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顺第五十五|针刺兵法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36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黄帝内经.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原文共288字符,主要讲黄帝向医师伯高请教,如何根据病情的逆顺进行施针救治,如同用兵,也讲究兵法。


逆顺,系指反常与正常,既指气行的逆顺,又含针刺的逆与顺。在本篇文中主要指人体出现气血逆乱后,针刺的运用有“逆与顺”等不同方法。


在《黄帝内经|中这是黄帝和伯高的第五次对话。伯高同岐伯一样,都是黄帝的医师,黄帝与伯高的前四次对话,分别出现在灵枢的第六、十四、三十一、三十二篇。


本篇《逆顺第五十五|与《逆顺肥瘦第三十八|篇,可合为一篇。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篇,主要讨论经脉的逆顺走向,偏向于静态的事实。


而《逆顺第五十五|篇,主要讨论的是病情的逆顺,偏向于动态的事实。静态的东西容易掌握,而动态的东西掌握起来就要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但西者可以参读。


下面逐句解释原文精解在后面。

???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血运行有逆(反常)与顺(正常)之别,脉象有盛衰,针刺方法有总的原则,能讲给我听听吗? 


【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伯高答道,气行的逆顺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四季的五行规律相对应。脉象的盛衰表现,可以诊察气血的虚实变化。针刺方法总的运用原则,必须明了哪些疾病可以运用刺法,哪些不能运用,哪些疾病已经不能通过针刺来救治了。 


【黄帝曰:候之奈何?】黄帝问,如何判断疾病是否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伯高回答说,《兵法|上曾经说过,作战时当敌人攻势迅猛的时候,不要抵挡其攻击。对敌人盛大整齐的阵势,也不能贸然进攻。《刺法|也记载有,热势炽盛的不能用刺法,大汗淋漓的不能用刺法,脉象盛大燥疾的急病不能用刺法,脉象和病情相反的也不能用刺法。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黄帝问,怎样确定哪些疾病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伯高回答说,高明的医生,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施用针刺来预防。


【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其次,在疾病初期,邪气尚未亢盛的时候,施用刺法。   


【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再次,在邪气已经衰减而正气逐渐恢复,因势利导地施用刺法。


【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技术低劣的医生,在邪气亢盛、或表现的病证很重、或病情与脉象不相符的情况下进行针刺。所以说,在邪气亢盛时不要施用刺法而损伤元气,在邪气衰减的时候进行针刺,就一定能把疾病治愈。所以,高明的医生,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就进行防治,而不是在疾病发生以后,才进行治疗,就是这个意思。




个人体会:


本篇引用了《兵法|与《刺法|两部古典,但这两部古典巨著无人知晓。


从《老子五千言|中,可知“以正治国,以奇出兵,以无事取天下”非常精准总结了全篇内容。


治病如用兵,但真正的将军绝不可能只是纸上谈兵,理论贵在于实践。战场上千变万化,决定胜利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用兵之策”,老子用一个“奇”巧妙地诠释这一切。


老子讲“以奇出兵”,用针如用兵。《黄帝内经|中在这一篇文献中,首次提出这一个重要观念。下面可从三个方面重视与理解。


第一、针刺的攻略。


大致分三略,正如本篇所讲:“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


第一略,明天时。人的气血会随着日月变化而出现虚实转换,比如农历的月底,尤其是接近冬至、夏至的时候,这种一年中大寒大热的极端时节,身体虚弱之人很容易出问题,要特别小心。具体说,针刺要考虑月的望朔和节气的影响,尤其是对敏感人群,要尤其注意,这如“望不补而朔不泻”所言,在一天中,要根据人的气血变化规律,何时气血充足,何时气血虚弱,酌情而定。


第二略,晓人情。施针时,对患者的情况要明确,比如年龄、病情、脉象等,准确把握患者体质属于虚寒还是属于实热,在辨别清楚后,方可“出兵”。


第三略,知边界。这里原文指出了“可刺、未可刺和已不可刺”这三种情况,对应的是“可以针刺、暂时还不能针刺(要等一下再刺)、不可实施针刺”。由此可见,古文虽然很简短,但却内涵深刻。


第二、针刺的四种禁忌。


本篇提到了刺法有“熇熇之热、漉漉之汗、浑浑之脉、病与脉相逆者”四种禁忌,若遇到这四种极端的情况,要特别小心。


面对极端情况施针,必须让患者与医者安心静气,只有神定才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三、针刺的最佳时机和不得已。


用针如用兵,出兵对抗,如兵法所言“堂堂之阵”,不是上策;“避其锐而击之”方是用兵良机。


对于用针也要考虑这个最佳时机问题,更具体说,就是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以最小的体力,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四两拔千斤,这当然是绝妙之法。


所谓“堂堂之阵”,出自孙子兵法“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体现孙子“避实击虚”的思想。对于“正正之旗”“堂堂之阵”的强敌不要去拦截,并不是说不要去碰它,而是说当敌我悬殊,或敌人又充分准备时不要去硬碰,以免做无谓的牺牲。兴兵作战,孙子重视谋攻,讲求全胜,要审知敌我强弱,不能急于求胜。这就是懂得“治变”,懂得临敌应变。


孙子又名孙武,生于公元前545年,早《黄帝内经|成书的五百年。孙子比孔子小6岁,比老子小26岁。比墨子大99岁,比韩非子大265岁,比鬼谷子大145岁。


老子李耳的启蒙老师是商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商容,第二任老师是本元真人,第三任老师是太乙山的紫真。老子为博大真人,庄子为南华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鬼谷子玄微真人。


古人讲:“十道九医”。医道根源于上帝,其中传承的顺序:上帝→先师→岐伯→黄帝→雷公。在《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序文中透露医道传承的谱序:岐伯→黄帝→历九师→伊尹→商汤→历六师→姜太公→文王→历九师→医和→历六师→扁鹊→历九师→华佗→历六师→黄公→曹元。


古代著名医家修道的相当多,有葛洪、陶弘景、杨玄操、杨上善、孙思邈、王冰、王怀隐、刘完素、马丹阳、崔嘉彦、李时珍、孙一奎、张景岳、傅青主、陈士铎等。


由此可见,读任何古医书必须读懂文献时代的文化背景!


2023.12.23日晨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逆顺第五十五|针刺兵法发布于2024-05-05 21:3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