番。你講這一套的時候,你告訴我出自哪一本書,都舉不出,舉不出,你為什麼相信他?可是往往在講這些一派胡言的時候,學歷越高的越相信。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孟子的離婁篇裏面說,養生不足以當大事送死才足以當大事,換句話說,喪葬祭祀反而是大事你懂得這樣辦的時候,你這個人不是普通人,因為父母親只會一次,不會兩次。死一次你都成這樣了那你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人物?所以孝子在經營孝道的時候,它其實是一種品德的經營,是一種人生的經,是一種感恩的經營,是一種對父母親懷念的經營,也是一種風氣的經,也是一種命運的經營那裏面內涵實在太多了。你把禮記一直讀,一直讀,你會發覺味道實在太多了,我們現在都不會懂,哪里會懂這些,現在人只懂得薪水,要幾塊錢,多出去享受,多給自己一些的快樂,這才叫做人生。其實那個人生,你追求那個快樂的時候,你發覺那根本不是快樂,你走進去才知道,美國有些搖滾樂手,不斷的製造歡樂其實後面是在吸食嗎啡,沖進去發覺那根本不是快樂,所以曾子才會說,快樂從這裏說起,信用從這裏說起,仁從這裏說起,義從這裏說起,真的,曾子是一個非常有眼力的讀書人難怪他後面的命運非常棒。康莊大道的命運就是原來見地對見地只要一對,後面全對,見地後面全錯。荀子怎麼說?荀子這本書裏面當然也有一些問題了,但是有些話講的也很說,你也不能因為人而廢言,荀子曾經舉過一個故事,曾經問舜,他說你覺得那個人怎麼樣?舜說,別提了,人情本來就是薄的。原來儒家或者是正法的教育,就是要經營一個的人情。舜怎麼說,結了婚以後的人往往孝道就會越來越薄,這是人情。第二個,欲望越來越多的人,信用就越來越少,你看看那個在世間追逐欲望的人,信用程度都不夠說沒問題沒問題,問題是一大堆的,所以你看那個看人的眼力第三個,這個人給他爵祿多的人,這個人忠心就慢慢不忠了。你看霍光,那些到後來功高震主的那些人,他會篡位,他開始不忠了。所以要如何維持厚的人情,懂得觀功念恩,懂得吃水果要拜樹頭,懂得飲水要思源,但是這些你,容易懂嗎?他不孝道出來他會懂這些嗎?他根本不可能懂的,老師也不會這樣教老師自己也沒有這種體會,學生有這種見地,也難。這時候你要學生改變命運,你也要麼改。

這一章裏面談到的,最後談到是說,家的概念就是身體其實是父母生的,這個是不用問請問哪個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一定是父母生的。再來,這個身體然是父母生的,你就不能說這是我的。小時候說我,明明是別人給你的,結果就說是我的。明明這個東西是別人給你的,但是一拿到,就說是我的。我們很多人就講,請你不要管我的自由,家的概念是,你是父母的,你是被父母養的,你怎麼可以說是你的,這個身體怎麼可以說是你的。這個時候你應該要好好的想到父母親,就好像人家給你這麼大的恩德的時候,你就要替別人著想。你就要替別人著想如何在生活上去想到別人,如何在品德上去維護母親的尊嚴?如何在行為上去榮耀父母親,人的快樂要從孝道出發,國家的刑罰要從孝道裏面做起,這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可惜現在殺母的都不判死刑在那裏鬧來鬧去的,想不到現在的法律都沒有辦法看到問題的核心,你說這個法律能夠導正人心嗎?是不可能的

以上這一太重要了,喪葬祭祀,喪親章實在太重要了,孟子說它是人生的大事,是孝道的經,是風氣的養成,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品德的源是人才的搖籃,也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也是民族延續的源,你看這章重不重要所以整個孝經十八章真的是,難怪人家說孔子的概念,解在經,行在孝經,真的

