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国藩#书法#知行合一#传习录
 

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3大基石:心即理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一共12个字就说完了。可是要解释清楚这几个字的含义,我们才能明白阳明先生的真实义,明白之后再照着去做,你就会有结果,这叫悟后起修。

那什么是知行合一?我们听到最多的解释是:知道并且做到,就是知行合一。这是错误的理解。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来的,是阳明先生的教导。他在传习录里说了,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跟着良知的指引去行动才是知行合一。而不是别人说的, 知是知识、或者是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你的良知无时不刻的都在给你指引,只是你没有听良知的,你听了头脑的分析、判断、经验等等,总之你就是没有听良知的指引去行动。只要你没有听良知的去行动的,结果都比较失望,都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只要你听从良知的指引去行动的,结果都是奇迹,至少是你比较满意的结果。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魅力。你知道知行合一有多重要吗?

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知行合一是整个圣人之道的核心,是阳明心学的落脚点。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圣人之道,就是为了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2、知行合一也是检验你修行境界的唯一指标。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就看你知行合一的程度。你知行合一的程度越高,说明你修行的境界越高。有很多修行的人,他很会讲理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可是他就是不会知行合一,这是没有用的,无论他多么会讲,只要他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他就没有走在圣人之道上面。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知行合一就是检验你是否活在圣人之道的唯一标准。

王阳明在贵州农场悟道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这是王阳明很经典的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吾性自足就是你的良知(自性)具足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力量、一切的圆满。性=心=道=良知。吾性自足的性指的就是良知。良知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是非之心,孟子说人有四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什么叫是非之心?是非就是对与错。我们之所以感觉到困惑,就是因为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个选择是否正确,如果你知道都是正确的,你就不会感到困惑、恐惧了。可是非之心是我们良知本来就具有的,在你的心中就有正确的答案/选择。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偏偏向外求,一旦向外求就错了。因为王阳明说,”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向外求理是错误的。一切的正确选择/答案,都在你心中,只要你向内求,就会有正确的答案。

比如,你想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良知知道,你听从良知的指引去做就是最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去听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再比如:你想知道该不该和这个人结婚,良知知道。你听从良知的指引去选择,一定是你的最佳利益。你想知道该不该投资,良知知道,你只要听从良知的指引,一定不会错。你想知道。。。。。。良知都知道。只要你听从良知的指引去行动的,(知行合一)一定收获你的最佳利益。良知比你了解你,比你更爱你。良知爱你超过你爱自己一万倍!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 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了吧!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就很重要了。要做到知行合一,你得会格物致知,要做到格物致知,你又得明白心即理。阳明心学的这3大基石,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的。

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基础上的。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理论根基。剩下的就是2个功课了,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是2个落地实修的功课。想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懂得心即理,如果不懂心即理,你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当你明白了心即理,你就会做格物致知,当你格物致知了,你自然的就会做到知行合一。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3个统称为致良知。你学习什么是心即理,是学致良知,做格物致知是在致良知,你知行合一的行动是在行良知。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这2个功课,非常非常的重要,以后都会一一讲到的。知行合一指的是行动,是你的一切行为、行动都要符合良知,要在良知的指引下去行动,才是知行合一的行动。否则就是知行合一的行动。知行合一也叫欲行合一(你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的行动)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王阳明、曾国藩的书法,看他们的“圣人之道”发布于2023-12-22 1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