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五脏补方稍稍不同与五脏泻方,小补方二辛一酸加一急食味,大补方在小方基础上加一个五行所生的小方,比如肝木生心火,加入小补心方。为何如此?

其机理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得非常详细清楚,奈何后世医家很少有真正领会的。《金匮》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这里是指肝虚之病),知肝传脾(经云“所谓传者,乘之名也。所谓乘者,乘其虚也”因此实指肝木乘脾之虚,甲己也),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故而当实脾而不是补肝)。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就是当今时方家的思路,只知道用肝药补肝,此乃中工也,二千年前仲景就下了定论了)。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制)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难经·八十一难》「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故知,补肝法乃甲己之治也,对于仲景的解释对照看“五味补泻图”一目了然:


仲景云“补用酸”,酸入肝即东方甲乙木,乃为体味,但是经方之用在金之辛味,木用金补也,金木合并也,此乃五行颠倒诀。故用桂枝,干姜也,并以五味子之酸配合之,二辛补一酸泻,补中有泻,夫妇配合。“用甘味之药调之” 甘入脾,戊己中央土,此乃甲木急食之味也,五行之“化味”也,甲己也。以前博文讲道,化味乃五行太过而化,千万不要理解为西方化学之化,张大昌就是这种误解的始作俑者。如果甲木太过,则己土从之而甘化,脾土弱极也,因此要“急食甘”以缓之,得甘之缓,则己实而甲平,阳平阴秘,即恢复五常之政也,此乃《内经》所云“亢则害,承乃制”也。

“助用焦苦”者,焦苦入心,即南方丙丁火,火能生土,因此加“小补心汤”之组方为之助力,助甘味而实脾也,即经云“子(火乃木子)能令母实(肝为火母也,火能生土,脾土实,则肝母自愈)”也。故而仲景云“脾能伤(制)肾,(若不能制则)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戊癸失制也);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丁壬失制也);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乙庚失制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肝病相传,木土水火金互乘也,若甲不乘己,甲己得制也)”。注意了,中医不存在何要与疾病做斗争的思维,只要恢复人体五常政之制就行,故而只要脾实,则肝虚自然痊愈,后世有学者竟然认为这里的仲景曰是“衍文当删”,真是无知妄作。

因此,五脏补之方组方原则是:用五脏补味为君臣,佐以泻味,调以急食之味,大方则再助以所生五行之脏的补方,此与五脏泻方不同,故而仲景曰“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仲景曰“《难经·八十一难》「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圣人早有言之凿凿焉,治病要以实对虚,以虚对实,勿要以实对实,以虚对虚。肝虚,则实之,补之;肝实,则泻之,虚之。肝实,乃治在乙庚。肝虚,则治在甲己,总不离金木交并,水火既济,夫妇配合,雌雄交媾之意也。故而五脏大小补方都遵循如此法则,见下表即明:


余下赤脚民医之解,文多繁杂,不再转入,大家自行网上搜索“民医讲汤液经法”系列参看。由此细心体会,对照《金匮》之各五脏方,当可以入仲景之门也。注意:大补肝汤中代赭石乃苦味,是心之泻味,不合经方规则,张大昌认为当是“牡丹皮”,此说可从。前篇阐述了五脏大补方的组方原理就是“子能令母实”,那么五脏大泻之方组方原则是“母能令子虚”,我们来看泻肝汤方。

大泻肝汤: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 黄芩、 大黄 、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显然大泻肝汤是在小泻肝汤三味药:枳实,芍药,生姜的基础上加味的。其加味规则:加入小泻肾汤(肾为肝之母)以及肾之急食味-大黄(咸)而组成。此即“母能令子虚”之意也,五脏欲实则要虚之,五脏自愈也。因此泻方规则即用五脏泻味,佐以补味,二泻一补,大方则再调以母脏之急食之味,助以母脏之小泻方,其他大泻五脏方都准此。



《辅行诀》有云”大泻散汤法,上三味乃本君臣,下二味乃其所生之补方,此所谓邪实则正虚之义,泻实则补之也“。故而,所谓“虚则补其母”乃指五脏邪欲实,则要虚之。肝病得心脉,火为木之子,因“子能令母实”,则谓实邪也。邪实则要泻其实则能补正之虚。其治在乙庚,用水泻,水味乃咸。为何经方中咸味属火之补味,因为“补味”即“泻其实则能补正之虚”之意。水为木母,故而 欲“虚(实邪)则补其母”也,即谓“母能令子虚”也,此五脏五味泻方组方法则也。同理,所谓“实则泻其子”乃指五脏邪虚,则要实之。肝虚,治在甲己,用火实土,火为木之子,故而 欲其“实(虚邪)则泻其子”也,所谓“子能令母实”也,此五脏补方组方法则也。这里还能见到与五脏大补方七味药不同,大泻方只有六味药,可见大补泻方遵循阳七为补,阴六为泻之术数规则制约,不是随便组方的。