很高興我們用了二十根據總科判表來分的去做解釋,終於用20次把這個孝道的各個面相去分析出來,這裏面還包括修學法,一起怎麼去推廣孝道孝道要怎樣去感通神明,最後怎麼喪葬祭祀來圓滿道。我相信這十八以後,我會對家有個不一樣的見解,對傳承會有一個仰望的心態,會延續這樣的道統,來作為利益後代子孫最好的保障。這是這二十次所講的大意所在,不如法的地方也要請現場的老師同學們還有線上的嘉多多原諒,多多指正,謝謝大家。

 

課堂提問部分

 

 

學生:老師晚上好,學生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就是我們事應該要從簡,為什麼還要有棺槨衣衾這個部分?請老師解惑。

老師:一般來講,雖然從簡,可是要表達對者的尊重,而且我們說葬者藏也,就是著衣服跟棉被,還有棺跟槨,讓這個屍體藏好,因為它會腐爛嘛,會很不好看,所以把它藏好一方面藏好,一方面表達對遺體的尊重從簡並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說材質可以不要那麼好或者是有棺沒有槨,都可以或者是衣服天子是12件,依次遞減,你可能不用12件,你可能兩件三件。棉被也可能是平常的被,或者是材質不用那麼好,總而言之一定要量經濟的有無,但是也要注意到,有時候誠意也要借著物質去表達誠意,這兩個怎麼拿捏,孝子們自己去拿捏。

學生:老師好,學生有個問題想請教,老師剛剛有提到,就是找墓地卜卦是為了父母的這一,現在又有個講法是希望能夠讓後代子孫昌盛,這要怎麼樣去做一個解釋?

老師: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好,凡先生積善方裏面就有一些,就是因為他行善以後人家指定一個墓地,說你們的子孫因為你下去以後子孫會昌盛,確實是,風水上或許有這樣的風水,不過也是應著他們積德,能夠把祖德往下延續,所以這個好的風水才能庇蔭他的子孫並不是那個好的風水就可以庇蔭子孫,那是沒道理的。重點還是要一個盡孝道的觀念,不是為了子孫的概念,子孫昌盛的這一,當然他也是孝道的延續,因為你的子孫昌盛,你後代才能夠對你的祖先做香煙的祭祀,可是後面子孫的昌盛的那一還是為了孝道而出發的,並不是只管後面的子孫昌盛而忽略了孝道,該有的孝道,精神上是要這樣延續

學生:老師好,學生有一個問題的想要請問現在約外,像天災很頻繁,如果到像地震火災車禍,如果內,像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導致父母年紀很輕就過世了,此時子女的心志尚未成熟。如何盡上守喪之禮再請老師解惑。謝謝

老師:父母親過世時,有的年齡比較,有的年齡比較,所以子女有時候是很小父母就過世了,還有父母生了很多個,當然現在不可能了,現在大概生一兩個,坦白講少子化的問題,雪廬老人30年前就說要多多孫。當時人口減少的政策,比如說兩個恰恰好一個不算少三個要處罰,我們那時候的政策是這樣可是雪廬老人那時候強調是多,現在證明他對的。小孩子他年紀小的時候他怎麼守喪,他怎麼盡孝,他根本什麼都不知旁邊的親人就很重要他的親友或者是他的長輩,一定可以告訴他守喪依禮守喪的重要,讓孩子知道在這個時候他能夠盡上孝道,對父母對他、對家庭都有很大的上,我相信將來他慢慢成長以後他會回憶這一段的時候,他會覺得一段盡孝道守喪是人生很有意義的事情

學生:老師晚上好,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在本章的經文是說到死生之義備矣,這個義它算不算是本呢?如果不是的話,為何義不是本

老師:死生之義義,它只是說死生裏面的內涵,義的內涵就是到了對父母親生的時候的孝養的內涵是完備的。這個括愛敬盡孝盡忠都是的內涵。死生有兩種解法,一種的死生就是生死,父母生的時候盡上愛敬;父母死的時候,我在喪祭時能夠有哀有敬,這個義就是指那個範圍都完備了,種講法法是,死義的是說父母親過世了,我把喪葬祭祀好好把義完備了義就是這個內涵生就是指把父母親的靈迎回到了祖堂來,回到祠堂來,回到位來好好的盡上孝子祭祀的心,這就是義完備

學生:是,謝謝老師,第二個問題是,他曾經在喜宴的時候看過有人因為本人無法赴宴,請媽媽代為出席,這樣是否合理如果反之在喪禮的時候,如果有這樣的情況,他是合理的嗎?

