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智慧

?

?




超越自我,等于超越一切


——再读《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笔记





昨日甲辰龙年初二,学习了《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感悟大家过年,是非过年,是名过年!这种方法所得,不可思议,没法形容!觉得,做事要一次比一次好,做人要一代比一代强


今日甲辰龙年正月初三,再读《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个人“岚林谷”特别感悟到,既使佛都说,世上无法可得,那只有超越自我,才能超越一切。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原文共63个字。


所谓“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当年,鸠摩罗什藏法师,无法将这一句话准确翻译成中文,所以继续保留梵语的读音,从字面上解读,毫无意义。


鸠摩罗什法师,是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生于公元344,在公元413年圆寂。


鸠摩罗什翻译经典74部,584卷。经典文字简单、优美,主要思路以意译为主。比较有名的经典有《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


注意,鸠摩罗什,以意译为主,到底有几层意思符合原意呢?很难说。


但是,《金刚经|大约有五六种翻译版本,多少佛学家反覆研究,还是觉徐鸠摩罗什的译本最高妙。


尽管后来玄奘法师重新翻译过,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义却模糊了。


鸠摩罗什的翻译,许多地方都是禅宗讲话,如珠之走盘,不著边际,不落一点。所以后世的禅宗采用《金刚经|,可以悟道,就是这个道理。


禅师讲“我眼本明,因师而瞎”。搞教育的如果把“教课书”弄错了,或是出了偏差,那么后果很严重。


从孔子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尽信书不如无书”两句话来看,老子的“不言身教”显得更加牛B一些。


从佛教文化,看黄老文化,再看《周易|《归藏|与《连山|等易学文化,哪种更早,哪种更高,无从论起?哪种智慧更高深,无法类比?


个人“岚林谷”认为,既然佛讲过,过去法不可得,是因为已经过去了,只是名义上的存在,无可类比,只能参考与对照。


历史与文化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万物万象的相,所以这个“一切的相”都是假的,不要迷惑而不解,一旦不解,就是着了相,甚至会如同“着魔”一样,而搞所谓的“思想穿越”,最终迷失了自我。


所以佛陀讲,“无有少法可得”,他强调就算一点点法都没有得到。


历史的天空就是一个“空”字,什么都没有,看透了这种“历史”的本质,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是思维方式上的真正改变,也是思想认识的真正觉悟。


觉醒自悟,一切都是为了超越自我,只要超越自我,每天逼自己更优秀一点,一件事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就能超越他人,超越世界万物,甚至超越历史的天空,实现时空的跨越。


看一人的生死,可以跨越一个人,看一个时代的兴衰,可跨越万万人生死,历史千年如长河,如银河,可跨越佛学的三十三重天。


“读历史有多久,可知前程有多远”。怎么读?


佛陀在说二十一品的时候,就讲了《无法可说|,而到了这一品后,话语更严重了,他直接了当地讲《无法可得|。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读这一品时,举了“一指禅师”的故事,说小师傅因模仿师傅用一个手指点拨人,而被师傅一刀断了一节手指。意思是,无法可得,不要乱点江山,会误人子弟的。


易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在传授《易经|时也说过,学易不要随便乱讲,若有人问,不要说,要看人的诚意多少,而讲多少。也是这个缘故。他人能开悟多少,就讲多少,不能理解的不搞强加输入。


否则,如六月天,授人棉衣,会被人骂成“神经病”。


这些道理,其实早在孔子的《易传|中讲过,“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为什么?就是怕人接受不了!


这如同鉴宝,既使你有一百个善念,是为他人好,鉴定了他的宝贝是假的,可是后果很严重,他人受不了。所以无法可说,无法可得!


那人超越不了自己,在“我相、人相、众人相和寿者相”中出不来,没有用,必须要引导他自渡。


用一些假名义的法来到引导,将一杯水倒来又倒去,将一根木头竖起来推倒,反复实践,不嫌其烦,如此反复,直至见到真如来!


好似学徒弟,“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只是不停地跟着干,师傅不言身教,久了自然而然开悟了,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当一旦超越了师傅的水准,就是出师了!


在这一品中,佛讲“无法可得”和“无有少法可得”,这是反复强调,一点都不能有。有了不是空,不是悟空,不是“空道”,因为根本没有“悟到”这个“无法可得”。


师傅授法如倒水,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更牛B。就这样一杯水,两个杯,倒过来又倒过去,“是水,非水,是名水”,就这个模式,一直讲下去,手把住手,一次又一次教,“悟空,是非悟空,是名悟空”。


其实就是授法,师傅把自己一身手艺如一杯水一样,倒进了你的杯里,没学会又倒给师傅的杯里。师傅再倒,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又反复,“过去的不可得,现在的不可得,未来的不可得”,这就是“空道”。


人在“空道”中悟空自己思想,戒除了“五见惑”和“五思惑”,这个“倒过来倒过去”就是修炼,仅此而已,毫无其他意义,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到什么法没有?什么也没有!无法可得。


因为他悟到了,只有超越自己,破除自己的执念,才能超越一切,心里若不空,永远装不下别人。因为连自的心也装下,心念太大了,大过世界万物,又怎能装得下天下?


慧能六祖开悟时说,“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挨”。如何做到“心本无一物”?

这就是佛普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就如同一杯水又一杯水的倒进心里,又倒出来,心如杯,上善如水,倒久了,心也就悟空,悟净了,悟明了,心如明镜,可映日月,可照众人相,可渡大众世物!


讲来讲去,这一品内容很简单,大道从简,就叫无法可得。


南怀瑾给这一品有一道偈语:


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

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为发陈,以使志生”,个人“岚林谷”不由仿一首。


人生处处皆师傅,跋山涉水就两步。

一步不同又一步,理解父心就是佛。


很多人为什么要学佛、修道、出家,多年行走在江湖,拜师学艺,如佛一样手持修行钵乞讨生活呢?


比如李白到处参访,寻觅归途,一心想找一个归家的路,想找到生命的根源,所以无数感慨在诗词中狂飚,但最终还是飘泊一生。


其实路就在脚下,走那么远,历经千山万水、在万千般坎坷和数不尽的酸甜苦辣的生活中,就只两步,一步跨越一步。


一步超越一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讲“春三月,广步于庭”,庭中的一切山水都是假山与假水。


真山真水在心中,无须去跋山涉水,去用心良苦一一求证,因为“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个人之心照父心,父愿子成龙,与佛渡众生成佛,道理一致。无心、无为、无我、不争!


父成佛之后,得到什么?

没有,也许有,也许不知道,或者只有佛知道!


所以说,佛法不可说,不可得,不能着相。学佛的目的是净心行善,做像父亲一样的人:超越自我,等于超越一切!



2024.2.12日晨,甲辰龙年正月初三,

全文22815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超越自我,等于超越一切发布于2024-05-05 2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