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经》也叫《周易》,千古以来《易经》被人们誉为群经之首。

? ? 关于易经的传说很多很多,人们对易经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奉之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天书,也有人贬之为算命打卦看风水的毫无科学道理的江湖糟粕。

? ? 有传说称《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也有一种说法是:夏朝时侯的易叫《连山》,商朝时侯的易叫《归藏》,到了周朝就叫《周易》,后来周易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这么说的话,连山、归藏、周易就是同一种东西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叫法,而不是另外还有两种易。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甚至还有人说易经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东西,更有甚者说是外星人留下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说,人类本身就是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这跟易经的起源有什么关系呢?)。谁是谁非难以考证,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千古流传下来的,凄美的神话故事。我还是相信有那么一对,大灾之后幸存下来的,了不起的兄妹——伏羲和女娲。我这人做事喜欢一步步来,喜欢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种突然一下子来个外星人,太吓人了。而且还是留下一堆疑问,如果是外星人留下的易经,那么外星人又是怎么画出八卦的呢?如果说人类就是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那么更是给人类心理上加了一重负担——什么时候能回到祖星球去看看呢?老家还在吗?同胞们安好?……生活已经很不容易,压力已经山大,真不需要再加压了……。

? ? 之前我讲了伏羲画八卦的故事,其实易经八卦的作者是谁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作品的意义。事物的产生缘于“需要”,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易经的产生缘于“生存”的“需要”。所以易经必然讲的是“生存”之道,也因此易经才能流传千古。因为无论是远古还是今天,无论何人,各行各业,首先要能生存下来,不能生存谈其他的都毫无意义,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风花雪月,才能谈“利益最大化”……。

? ? 要想生存就必须对所处环境有所了解,对同环境的事物有所了解。要知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环境?没有选择时如何适应环境?对事物的了解有两种途径——观察与学习。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学习的情况下,就只能观察了。因此先贤为了生存而“观天察地”。对天地的认知不再模糊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并非天地混沌而是人们的认知混沌,一斧开天阴阳明分。伏羲一画开天,阴阳运转,人类有了“符号语言”,伟大的人类哲学也从此诞生。

? ? 《易传?系辞传》:“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鸟兽身上的花纹色彩是为了适应环境。

? ?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注意!通神明之德而非通神明!类万物之情而非类万物!——切合天地运行规律,了解万物之特性。

? ? 人们常说:“某项发明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不如说是人类的发展促使了文化的进步。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为自己创造生存的条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农耕、渔猎、养殖,《易传?系辞传》:“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其所以然,也就不知道用得恰当不恰当。《易传?系辞传》:“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因为有了差异,所以就有了成功与失败。古人把世间万物之特性归纳为五大类:金、水、木、火、土——伟大的五行学说诞生了!有人问世间万物为什么只是五大类?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六行?因为性情决定了关系,万物之间只有五种关系,不能少也不能多,即“我生、我克、生我、克我、同我”世间万物的平衡就是因为这五种关系,比如:张三和王五是敌对的关系势如水、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友李四(木),水生木,木生火,这样他们三个在一起就不会打架了。

? ? 人们常说要做到“天人合一”,其实人就是天的一份子,本来就是“合一”的,做不做都合一,其实要做的就是看清人与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关系融洽就吉(成功),关系相悖就凶(失败)

? ?《易传?系辞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既然《易》这个模型的创造是以天地为准则,那么易经就适用于全人类,适用于各阶层,适用于各领域。

? ? 《易传?系辞传》:“圣人(古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君子(人们)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人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古人创制了《易》这个模型,经过历代智慧者不断的完善,并且用文字表达了各卦、爻所显示的吉凶趋势,以便于让人们趋吉避凶。所以人们平时要认真学习《易》,这样在行动时才能准确地预测事情的吉凶趋势,就如得到上天的保佑,没有不顺利的。

? ? ?一看到“占”字,人们就会联想到“王瞎子算命”、“李铁嘴卦摊”。就会联想到江湖术士摇头晃脑、察言观色后模棱两可的断语,说什么“父在母先亡”。然后有部分人就会说易经是文化“糟粕”。但事实是,精华总是隐藏在糟粕之中。剥开粗糙的稻壳才是晶莹如玉的米粒,谷糠中有富含营养的米皮,是鸡、鸭、猪的好饲料……。粗壳包裹的米粒才晶莹如玉,剥去外壳的米粒,不久就会黯然失色!世上没有单独的“精华”,也没有单独的“糟粕”,精华与糟粕并存。易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糟粕中吸取精华。“父在母先亡”看上去是滑头,而背后隐藏着智慧。

? ? 《荀子?大略》:“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占”字始见于甲骨文,本意是推测吉凶,后引申为窥察、推测、估计等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预测”。

? ?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事情在做之前有预测估算谋划则容易成功,不作预测估算谋划则难以成功。

? ? 这个道理荀子不会不懂,而占就是预测估算的意思,荀子的话关键在于最后一句“其心同也”。“善为易者”的心智跟“易”一样一样的,就没必要刻意的去“占”了。

? ? 易经的意义就是“占”,没必要再给它冠以其它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占”本身就很高大上——预测、估算:谋划。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高大上呢?

? ? 算命、算卦属于预测范畴,没有什么可诟病的,真正有问题的是求测者自身的问题。某人问:“我什么时候发财?能达到上亿的资产吗?”。这话的口气好像肯定能发财,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你等着就行了。至于发多大财,等发财了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毫无意义,那么算命算卦的随便说个时间,随便说个数字,都是对的。你问算命的凭什么这么说,那么你又凭什么这么问?

? ? 算命的原因是因为“人不自知,当局者迷”,目的是为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果求测者问:“我该怎么做才能发财?”,这就考验算命先生的水平了,这叫“求良策”,这才是易经的意义,没有这个水平又怎能做到“指点迷途英雄呢”?

? ? 教科书都是一样的,一个班的学生,同一个老师,结果是有学霸,有学渣。同理,算命的行骗,这是个人的问题,不能归罪于易经,将江湖骗术归罪于易经,这就不够客观了。

? ? “客观”两个字看上去很简单,做到却很难。因为人们总想“做主”。但还是要冷静的想想,自己的德(能力)是不是配这个“主位”!?天无绝人之路,人生下来就有适合他(她)生存的空间(位置),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就是好的,在适合的位置上就是“主”。同理,在没得选的情况下,只能适应“客”的位置。事实上每个人都担任着主客两个角色,只是要分清什么时候是主?什么时候是客?这些问题古人在爻位、爻辞中讲得很清楚了。所以“君子居而玩其辞,动而玩其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易经》的意义发布于2024-06-07 0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