老師:喪禮,一般來講參加喪禮應該比他家喜宴還要重要,吉、凶、、嘉吉凶,凶就是喪禮,軍兵嘉,嘉是婚禮,一般人現在會參加婚禮,喪禮是幫人家盡孝道,所以參加喪禮的這一往往是比參加婚禮還要重要當然如果說婚禮我沒辦法,我媽媽去,如果是朋友的話應該都沒有關係,你認識我媽媽也認識我那是沒有關係的。喪禮裏面,坦白講,它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說我跟生者有交,第個是我跟死者有交,我跟生者有交,我叫作弔,我跟死者有交情,叫做,不管是跟生者有交情或者跟死者有交情,去成人家來盡孝道,來守這個,那是更有意義的本人能是最好的

學生:謝謝老師,想請問老師的第個問題是周時候的教育,他能夠讓小人都知道敬父母,問題在於“夫孝德之本也為什麼這樣懂得敬父母的人會變成小人,這樣是不是很吊軌?

老師:所謂的小人有兩種小人一種是品格很差的,一種是庶民一般老百姓叫小人如果是庶民的話,他品德不差周敬父母的這個孝道裏面,其實他都是一個延續,好比說,在舜的時候有棺,在商朝的時候有槨,禮慢慢的完備,在完備裏面借著外去表達內心的誠意,外向越能表達內心的誠意的時候,有時候對於輔助教的功能會非常的殊勝,對民風的淳厚會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請問老師過去喪事的時候,可以有好友幫忙,但是今日之下可能都是找葬儀社,但是葬儀社大多都是屬於業性質的,這樣該怎麼樣比較好?

老師:這是很嚴肅的問題,葬儀社,整頓葬儀社是國家責無旁貸的責任,這是第個。第個,我們找到一個好的葬儀社,叫他配合我們,可以繼續合作下去讓他能夠在喪事裏面儘量的協助喪家辦理,不要在意收費,尤其是比較貧困的家庭,要減少收費,像這種是可以去考慮的,如何去肯定比較好的葬儀社,來幫助我們來把喪事辦得好,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裏面要去思維的課題

學生:謝謝老師,接著是順昌雪廬孔子文化研究會有三個問題想要請教老師,第個是,剛剛有提到出,在喪葬的禮儀當中,披麻戴孝的衣服該如何講究呢

老師:披麻戴孝,比如說斬偯、齊偯、大功、小功、緦麻,你如果去看禮記的範圍,他也有一個範疇,你看你是什麼輩分的就穿什麼服,通常我們現在比較,你只要給葬儀社一個名單,你是屬於什麼輩分的,他就會提供喪服,這是一個

學生:個是提到藏地那邊有天葬,對天葬該如何看待?

老師:有時候不同的民族他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所以我們必須要瞭解他民俗文化後面的本質是什麼,比如說佛家他是不許哭,但是不許哭並不是說後面不哭,是前面不可以哭,前面不可以哭是因為重在死亡的人他要去的地方,為了讓他不要心慌,不要貪戀等等,所以那時候在他面前或者是助,或者是開導等等那是有他的作法作法後面有他的見地。西藏的天葬,他等於是把這個身體佈施出去,而且借著這個身體給禿鷹吃,來放掉我見這種修法又是另外一種修法。

學生:謝謝老師,第3個問題是想要請問老師喪葬的時候,剛剛老師有提到要迎靈,請回去宗廟或請到牌位,在這樣過程,是不是有一種靈魂我的概念或者這種靈它跟一些西洋宗教講的或其他宗教講的這些靈魂他有什麼不一樣,或者他跟易經系辭專裏面說,精氣為,遊魂為變,他到底有什麼不同?