陶弘景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既然说仲景师出此法,那么我们就与仲景《金匮》中治肝脏虚劳的经典方酸枣仁汤做个比较,看看能否窥视仲景经方的奥秘。因为虚劳病方“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因此也加入小补肝汤对照:

小补肝汤: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或汗出,头目眩运者。
一君(桂),一臣(干姜),一监佐(味),一使(大枣)。
二补一泻一急,食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二补一泻加母脏(肾)之急食味,母能令子虚也。前篇说道“母能令子虚”用在五脏泻方之中,这里与补肝法同用,因此我们果然看到了“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之意。酸枣仁汤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一补一泻,加茯苓, 甘草和知母。其中有小泻肾汤影子:茯苓 甘草 黄芩。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但这里只沿用了小泻肾汤中的两泻味茯苓甘草,其中的补味-黄芩被代之以知母。知母本草味为苦,也是肾脏的补味,因此方中的泻肾方仍是二泻一补组合,因此同样有“母能令子虚”之意。这里同样看到了“藏气互乘(即五行颠倒相克之意,甲己乙庚之类),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

《金匮》的五脏虚劳都是因为受到外感伤寒而引起的,故而《金匮》《伤寒》内容往往相容相合。从比较来看,陶弘景没有诳语妄言,仲景的确传承了道家的《汤液经法》,其方也有着术数的规则存在。对比养生补肝汤与酸枣仁汤,其中的补泻急食味的替代有着药症相应规则存在,有兴趣的自己深入探索下去。下面转刘力红对酸枣仁汤阐述如下,可以看见,不管是古来诸家也好,当今名家刘力红也好,都没有深得汤液之法仲景之意的,经方规矩汉代后逐渐失传了。

“虚劳”:是对人而言的,指“虚劳人”,表现为身体消瘦、体格虚弱、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即中医所说的“肝血虚”之人。“虚烦不得眠”:是对病而言的,表现为焦虑、烦恼、易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或有轻度抑郁。本方所主的失眠既没有气滞、血瘀和痰饮,更没有外邪,纯为虚人的心失所养病。对此,《古方药囊》说“平素体弱之人,心惊而急,不得眠者,本方正证也。亦可用于小事易生气而不得眠者。若因忧虑过度所致之不眠,本方难治”。

本方证条文简单,以药测证可知还应伴有心悸、汗出等证(知母证)。如《方极》说本方“治烦而不得眠者;烦悸而眠不寝者”;尾台榕堂则更有发挥“诸病久久不愈,其人尪羸困惫;其病身热夜汗,怔忡不寐,口干喘嗽,饮啖无味者,宜酸枣仁汤”(《类聚方广义》)。

本方既能治疗失眠,又能治疗多寐,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如大塚敬节治一男子,主诉数年不眠,头重,耳鸣,肩酸痛,易疲劳,食亦不进。形体消瘦,腹肌无力,脐部动悸亢进。与酸枣仁汤,一月余渚症好转,记忆力增强(大塚敬节《汉方治疗实际》)。(其人:形体消瘦、容易疲劳、腹肌无力;其病:失眠、耳鸣、脐动悸)。

[注论精选]
张路:烦者,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取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劳,调血以养肝,茯苓 甘草,培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抗焦虑),此平调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

尤在泾: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魂不易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周扬俊:按嘉言谓此方云:《素问》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寸:夏,使人煎厥。可见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交于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劳人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陆渊雷:虚烦不得眠,乃神经衰弱之一种证候。人之睡眠,须血液流向下部,使脑部相对贫血,方能入寐,所谓人卧则血归于肝也。虚劳之人,因营养不良而神经衰弱,于是神经常欲摄血以自养,脑部常呈虚性充血状态,故虚烦不得眠(《金匮要略今释》)。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阅  览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能量   科学   宇宙   咒语  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人物   孙武   庄子   王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  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修行悟道典藏,济世救人良方 

 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掌握最原始的经方发布于2024-05-02 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