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中医#灵枢




背腧第五十一|特讲瘦背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32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黄帝内经.灵枢.背腧第五十一|篇,原文共173字符,篇幅极短,特别讲瘦背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在哪儿呢?瘦在背部。因为“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


如果一个人背部瘦下来,才是千金难买的。可以说,背薄如纸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背部有一道人体生命线,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脊椎,而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人的80%的疾病反应在脊椎上。


脊椎两边是膀胱经,人体气血走膀胱经,这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保养这条经络对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


下面看《背腧|原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知道五脏腧穴在背部的部位。


岐伯说:

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

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

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

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

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

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

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


五脏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

要确定、检验这些穴位时,可用手按压腧穴处。

如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病人原有疼痛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

对这些腧穴,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

邪气盛的用泄法,正气虚的用补法。

用艾火补的时候,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

用艾火泄的时候,应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


《背腧|篇,这篇非常短,但很短的文字能独立成篇,可见其重要性。


个人从以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对愉穴概念的理解。


背腧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各脏腑皆有以本脏腑命名的背腧穴。《灵枢·背腧篇|首次提出背腧穴的名称,并载有五脏背腧穴的名称和位置。


《素问·气府论|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10个背腧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千金方|又补充了厥阴俞,至此背腧穴方才完备。            


由此认定,背俞穴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左右对称,共24个。


第二,腧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范畴。


腧穴均在背部,分布在脊椎的两侧,距脊椎中心线两侧各1.5寸,隶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为阳经,本经的经脉长八尺,是经络中最长的经脉,左右共有六十七穴位,称之为“阳中之阳”。


第三,对背部各点的理解。


1.大杼穴: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各种骨病,如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2.风门: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有宣肺解表,疏风清热作用。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3.肺俞(腧):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是:养阴清热,调理肺气。主治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4.厥阴俞:肺的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   


5.心俞:心包背俞穴,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 


6.督俞:心的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作用:理气宽胸。主治心痛,胸闷;胃痛,腹痛;咳嗽,气喘。 


7.膈俞 :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主治: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8.肝俞:八会穴(血会),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主治:胁痛,黄疸;目疾,吐,衄;癫狂,脊背痛。 


9.脾俞:胆的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


10.胃俞:脾的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11.三焦俞:胃的背部俞穴,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膝关节无力。   


12.肾俞:三焦背俞穴,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水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耳聋,耳鸣,咳嗽,气喘;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13.气海俞:肾的背俞穴,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主治:腹胀,肠鸣,痔漏;痛经,腰痛。   


14.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主治: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腰痛;荨麻疹。


15.关元俞:大肠背俞穴,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主治:腰骶痛;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16.小肠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主治腰骶痛,膝关节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精,白带。


17.膀胱俞:小肠背俞穴,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腰脊强痛,腿痛;泄泻,便秘。 

  

18.中膂俞:膀胱背俞穴,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19.白环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腰骶疼痛,疝气。 


20.上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21.次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骶痛,下肢痿痹。


22.中髎: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腰骶疼痛。 


23.下髎 :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主治:腰骶痛,小腹痛;小便不利,带下。


24.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阳痿;带下。  


第四,背腧穴实际上是另外一套系统。



意思说,藏象理论系统在腧穴上的体现。它实际上是一个疾病反应点,而且背腧穴的定位并不是那么绝对,要确定腧穴所在,就要用手去触摸按压,找到那个敏感点,才是要找的真正的穴位。


第五,怎么减掉背上的肉?


除了运动,可看天体子《修昆仑证验|。


背薄一寸,病退九成!精读此文,可学到几个减背绝招!


2023.12.19日晨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背腧第五十一|特讲瘦背发布于2024-05-05 21: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