老師:問這麼深入的問題,靈魂我,他這個誠意只是說父母親過世的時候,儒家本來就知道,生命並不是一死沒有了,這時候怎麼辦呢?這時候就觀想把你回家,觀想把你回家,其實他可能已經去輪回,可是那是子的誠意,還有祭拜的時候你真的有那個誠意的時候,你其實會他感應的,如果是屬於神明的或者是屬於其他的比較有另外一類靈性的時候,你其實可以給他感應道交,就像文王在祭拜他爸爸的時候一樣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有同樣的問題就是現土地取得不易,或者因為經濟狀況也沒辦法有這種安葬人的土地,那這樣子的狀況下怎麼樣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呢?沒辦法找到土地安葬還算是盡孝嗎

老師:有一種狀況就是家庭經濟不好,所以禮記檀弓篇才會說,家之有無,你家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想那些超過你經濟範圍以外的事情,你可能在郊外去找地,去下葬,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其實現在火葬的概念是很流通的,因為坦白講,整個取締是困難的,有時候是要從俗的,從俗就是說做法是必須要配合這個時代,就好像你在祭祀當中,你穿的服裝,比如說周朝人祭祀穿周朝服朝人穿商朝服,民國時期穿民國服裝,那都不一樣,你是從的,他有些做法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現在土地取得不易的時候或者是在土地裏面,我們人過世的時候,統統放在這裏,骨灰統統在這裏有一種是骨灰統統放在寺廟,有一種骨灰放在納骨塔,有的骨灰是放在政府所辦納骨塔,這個只能從俗因為時代就是這樣。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弘毅想要請問老師有關於風水的問題,慈禧太后那樣厚葬反而被盜墓,範仲淹他把風水寶地讓出來做學校,反而子孫是昌盛的,是否像林則徐所說的,只要存心善良就可以,那至於風水方面是不用太在意的,而且老師上一節課有提到禍福的體性本空,是否真正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存心善良

老師:其實風水之說你也不能說它完全無稽之談,只是說我們不要太講究這樣而已他有他所依的見地,說我們不必風水去改變命運一定是靠著斷惡修善,靠著見地去改變命運,風水的這一分只是增上的功能不必太強調它,都可以你也不能否定有它的價值,像了凡先生講的那種狀況,你也不能否定他。

學生:是,謝謝老師,接著是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死生事大,但是今天的很多年輕人是不知道孝順父母的,如何讓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在父母生前就知道要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

老師:所以我才會說,很多的吉凶禍福的道理必須要跟他們說的,因為很多人他們不懂得吉凶禍福的道理,他不懂得經營孝道,經營家庭和諧,乃至於經營善良的人際關係,是他命運裏面最重要改變命運的方法,很多年輕人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都不會讀到這些的老師也不會教但是你真正瞭解以後你下去實踐的時候,你發覺到你真的是一個改變命運的人,你回過頭來看我們世有很多的學問,你是站在高點看世間那些學問,世間那些想離苦得樂,在那裏沖啊,在那裏殺,你站在高上看,其實很多人都是走死胡同,眼前好像有一條出路,可是你在高點看的,往下走就是死路,他不會知道。真的

學生:,謝謝老師因為時間的關係,以上是今天的問答

老師:我們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在這裏還是恭祝大家佳節愉快,在假期的時候,好好的出去去,也可以在家裏面讀書養生都不錯的二十次,我相信大家一定對孝會有另外一的瞭解,如果詳細瞭解孝道,其實在國語書、禮記裏面都有很多跟孝道有關的章節,如果詳細的去看的時候,它可以當成孝最好的注解。我很慚愧雖然都看了可是我不是很懂我知道這個做法很難懂真正的做法要搬到這個時代,雪廬老人古代的事情很多連他都沒法懂,更何況我們這些怎麼會懂?但是你知道他的精神,你知道他的原則,你只要好好掌握它的精神,好好的掌握的原則,然後隨這個時代的做法,我相信在這個時代依然是出路寬廣依然是可以變成幫助人家的對象,你可以在很多的關鍵點變成人家的貴人,當他改變命運的時候,其實你人生的價值就在裏面你人生的價值就是幫助人家改變命運你人生的價值不是只有創造吃喝你是幫助他改變命運的,就像子這樣的,你人生的價值就在這裏顯現,你的康莊大道也從此產生所以在這裏祝福大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謝謝大家。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與孝經圖第二十二集(完结)发布于2024-05-13 15: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