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 道法 学养

三体式心意拳始创时谓之“子午桩”,子为零时,午指中午,此时练功,最易贯通周天;又谓“三才势”,取天,地,人三才而命名。李能然改革时,认为人的动作由人体之三节——躯干,上肢,下肢所完成;“外三合”表现分明,三节之间既各有要求,又互为关联,集中体现了“形意”的基本特征。于是取名为形意“三体式桩功”。步法上因受太谷元顺昌练银工人剪元宝步势的启发,始称“坐银剪步”,后改称“形意半马步”。

形意三体式桩功的特点是“重心稳固,暴露面小”,因此,久练此功,可“站则如钉,行则如风”,进退敏捷,变化灵活,一动即至。三体式桩功,须循“六形合一”之法。即“鸡腿,龙身,熊膀,猴象,起手鹰捉,出势虎抱头”。清光绪年间,山西车毅斋将出势“虎抱头”改为出势“虎扑”;民国年间,又有以钻拳,劈拳出势和仿南少林“提水势”出势者。出势中之“雷声”则为河北形意门人所特有。

李能然改三体式桩功后,称炼丹运气为“炼精化气”,并以此为形意入门第一步功夫。第二步为炼气化神。第三步为炼神还虚。这三步功夫要靠三体式桩功以意领气,以气导引逐步完成。形意拳三体式桩功,强调务要使重心落于两腿,保持“双重心”式,旨在锻炼身躯之稳固。并有“稳如泰山不动摇”之训。

久练此功,丹田所凝之气可成团状物,并随练功时日而增大。这种丹田之气可以随意发于周身,成为人体力量之源。同时,此桩还可锻炼“身如桩木之稳固”。久站如钉之入木,故谱有“站则入钉”之谓。于是,李能然称三体式桩功为“形意入门功”。

三体式是我们平时修炼的一种桩功。桩是拳练意、练气、练神的重要手段,桩以调身、调心、调息入静为基础。练拳与站桩有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其结果还是内的修炼。历代拳家常说“入门须站三年桩”这就说明站桩的重要性。

看现在我们关于站桩文章及要求很多,几乎说的全是形体上的。真的看到讲三体式写内在的东西很少,几乎说的全是肢体上的,先辈郭云深先生讲的三体式: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

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

三体式追求的目的,无外乎去除拙力拙气,导内气(精气与元气)中和,这是内家拳的精华所在,正如孙禄堂先生所言:“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以外,无元妙也”。

中和是内家拳的根本,也是练习者最终的目的所在,怎样达到内气中和,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站三体式。齐公博前辈入门先站三年桩的往事,不是虚构的,更不是误导后人,而是说明中和之道唯有站三体式才是正确的方法和必要的途径。

三体式有单重与双重之分,至于两者孰是孰非,我没有资格妄谈,只是遵循孙禄堂先生拳论中的教诲,略作说明,其中单重与双重的作用禄堂公写的很详尽,不再重述,仅摘录一点——“双重为武,单重为道”,供个人见仁见智。

三体式单重是禄堂公所推崇的练气的法门,其重要领,要严守“九要”,至于怎样算是单重?就不仅仅是重心落于后足跟,前腿可轻可重这么简单了,而是有严格的身体部位要求,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至于三体式站到什么程度,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远比“脱胎换骨”要痛苦得多,可以说你有大冬天跳下冰河的勇气,也未必有把单重三体式坚持到最后的决心。因为其中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概括,就如孙禄堂先生的感慨:“世间练习拳术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少如麟角”。单中三体式能站到三分钟就相当了不起了,这不光光是毅力的问题,更是身体素质和对拳术孜孜以求的决心的问题。

三体式一定要站到浑身僵劲(拙力)去除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就是浑身不由自主的抖动,通过无数次的抖动,突然浑身豁然开朗,仿佛堵塞的河流被疏通开了一样,气血通畅了,呼吸顺畅了,全身融合了。这才到了三体式的妙境,内气中和就是从这一步才开始的。

练到这一境界,不是随便玩玩就能进入的,这里面有多少痛苦,只有真正的走过来才能体会,可以说是生死之间的抉择。当然不遇明师,不得真传,即使你有那份毅力和决心也是无地放矢,因为三体式不能自学,那是历代前贤经验的结晶,不是我辈凡夫俗子能领悟到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体式为什么要站到全身发抖?发布于2024-05-06 1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