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

八五一、法镜经:

本经叙述四不坏净就是法之镜,如被其照,即众生的一切,都能一目了然,故以法为镜而喻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将说法镜经。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当会为你们说。甚么叫做法镜呢?所谓圣弟子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就名叫做法镜经。」(大法如镜之能照物,故以镜喻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译文:

这部经文讲述了四不坏净就是法之镜,它能照亮众生的一切,因此以法为镜进行比喻。像这样类似的经文,我们这些结集者都曾听闻过。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佛陀告诉众僧说:“我现在将讲述法镜经,你们要仔细聆听,深入思考,我会为你们讲解。”佛陀解释了法镜的含义,即圣弟子对于佛、法、僧的不坏净以及圣戒的成就,这就是法镜经。听完佛陀的讲解后,众僧们感到非常欢喜,遵照佛陀的教诲修行。

八五二、法镜经:

这部经文讲述了法之镜的比喻,即大法如镜之能照物。佛陀通过不同的词句来阐述这个内容,使众僧更容易理解。在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时,他向众僧讲解了法镜经。佛陀告诉众僧要仔细聆听并深入思考,他会为他们讲解法镜的含义。佛陀解释了圣弟子对于佛、法、僧的不坏净以及圣戒的成就,这就是法镜经。听完佛陀的讲解后,众僧们感到非常欢喜,遵照佛陀的教诲修行。


八五二、法镜经:

佛答比丘们之间而说四位人士中,出家的死后已解脱,在家的已生天上而般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去乞食。在乞食时,听说出家的难屠比丘已命终,难陀比丘尼也已命终。在家的善生优婆塞(近事男)已命终,善生优婆夷(近事女)也已命终之事。大众乞食后,即还精舍,举放衣钵,洗足后,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他们白佛而说:「世尊!我们今天的早晨,入舍卫城去乞食时,听说难屠比丘、难陀比丘尼、善生优婆塞、善生优婆夷等人已命终。世尊!他们四人命终后,应该会转生到何处呢?」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那位难屠比丘,和难陀比丘尼,诸漏都已尽,已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现法当中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而善生优婆塞,以及善生优婆夷,他们的五下分结已尽,已得阿那含果(不还果,第三果),往生于天上而般涅槃,不再还生于此世间。」

那时,世尊并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当为你们说法镜。对于佛不坏净,…乃至圣戒成就,就名叫做法镜经。」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译文:

在佛教经典中,有一部名为《法镜经》的经文,讲述了佛祖回答比丘们关于四位已故人士的去向问题。这四位人士中,两位出家人的灵魂已经得到解脱,而两位在家人的灵魂已经升天并进入涅槃。

这样的教诲,是我们在结集时共同听过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许多比丘穿着袈裟,拿着钵,进入舍卫城乞食。在乞食的过程中,他们听说出家的难屠比丘和难陀比丘尼,以及在家的善生优婆塞和善生优婆夷已经去世。乞食结束后,比丘们回到精舍,放下衣钵,洗完脚后,来到佛陀面前,向他行礼。他们坐在一边,向佛陀询问这四个人去世后会去哪里。

佛陀告诉他们,难屠比丘和难陀比丘尼已经达到了无漏心解脱和慧解脱的境界,他们已经证悟了现法,并且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结束,梵行已经建立,所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他们不再受后有。而善生优婆塞和善生优婆夷已经达到了阿那含果的境界,他们的五下分结已经消失,他们将在天上进入涅槃,不再回到这个世界。

接着,佛陀告诉比丘们,他将为他们讲述法镜。对于对佛祖的不坏净,乃至圣戒的成就,这就是法镜经。听完佛陀的教诲后,比丘们感到非常欢喜,并且遵照佛陀的教导修行。


八五三、法镜经:

本经简述另一比丘、比丘尼,与另一善男和信女之命终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其它都如上广说过的。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有异比丘、毘比丘尼,和异优婆塞、异优婆夷之命终,也都如上说。」(有异比丘就是有一位比丘,其它例知)。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白话《杂阿含经》卷第三十851-853发布于2024-03-30 23:04: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