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死”在你热爱的东西上,才是你对它的最好成全。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荠麦青青

来自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职业为师,业余撰文。品人生百态,书世间万象。新浪微博:@来自大草原的荠麦青青。



01.

1月3日,不满4岁的豪豪随母亲去咸阳的一处温泉世界游玩,但短短的几个小时后,聪明活泼的豪豪却在深水区溺水身亡。


在这个温泉世界的深水区旁的假山和柱子上,不乏“禁止跳水”“水深1.3米,禁止儿童单独戏水”之类的警示语,但由于大人当时“专心致志”地沉浸在手机的天地里,而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才让一个年幼的生命葬身于泳池。




无独有偶:


2015年4月9日,一名6岁女童与父母到批发城购物时,不慎从2楼的手扶电梯失足坠下,头部受重创致死。


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母亲当时走到电梯处,手里拨弄着手机,无暇他顾,而没有大人照应的孩子在电梯上蹦来跳去,后不幸坠落身亡。




杭州的一对父母,也是因为玩手机,未尽看管之职,导致几岁的孩子被撞殒命......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


两千多年前,孔子指斥当时的虐政,说“苛政猛于虎”,而这些引发了大量安全事故的手机,亦不啻于噬人性命的“猛虎”。尽管作为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手机在给我们的工作及交际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蚕食鲸吞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与情感空间。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位老人过生日,儿女及晚辈们都来祝寿,但在偌大的宴席上,多数人的热情并不在老人身上,大家纷纷忙着拍下美食上传朋友圈,热衷并积极回复各路点赞及评论,老人见此情形,无比失望,一把将餐桌掀翻,愤然离场!


难怪有人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对面坐着,都在默默地翻看对方的朋友圈。”


手机的最大的功能之一是交际,但它现在却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杀手。


君不见,在家庭里,聚会上,及在其他诸多场合中,多少人都在手机的世界里亢奋不已,大家纷纷忙着下载新款游戏,刷新微博与朋友圈,穿梭在各个群里。我们热衷于手机里的光怪陆离,我们津津乐道于每一条新鲜的即时讯息,我们怕被这个飞速前进的世界落下,我们依赖于与这个社会和人群的亦步亦趋......但网络与手机里的一万次热闹,不及现实里的一次倾心相伴。每个人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甚至有限的情感,被手机所褫夺的,便无法惠及你应该倾注的人与事上。





02.

有一天,一位好朋友给我发来信息:“我想离婚,亲爱的,你看可以吗?”


因为我的好朋友和老公一直是我们朋友圈里的模范夫妻,两人结婚多年,一直非常恩爱。因此当她告诉我离婚的想法时,我无比震惊:“为什么?他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了吗?”


“那倒是没有,但我觉得他越来越不在乎我了。”她语气幽怨。


“何以见得?”


“原来我们下班回家一起做饭,吃完饭还能出去散步,说说笑笑,这样的生活很惬意。最近一年我发现他越来越沉迷手机了。”


“他在手机上都玩什么?”


“他还能玩什么?刷微博啊,时不时就去朋友圈里点赞啊,到大小群里抢红包,作为群主,张罗名目繁多的聚会啊。”


“这也没什么啊。”




“说来不怕你笑话,有一次睡到半夜,他在黑暗中迷迷糊糊地将手伸过来,我以为他做噩梦了,想寻求我的安慰,于是顺势牵住他的手,正无限柔情地想给他点温暖,结果听到他梦呓中的一句话,‘我手机呢?'亲爱的,你能理解我那一刻的崩溃吗?我觉得人在下意识中的反应是最能代表他的内心世界的,你看看,他在睡梦中念念不忘的都是他的手机,而不是我。”


“你呢?视手机为仇寇吗?”


她停顿了一会儿,随即发来一个羞赧的表情:“其实我也蛮上瘾的,只是没他那样严重而已。”


我大笑三声:“你看你,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那怎么办?我劝也劝过,生气也生气过,但还是无济于事,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没劲透了!我真怀念以前手机没这么多功能时,一家三口在一起看电视,谈天说地的情景,现在夫妻不像夫妻,父母不像父母。说句并不夸张的话吧,我们仍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仿佛相隔千万里。”


“我理解你的那种感受,这样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上演着,只不过是程度轻重有别而已。”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与其想改造他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任何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当你率先做出改变时,才会带动相关的人的改变。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你是怎么有这样的觉醒意识的?”


“因为我妈妈。有段时间很忙,我一直都没有去看望她,后来好不容易抽空回了趟家,又被各种讯息不断干扰,从进屋的那刻起,我便手机不离手,忙碌了半天后,才终于想起,我回来是看妈妈的呀!然而当我抬起头时,发现妈妈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我顿时羞愧万分,赶紧和妈妈解释,她却说,没事,你忙你的,我就在旁边看着你就好。我都半个月没看到你了。”


顷刻间,我的眼泪差点冲决而出。


亲爱的,平心而论,我们有多少信息是那一刻必须回复的呢?有多少更新是那一刻必须获知的呢?有多少沟通是那一刻必须完成的呢?有多少感情是那一刻必须联络的呢?


可是,当我觉得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统统重要于与母亲的沟通和亲情的联结时,我方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一直这样顾此失彼!



所以有人说,手机是“小三”,是夫妻双方吵架、出轨、离婚的诱因,让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手机是孩子童年里的阴影,不论是乖乖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爸爸妈妈总是比较喜欢手机;


手机是闺蜜哥们的友谊退化剂,约打球看电影逛街,不如约坐着看会手机......


当手机攻城略地,侵占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不禁让人如此喟叹:


我想成为手机,这样你会怕我摔着磕着;会把我看在眼里,捧在手心;睡前,你会拥我入怀,一起进入梦乡;我丢了,你会发了疯似的把我找回......


手机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原本应该是加深彼此感情的,现在却成为关系的鸿沟:我们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新年伊始,我让学生们写下他们在2017年最大的愿望,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对于高考在即,金榜题名的渴望,一个孩子却这样写道:我希望当我下次放假回家时,爸爸妈妈的目光更多聚焦的是他们的孩子,而不是那个冰冷的手机;我渴望他们不错过我的每一次成长,而不是那些令他们流连忘返的虚拟空间。





03.

清初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直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所以人有“癖”不怕,只要不重度成瘾;人有“疵”不怕,只要不遗患无穷。


而当手机长驱直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可替代,难以或缺的工具时,当这个小小的物件日益让我们变得“难以自拔”时,我们该庆幸它的诞生还是该诅咒它的侵略?


其实,任何高科技都不是洪水猛兽,它造福还是造祸,只在于我们对它的认知高度与利用方式。


杜拉斯曾说过,“迷恋是一种吞噬。”但论之于人,抑或之于物,最好的态度始终是:喜欢它而不被它所牵制;使用它,而被其所奴役。任何成瘾,终归都是心理依赖和精神掌控,而当我们的依赖与信仰,更多的建筑在人与人之间真实而自然地联结上,建筑在人与这个世界去芜存菁地取舍上,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找不到自己的人,才去别处安顿灵魂。




所以,我们点赞了多少条朋友圈,都不如得到一份实实在在的友谊;我们见证了多少新款游戏的变迁,都不如陪伴孩子的一个无法补偿的童年;我们在群里献出多少火红的玫瑰,都不如给你的爱人一个最温暖的拥抱。


不要“死”在你热爱的东西上,才是你对它的最好成全。


  • 欢迎分享朋友圈。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侵权必究!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厚德学派,顾炎武,厚德载物,厚德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亲爱的,你是要手机还是要我?发布于2023-10-27 16:47: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