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





人与万物相应,如此皆大欢喜


——再读《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笔记





昨日甲辰龙年正月十二,学读《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提高认知,不生疑惑。

个人“岚林谷”特别感悟到,学佛的目的是从另一个维度去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避免被世事万物的表相所迷惑,从而立足现实,实事求是,修身养性。

所谓“修身养性”,就是认清事物发展本质,积极做善事,做正事,做好事,不要东想西想,胡乱猜疑,而是要停止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一种负能量,会成就心魔,所以必须降伏已心,善护念,专注于事,竭尽所能,执行到底,不必在于结果如何,因为自然而然就是最好的结果!

个人“岚林谷”认为,如果一个人,珍惜当下,把所该做的事都做好了,就是功德圆满!

今日甲辰龙年正月十三,学读《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这是全经结尾篇。我、他、众生,不管在什么时候应讲求与万物相应,如此皆大欢喜!

先读原文,共137字


如果从上一品《知见不生分|来讲,经文对“知见不生妄心”进行了论述,佛主张要降伏这些妄心。

那么这一品《应化非真分|,可以总结为“安住真心”,这是经文聚焦的“重点”。佛要求修行者一路清除内外妄见,以求度化众生,以善护念,办好该办的事为功德。

本品主要围绕,“大发慈悲之心、应化非真、如如不动和不断精进修行”为主题,展开论述。

首先,讲“大发慈悲之心”。

一是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是财布施,主要是助人为乐。

二是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如救死扶伤。

三是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应“无所住”而演说,“如如而不动”。

所谓“无所住”,是不被任何意念或事物所拘执。指的是一种超越对事物执着的心态,旨在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所谓“如如不动”,大意是“事物常在,没有什么变化”。但佛语中,“如如不动”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其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取于相”。这个“相”,指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我与他人,还有万物,以及时间,四个维度讲“一切相”,都是本质本性的影子。

所以,“如如不动”,个人“岚林谷”认为,用“身正不怕影子歪”比较好理解,第一个“如”是觉悟,第二个“如”是“如真”,破相存真。

为什么呢?

佛陀在全经最后,以一首偈语,作了总结。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一切世间有为法,都是有生灭的,都是无常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幻,又像露水、闪电一样短暂。明白了、看破了,就放下了。“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原本具有的自性法身就显露出来了。

为了强调这首偈语的重要性,佛陀最后又强调了一遍。

佛说,讲到这里全经已讲完了。在场的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听佛所说,大家都很欢喜,并且信受奉行。



以下谈一淡个人“岚林谷”的心得。

一是“应化非真”的真解。

从昭明太子萧统取的题目《应化非真分|来看,“应化”就是顺应变化。个人“岚林谷”认为“应”是“天人合一”人与万物相应,“化”是感化。

在佛教中,佛陀认为“有为法”的“应化”是不真实的,只有“无为法”才是真谛。这一品应有所区别。

所谓“有为法”,指有所作为、有所造作。有为就有因缘结果。凡因缘和合所生万相,都是“有为法”;包括红尘世界中的一切思想感情言行。这里例举儒家思想就是如此,还有法家、兵家、纵横谋略家都是这一类。

所以佛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水闪电,但都不是真相、实相,并且转瞬即逝。

所谓“无为法”,佛讲有六种无为法,其实何止六种?《杂阿含经|第890经中讲,“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个人“岚林谷”以为,佛语绕来绕去,还没有老子的“无为”观点表达明确,易懂和现实!

二是发慈悲菩提心。

佛说,假如有人,拿无量世界七宝布施;又假如,有人发菩提心持受此经,他的福德就胜过七宝布施者——法布施比财布施更重要。受持《金刚经|不仅福德无限,也是相关的标志。这个意思,佛说过好几次了。

佛之所以这样讲,慈悲心是要舍得,舍得钱财与心思,善于给予与包容。

佛陀以“布施”说法,舍得施舍钱财是财布施,舍得一生追求为教化人是法布施,还有舍得所有是无畏施,无畏施就是“内圣外王”思想。

三是如如不动。

“如如”,即真如,常在的意思。“如如不动”是指所有的法都离不开“真如”,都是“如如”。如来本性,无生无灭,无来无往,非空非实,不可言说。

比如说,梦有没有?不是没有,也不是有,不过是如梦一样有或没有。做梦时,梦是真的;梦醒时,一无所有,原来是一场梦!幻不是没有,当幻存在时,幻就是真;当幻过去,幻就不存在了。

又如,影子是真是假?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其实,这些并不重要,但这些都是众生的烦恼!所谓“佛由心生,佛心见佛,魔心见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意味着,“有为法”不能执著,“无为法”也不能执著;不住“非相”,也不住“断灭相”;不沉顽空,不堕偏枯,不落两边。

例如,禅宗既说万法皆空,但它并不否定现实。烦恼皆菩提,万法皆佛法,平常心是道,衣食住行是修行。

由此可知,佛经不是教科书,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因材施教。每个人的悟性、阅历、心态不同,感悟也不同,所以人人必须与万物相适应。

作为修行人,证悟实相道路上,若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此心即如来本性,就走在正确方向上。

只要做到无相布施、无相持戒、无相忍辱、无相精进、无相禅定、无相般若,就明悟了。

孔子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个人“岚林谷”,历时32天,再读《金刚经|并撰写32篇笔记,分享在“岚林谷”公众号,开启与人与万物相应的模式,至于有没有人对此表示欢迎与赞同,或是获得开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个人“岚林谷”的正念摆在那里,不增不减。某一些人也许没看到,没时间看,或不愿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住相。

可能也有某一些人不喜欢,但《金刚经|了,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在听,并信受奉行,且皆大欢喜!

2024.2.22日晨
全文2620字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秉烛夜攻32天,《金刚经|32品共5130字,解读完毕!你若有缘翻看到每一篇笔记,尽管一笑了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与万物相应,如此皆大欢喜发布于2024-05-05 21:24: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