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联甚悯焉!
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关于王阳明客观评价,大多是至高的。
《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他的同乡、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清初学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可见王阳明的思想在古今中外都是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王阳明的命运可以说是极为坎坷,也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一生的经历,孕育了很多人世间的道理。

那么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到底想要分享给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这里我们一起带大家来揭秘。
一、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王阳明的一生十分的坎坷,王阳明在任官期间被贬到龙场,他并没有像其他在官场失意的人一样,整天浑浑噩噩,没有人生目标。
龙场期间,阳明建造了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聚徒讲学,培植后进,弦歌不辍。

王阳明在贵州不只是悟道、讲学,他与这里各民族、各阶层的人物相处,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以仁德感化四方。
没有被贬官的失意,多的更是在异乡开始惬意的生活,专注自己的学术传播,想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每到夜晚,我担忧国家的前途,我细想自己的命运,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王阳明并没有因为贬官一蹶不振,对于他来说现在面临的这些困难不过都是天上的浮云。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天空飘来一行字:那都不是事儿。
拥有豁达的心胸,有释然的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二:越是艰难时,越是修心时
谁没遇到过糟心事儿吧,我们要学会看淡我们的经历的坎坷,越是黑暗的时候,我们越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说不定你也可以找到出口。
贵州龙场悟道 正德年(1506年),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的王阳明,上疏批评武宗堵塞言路,被捕入狱,随即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
王阳明的父亲也遭到了牵连,被迫辞去官职。

在流放途中,阳明曾被刘瑾派出的刺客追杀,家人也可能遭到未知的迫害,这些都不断刺激阳明去思考生死大问题。
他不断地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即圣贤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安顿自己的身心性命呢?
他收摄精神,日夜作息,群居独处,都力求澄清杂念,不肯妄言妄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专一。这样的自我锻炼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他参透了“格物致知”之旨。

王阳明终于打通了长期横阻在求学目的和修养功夫之间的关隘,悟通了“物之理”与“人之心”之间的关系!
这一悟,史称“龙场悟道”,又叫做“龙场顿悟”。
王阳明在龙场通过“澄默静一”的修习而超脱了生死之念,同时还悟出了“格物致知”之旨。次年,阳明又推进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说法。
思考是我们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很重要的一个特征,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静下来思考,心静了,气平了有些时候难题自己也就解开了。

三: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也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低估自己的能力,心里容易自卑,不自信,不容易做成大事。高估自己的能力,容易鲁莽,冲动,很容易搞砸一件事。

除了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反省自己,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反省一下,这件事我做得对吗?这件事可以做的更好吗?今天有做得不好的吗?有需要改进吗?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诸子百家,杂家学派,杂家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要想成事靠的不只是钱和人脉,三个忠告要记牢发布于2023-10-23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