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船夫聊历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4MTI1MQ==&mid=2650804903&idx=2&sn=cfc5d1fa8b651ff93fbc772c5cda300b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3日称,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一组数据背后的含义


高校毕业生900多万,联系之前公安部公布的2020年新增户籍人口才1000万出头,大家会发现这两个数字越来越接近了,即便是前不久国家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2020年新增人口1200万,这个数字与900万之间差距也不大。单纯地说数据或许大家感受到不是那么深刻,我们先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


在二三十年前,也就是80后,90后出生的那个年代,每年新生儿的数量长期稳定在2000万以上,甚至一度高于2500万,所以从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地不断加强教育资源的相关建设,才勉强地保证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

但高中就无法保证了,所以对于80后,90后来说,最残酷的考试并非高考而是中考,其淘汰率一度高达50%以上,绝大部分没有通过中考的学生就此走入社会,和那些考上高中的同龄人分道扬镳,此后的人生或许就是完全是两个世界。


船夫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说过,最残酷的考试并非高考而是中考。于是有不少读者留言说国家为什么不进一步扩大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资源投入呢?

首先我们都要知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像教育资源更是如此,规划方案做出来到执行再到见效,至少要五年左右的周期,而联系当下人口出生率日益缩减的大趋势,可能五年之后的新生儿人口接近甚至低于目前高校的毕业人口,也就是文章开头中提到的900多万。


所以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遵循趋势的规律,九年义务教育扩展到12年义务教育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在真正的普及高中教育之前中考会失去实际意义吗?

或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众所周知,伴随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离开三四线城市涌入一二线城市,这些有流动诉求的年轻人往往也是当下生育的主力军。


未来可以预期的一个趋势:


一二线城市的新生儿人口还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与此相反,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由于年轻人口的迅速减少,老龄化的逐渐加剧,新生儿将会越来越少,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会变得越来越富足,这一点其实已经在人口流出最严重的东北地区逐渐显现出来。


挤进大城市是把双刃剑


大家只要细心关注一下便会发现,东北地区的一些县镇小学初中会出现只有四五个孩子的班级,且老师配备都很齐全。学龄儿童的急剧减少或许会让三四五线城市的中考失去实际意义,严重的或许会出现将所有初中毕业生纳入高中,可能依旧满足不了高中的入学计划所需要的人数。

而与此相反,由于一二线城市不断会有年轻人涌入并繁育下一代,对于这些城市的学校来说,倒不会出现太大的学龄儿童骤降的现象,换言之,这意味着未来的几年我们将会看到:


三四五线城市的中考的难度和激烈程度大大降低,而在一二线城市中考的激烈性将会继续残酷下去。


有些人或许会说,既然一二线城市的学龄儿童比较多,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出现闲置,国家是否可以进行一个相关的调配呢?

这就要再次提到刚刚说过的一个概念了,像这种宏观的调控是需要一个周期的,从计划通过到实施,起码也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现效果。


而当下中国的国情是三四五线城市本身就已经因为人口流出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国家又怎么可能再次降低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呢?更不要提去缩减这些地区的已有的教育资源了。


所以船夫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有提到过一个观点,那就是年轻的父母拼了很大的努力,在一线城市换得户口和房子,用于保证下一代的教育资源,但下一代将要面临的教育资源竞争的残酷性或许会超乎他们的想象。

父母为孩子打算的心大家都能理解,就像我们的父辈当初规劝我们要走入国企或者寻求所谓的铁饭碗一样,很多时候,时代的变化要远远快于我们当下自以为正确的认知。


如果我们不经常去反省自身,为孩子做的打算和给孩子的建议,或许已经失去了价值,甚至已经远远滞后了时代的发展。


延迟退休意味着什么?


这里就人口老龄化的话题继续延伸一下,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延迟退休不就是晚几年退休吗?似乎也没什么,但实际上这一政策的落实和施行后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这绝不是船夫危言耸听,因为离我们很近的邻国韩国和日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

当进入老龄化国家开始全面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以后,一些大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工作岗位的招聘需求会骤降,延迟一年便意味着彻底断绝的年轻人竞争这些岗位的机会。


如果延迟五年,那便意味着整整五届年轻人失去新增的工作机会,换言之,等我们的孩子长大,如果她依旧只是指望着拿着大学毕业证书就能找到工作,或许真的是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大学教育对我们来说或许会重新认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会逐渐显现,基于不同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发展起来的工作技能会越来越有优势。或许到那个时候父母会真心地觉得:


孩子上不上大学其实并不是一件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事情,如果他喜欢踢足球,初中去体校或者上俱乐部走体育运动员发展路线,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又或者孩子就是喜欢做一些有技术性的体力劳动,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这种工作的赚钱能力其实丝毫不比办公室里的白领差,甚至还要远远高于这些领固定工资的人,我相信这种例子在每个一二线城市中都能找到。


为人父母自然会为孩子操心忧虑,但在一股脑跟风 去背负沉重负担之前,不妨试着先冷静思虑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不然方向错了,不但苦了自己,对孩子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2021.05.22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今年有909万高校毕业生,这个数据对父母意味着什么?背后有深意发布于2024-01-16 2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