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

↑↑ 健康养生,福泽一生 ↑↑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二十四节气解》:“大暑,乃炎热之极也。” 大暑正值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 这个字,上面的 “日” 是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下面的 “者” 就是 “煮” 的本字。“暑” 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 “暑”,那么 “大暑” 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

《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

谚语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秋后也就很难见到丰收的景象。

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也许人们眼里的大暑就是湿热蒸煮,但其实在湿热的背后,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大暑三候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

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

而萤火虫也只有 20 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二候土润溽暑

不执于生,不怨于死,轮回的,只是生命的光。

一切渴望,恋慕,一切光明的,美满的结局都要付出代价。或许这代价正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值得不值得。

“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因为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所以三候“大雨时行”。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里,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

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就是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唯有从夏到秋特殊,变成了 “火克金”。

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 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白居易诗云:“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三候大雨时行

在夏秋金火搏斗的过程中,“大雨时行” 起到了水克制火的作用,从而引出了秋天,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大暑如同人到中年,感悟到了命运的玄机:巅峰之后要懂得收敛、退让,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缺憾才是一种圆满。

曾经丰盛的生命终有一天将走向荒芜,青春也要寂寂无声地落下帷幕,就像土墙头上的青苔,在雨季过后,在风沙中变得干瘪憔悴。

各安其命是众生的归宿,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切终归于苍茫。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众生自当各安其命。

各安其命,应该是对生命历程的坦然接受,不盛大,也不浩荡,却有一种荣华之后的淡然。

活色生香的盛夏充满诗情画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然而盛夏短暂,流光易逝,绿肥红瘦,应该倍加珍惜!


大暑习俗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 “吃仙草” 的习俗。民谚说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三伏灸

大医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于阴阳两虚、虚寒体质人群,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夏季进入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就像火上浇油一样,此时人体寒气力量最弱,正是扶阳气、驱寒气最好的时机。

三伏灸是内病外治的典范,通过温灸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正气),从而达到增强抵抗力,减轻或祛除冬病的目的。

传统三伏灸的调理思路,多以温肺散寒为主。肺主气、司呼吸、行水、主治节,并合于皮毛,开合腠理,是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但是,由于近几十年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脾肾寒湿,导致阳气不能外达者尤多,并且生理机能上,脾土散水谷精微上达肺金,肺金宣降水气、糟粕入肾之下窍。脾胃、肺、肾三脏互为母子,相生相承,自然调理思路上也互相兼顾。

三伏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补阴阳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脾肺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暑羊

“喝暑羊” 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大暑时令养生要点

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只要保持内心的淡泊和平和,就可以让清风自来。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 “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 “情绪中暑” 引起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 “中暑” 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 “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 “心理纳凉法” 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心平静下来。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一要学会宽容,做到心平气和,遇事尽量冷处理。

二要选择一些药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

三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小睡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三伏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季节正直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度暑粥” 补气消暑。暑天喝些粥能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调养身体、补充人体水分的功效。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 “度暑粥” 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大暑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养生强调要注意补充体力。清淡饮食能防暑,要多吃新鲜蔬菜。蔬菜和瓜果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素,还能为人体补充所需的大量维生素。

大暑前后,饮食宜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时节,保养不当,很容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

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首先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对于严重中暑,汗闭不出,高热不退,神智昏瞆者,须尽速送往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夏季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速就医。

心平气和,安度酷暑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尤须注意保护心脏。在此期间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不生气、不发怒。

夏季天热,重在养心,可以多接触琴、棋、书、画等艺文活动,使心态清静、心旷神怡。

做好防暑降温。可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时常腹泻者,均可放心食用。还有荷叶、西瓜、莲子、冬瓜、薏仁等也具有很好的健脾清热解暑作用,是夏日食疗佳品。

大热天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避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中午应睡个午觉,以恢复体力。

预防疲劳过度。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相对的就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极易出现疲劳过度。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 6~8 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鱼、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身体入不敷出,影响健康。

预防脾胃病。大暑季节,天气闷热,人们普遍喜欢吃冷饮,喝冰镇可乐、汽水等。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影响胃肠对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适宜 “慢” 运动。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建议仅供读者参考,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或处方,未经专业指导请勿贸然尝试。读者应谨慎评估自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节气养生,中医节气养生,时令养生脊柱侧弯矫正颈肩腰腿痛颈肩痛’相关知识



"凤协鸾" 和 " " 

喜欢的话分享转发吧

脊柱侧弯强制性脊柱脊柱炎强直性脊柱脊柱弯曲脊柱侧弯矫正颈肩腰腿痛颈肩痛’相关知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暑时令养生要点发布于2023-10-28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