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杨槐亭先生说:他的家乡有位仕仕宦官员,任满荣归乡里,闭门谢客,对于与自己不相干的任何事都不闻不问,安逸享受,顺养天年,颇得隐居之乐。只是想到桑榆年晚,藤下没儿子,难免心中又生忧愁。不久,他的夫人竟生得一个儿子,夫妇俩欣慰无比,犹如掌上明珠,珍爱之情难以言喻。

     后来,这孩子患病,生命垂危,可把这位老先生急坏了。他听说崂山有位道士能预卜未来,便亲自前往叩问。道士听了他的叙述和请求之后,只是淡淡地一笑,说:“贵公子还有多少事未了,哪能这么小就死呢?”这位先生心怀怅惘,不知是凶是吉。回来请得一位名医,想不到很快就把这孩子的病治好了。

      这位公子长大成人,性情骄纵,行为放荡,吃喝嫖赌,无所不作,没几年就把父辈的家产财宝荡尽花光了。到后来,流离失所,寄食于人,竟如若敖氏之鬼,落得无人祭祀。乡亲们议论说:“这位老先生无恶无誉,为何会生出败家儿子?想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处境寒酸的穷学生,一旦做了县令官员,任期不满十年,便突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那么,他的为官之道、致富之路还用得着细说吗?所以有这样的报应,也在情理之中。”古人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弄到的钱财是不长久的、不坚固的。古今的道理都一个样啊!







  

           二(冥敬无私,为官勤政)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到了阴曹地府,刚好碰见阎罗王在审理冥案。

    郑苏仙看见邻村的一位老太婆被带到堂前,阎罗王立刻改变了那威严可畏的面容,站起身来向老婆子拱手施礼,并请她上坐,叫人献上茶来。最后,又命令手下的判官说:“送老人家到好的地方去投生。”

     郑苏仙小声请教身旁的冥官道:“这位老农妇生前有什么功德,阎罗王竟如此优待她?”

     冥官说:“这位老太太的功德,就是她一辈子不存损人利己之心。这利己之心,几乎人人都有,即使是饱学的名儒、修道的人士和高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若存有利己之心,便难免损害他人。于是,许多机巧奸诈便会应运而生;许多罪过冤仇,也会随之而造,甚至会做出流毒四海、遗臭万年的事情来。这一切,都因为有损人利己这一念之差。而这位老太太一辈子能努力克制利己的私心,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若是拿她的品德与那些整天读书讲学却满脑子杂念邪思横生的儒学书生及官场中人相比较,会使他们愧无容身之地!阎王爷如此礼遇,又有什么不应该?”

      郑苏仙回忆说:在这位老太婆被带上殿之前,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气宇轩昂地走上殿来。此人对阁王说:“我做官以来,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清茶,没有任何贪污受贿的行为,今在鬼神面前,我可以说是毫无愧色了!”

      阎王爷对他这番话只付之一笑,说道:“国家朝廷设置官职,就是为了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就连那些管理交通驿站和掌管水闸的小官,都有兴利除弊的职责。如果仅仅不贪财、不大吃大喝就是好官,那么,在官府大堂上设置一具木偶,它也是连一杯清茶也不喝的,这岂不比你老兄强得多了?”

      那穿官服的又强辩说:“我虽说没什么功劳,但也没有任何罪过呀!?


      阎王说:“你一辈子力求保全自己,置国家、地方与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沈家沈伦的案件,你为了躲避嫌疑,而不敢出来仗义直言,这不是损害百姓吗?调税和量刑的事情,原需要革新改进,而你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增加工作量,怕负重大责任,故意不去实施,这不是坑害国家吗?在三年一次的考核中,你的政绩在哪里?要知道,身居官位,无功便是有过呀!”


     穿官服的人立刻现出羞惭的面容,显得局促不安。刚才那傲慢的气势锋芒顿时大减。


     阎王见他这副表情,又笑了,说道:“怨不得你这么高傲,平心而论,你还算得上是一位三、四等的好官。甭担心,下辈子还会有官做!”随即命手下鬼卒将他送到十殿转轮王那里去托生。






          三(冤枉清白,子孙无禄)


     咸丰五年,有位黄某,是贵州人,以进士的身份担任肃宁县的行政长官。

      上任后,每次坐堂受理诉讼时,就说:“我前生在嘉庆年间,曾担任肃宁县的长官。有一位农村妇女,因为患了腹水臌胀的病,却被丈夫家怀疑有了外遇,一状告到县衙门来。那时,我在受理这个案子时,误信了看门家丁的话,责问她是否受胎成孕,导致这个村女羞愤不过,用刀自剖其腹而死。”黄某每一次办公坐堂,就莫明其妙地说出这一段话。等退审后,办理公文,又清醒如常。他属下的官员们都很惊疑,就偷偷地叫文书官检查档案,查一查所说是否属实。一位老文书查核后说:“没错!这事发生在嘉庆年间,当时我还年青,但已在刑房充当书办,整理文书,曾亲眼见过这事。我查阅过档案,与黄县令坐堂时所说的烈女自杀之事,每句都符合。”


      这件事最后传到当时的上级长官耳中,听到这件冤死案感到很怪异,同时怜惜他少年有才华,就命令县里的学官(管教学的官员)代为和解,并准予下文上报表扬村女的贞烈。同时又叫黄某设神位,终身奉祀她。事后,有一次村女的鬼魂又借黄某的口回答学官说:“阴间冥府最重视贞节、孝道,黄某三代都应有子孙考上进士,现在已两代考上进士,后代仍然可以考上进士。因为他这一辈子最重视行孝道,所以不削夺他的寿命,只削减他的福份。否则,按他误判此案的罪过,理应死于非命。我遵照阴间冥府的判决行事,无法为黄某解除罪刑。”学官听后,也无可奈何。后来,黄某果然因为改任教职而辞职,回到乡里努力行善,以修养来世的福份。唉!由于误判一个女子的冤案,到现在三代,即使考上进士,也无法享有禄位和福气。幸好黄某平日常孝敬老人父母,侥幸地免去突遭横祸、死于非命的灾难。假设黄某没有孝行,遇到这件前世的罪缘报应,还有活命的可能吗?村女的丈夫家诬告她及门丁接受贿赂而捏造伪证,恶报也必定十分严重。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横财不竖,儿孙散荡)发布于2023-12-18 17: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