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典故#精选成语故事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十 年 生 聚,十 年 教 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译文:

《左传·哀公元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fū chāi)为父报仇,发兵攻伐越国,越王勾践大败而降。按照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lǐ)去吴国服苦役。勾践给阖闾(hé lǘ)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


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吴王夫差更加恭敬驯服。


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亲自服侍,观其粪便察看病情直到夫差痊愈。夫差被勾践的行为感动了,再加上奸臣伯噽(pǐ)在夫差面前吹风,勾践终于在三年苦役期满时,得到了回国的机会。

这时,夫差的谋臣伍子胥却极力反对,劝谏道:“勾践是很有能耐的人,手下又有文种、范蠡等一批忠贞强干的臣子,放他回去将来一定要后悔的。”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劝谏,执意要放走勾践。伍子胥只得退出,对人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后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由此演化成一句成语,也可以简称为“生聚教训”。“生聚”指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谓教育(人民),训练(军队)。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洗刷耻辱。

后来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军臣,杀害伍子胥;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不问正事,加速吴亡。勾践施行的美人计最厉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国的心愿和设想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灭亡。公元前482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造句】


勾践打败夫差靠得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强国之道。诈谋不能让你强大,让你强大的只能是造形之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成语典故: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布于2024-01-18 2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