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生不顺,少年科举失利、仕途不顺;中年被下诏狱,贬谪龙场;晚年带兵平叛,被人诬陷谋反。但是他却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立地成圣。

再难的日子里,王阳明也不曾丢掉自己的体面,始终保持着一份豁达与从容。


古人云:“无欲则刚。”欲望就是人心的漏洞,一不留神就会把人拖入深渊。只有不断
只有不断修行,摒弃多余的欲望,尽量活得简单,人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1、保 持 善 良


善良,是人最高贵的体面。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保持内心的一份善良,就依然值得敬重。

王阳明一生充斥着命运的恶意,在朝堂面临勾心斗角,在战场面对惨烈厮杀。但是他却始终保有一份可贵的善良,一生不曾放弃。

王阳明因上书言事,触怒刘瑾,被杖四十,投入牢狱。之后,还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龙场只不过是贵阳西北的一个小村寨,这里条件恶劣,道路艰辛,而且王阳明和当地居民语言不通。周围丛林遍布、毒蛇猛兽经常出没,毒气弥漫,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世界给予他恶意,他却报之以善良,这样的高贵,是一个人最大的体面。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顿悟之后,提出凡人致圣的四大要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致圣的最后一步,就是互相监督劝勉,止于至善。心学最核心的“致良知”,也是去除外物遮蔽,回归到人本身的善良。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善良很简单,善良却又很难,它没有什么门槛,却又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辉,是一种无言的力量。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内心还有善良,就值得我们尊重。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难熬的日子里,要守住人生的体面。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消极颓废,不要放弃善良。

请相信,风雨之后,必有彩虹,熬过长夜,必是黎明。


2、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

 王阳明认为,讲话不可以只讲好话和亲近的话,赞扬的话也不能全部都说出来。


 好话讲得太过了,就容易弄巧成拙,难有回旋余地。现实生活中可能有这种感觉,面对一个一直称赞你的人,你的感觉一定是在想,此人这样奉承你,一定是有事想要请你帮忙,或者你会感觉此人太虚伪,逢场作戏。其实“好话说多了,不如不说”。


 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你说的话不合适才引发的一些灾祸,王阳明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当时因为不满意宦官刘瑾的为非作歹,给皇上上了一份奏折,虽然王阳明当时的方式表达很委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最终还是遭到了迫害。


 孔子曾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可以和他人谈的话但没有与他人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人谈及却与他人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


 王阳明认为,用言论诋毁他人,攻击他人,是非常肤浅的行为。


 舌头虽然没有骨头,但是脱口而出的话同样可以伤人。有些话一旦说出去,就像射出去的箭,一发不可收拾。要想安稳地游走于这世间,都应该学会管好自己的嘴巴。


 诋毁他人,耽误的是自己,把太多精力放在诋毁上,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自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


 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做人要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以放开而坦然从容。


4、自律自强


体面是内心的笃定,也是行动上的积极与乐观。有的人在逆境中自怜自伤,一味沉沦,有的人却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翻盘。体面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王阳明从小励志成圣,从立下誓言之后,他便开始给自己定规矩,督促自己读书作文。一生历经风雨,读书的习惯却从未放下。

他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意思是说平常修身养性的工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浮躁懒散是人的本性,但是修行就是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才是对心性的磨炼。

龙场这个蛮荒之地,瘴疠遍生,外地来的人九死一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王阳明不仅没有倒下,而且还脱胎换骨,身心涣然一新,完成了生命的觉悟。

在龙场当地,王阳明以讲学的形式聚起无数信徒。心学倡实践而非空谈,“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的声音让华夏大地一扫萎靡消沉之气。

有人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心学的声势越来越旺,最后到了和理学分庭抗礼的地步。

作家池莉说:“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皆是来自于个人的奋斗。”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消沉、不放弃,就已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们自律自强,发奋进取,凭实力拿回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体面是别人永远给不了的。


4、察言观色,有的放矢


 有一句话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的人说这种人在生活中太圆滑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我们不提倡圆滑的做人,但是我们需要做到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这就在告诉我们,见什么人要说什么话。对于傲慢无礼的人,与他说话应该简洁有力;对于不太喜欢说话的人,与他说话应该直截了当;对于能够交心的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把话往深了聊;对待那种品行不正的人,简单的打个招呼就行,说多了,有一天你也会被他拉下水。


 隋朝末年,李密请求徐文远进军队,为自己效力。徐文远说:“如果将军决心效仿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我将尽全力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学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时趁机夺权,恕不奉陪。"


 李密答谢说:“我谨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顺王世充,对其十分谦恭。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对王世充却从不大放厥词,这是为何?”徐文远道:“李密是谦谦君子,狂傲忠言的方式,他能够接受;王世充是个阴险小人,心狠手辣,所以我与他相处必须小心谨慎。”



 徐文远能在隋唐乱世多次保全自己,屡被重用,正是因为他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巴,灵活处世。


5、内心强 大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管面对人生何种境遇,都能处之泰然,这才是真正的体面。

王阳明从小聪慧过人,加上父亲是当朝状元,所以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王阳明却接连两次科举失利,族里很多人开始说闲话。


第二次放榜的时候,王阳明去看榜。成绩一出,有的人欣喜若狂,有的人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站在那里气定神闲。


有人问他:“你考得怎么样?”王阳明答:“榜上无名。”那人说:“那你还这么淡定,一点羞耻心也没有。”王阳明答:“你以落榜为耻,我以动心为耻。”这句话贯穿王阳明一生,他曾说:“心学入门第一课,就是不动心。”


唯有懂得不动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被贬龙场,仕途无望,他淡定读书。鄱阳湖上,喊杀震天,他安心讲学。朝堂之上,封侯拜相,他不为所动。


弟子曾问如何才能不动心?王阳明答:“减少欲念内心就会安静。”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起落无法淡然处之,还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欲望。


明代海瑞,一生清廉自守,不迷官位,不恋财货,他一生屡次被贬,却始终面不改色;宋代范仲淹为官清正,治家节俭,他一生三次贬官,却始终处之淡然。


人活一世,言笃信,行笃敬。 管住嘴,才能管住前程。管住嘴,才能管住人生。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谢!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守住心管好嘴,亦是最好的修行发布于2023-10-26 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