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再无广陵散》句话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在临刑前发出的慨叹!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牛人“。他不仅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还是“竹林七贤”的老大、精神领袖。

   嵇康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兄都曾在朝为官。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学习各种技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嵇康的妻子来头不小,她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夫妻俩感情很好,育有一儿一女。曹魏朝时,嵇康拜官郎中,后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是个大“帅哥”,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见到的人都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然而,他虽是“帅哥“却不注重打扮,旷达狂放,自由懒散,不修边幅,“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是个“邋遢”的美型男。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嵇康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他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打铁。“性绝巧,能锻铁”。他在自己家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搭了一间铁铺子。而且还引来山泉,绕着柳树修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精神特质的体现。

   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琴赋》是嵇康创作的一篇赋,后世广为流传。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曾著有《养生论》。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年轻时傲世,蔑视权贵。当时,有个青年才俊钟会,是钟繇之子,出身名门,而且敏慧夙成,少有才气19岁进入官场,29岁时就已晋封为关内侯。钟会对嵇康敬佩有加。据《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但是,嵇康却拒绝与其交往。

   后来,当钟会身居高位时,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仍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氏掌权后,嵇康选择了逃避现实,隐居不仕出

   嵇康有个好朋友,叫山涛,同为“竹林七贤”之一。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进入仕途,曾任西晋吏部尚书、太子少傅。

   山涛曾举荐嵇康出来做官,嵇康却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而且是多次的拒绝。并且因此与山涛绝交。

   当时,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听闻嵇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既然是人才,司马昭就必须要为他所用。他多次征召嵇康,嵇康听说后却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马昭专门派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嵇康,希望嵇康能够出山,却吃了闭门羹。

   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遭到司马昭的忌恨。史载:“大将军(指司马昭)闻而怒焉”。素来忌恨嵇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构陷嵇康。说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

   嵇康行刑当日,3000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嵇康,并要求让他来太学任教。但也无济于事。

   临刑前,嵇康在刑场上演奏了一曲《广陵散》。演奏完,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天下再无《广陵散》。”而后从容就戮,时年40岁。

   嵇康虽然与山涛绝交,并写了《绝交书》。然而,嵇康临死之前,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既没有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山涛字)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嵇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使这个孤弱的孩子,仍然享受到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致那么无依无靠,这一段故事,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嵇绍长大以后,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天下再无《广陵散》”发布于2024-04-27 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