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六味地黄丸,很多人脑海立马浮现出这么一副画面。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为儿科鼻祖钱乙所创。是享誉中外的补肾名方,常用来治疗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肾阴虚症状。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六味地黄丸最初是一款小儿药,它出自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由“肾气丸”减去两味药而成。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六味地黄丸刚开始是用来给小宝宝治病的!

传说当时幼年太子得了失语证,众太医无法。出身民间的钱乙认为:牙不紧则口不语,故用此方补肾固齿,不久太子便痊愈了。许多太医不服,前来“讨教”:“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肾气丸应有八味药,你这方子少了两味,是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桂枝、附子两味助火的药,免得孩子吃了太过燥热而流鼻血。众医听了,顿时心生敬佩,“六味地黄丸”也得以流传至今。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组成,古时主治小儿肾阴不足所致的发育迟缓(如出牙迟、站立迟、行走迟),头发稀少枯黄,囟门久不闭合,筋骨痿软,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症;后逐渐推广成为治疗肾阴虚证的必备良药,并广泛运用于肾阴虚体质人群的养生保健,从而成就其千古名方的美誉。

六味地黄丸中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

但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吃六味地黄丸就会上火。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

其实,你身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体有6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适当按揉这几处,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

按摩6个穴位,补肾不上火

太溪穴: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足背侧,用手指沿拇指和足次趾之间的骨缝向上移,在大约三横指处的凹陷部位,能够感受到足部动脉搏动处

太白穴: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交界处

然谷穴:

行间穴:1、2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外凹陷中

大都穴: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揉力度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度,每次5~10分钟,左右脚交替,每天2次。

懒人版按揉法

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

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以上方法推荐给肾阴亏损的患者,有潮热盗汗、遗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的人不妨试试。

版权声明:

1.文章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欢迎留言与转载!

节气养生,中医节气养生,时令养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六味地黄丸原来是儿童药!孩子身上自带“六味地黄丸”!发布于2023-10-28 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