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智慧#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




识相的秘诀在破执,真传一个字


——再读《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笔记






今天学《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深入了解“破执扫相”的具体方法。个人“岚林谷”感慨,所谓识相的秘诀在破执,真传在于一个字——离。离火光明,照亮人世间!


先读原文,共103个字。


通过读原文,个人岚林谷认为,研读《金刚经|时,要注意关键部位的“字词”。有时候一大段的文字,不一定比几个“关键字词”重要,往往这几个字词里隐含有特别重要的法义


在这一品里,“佛”与“如来”的内涵是不同的。


如来”指法身。“佛”是指圆满报身,是肉身的转化,这一点要清楚,这个微妙的变化非常重要。


所谓“具足”,指具备、充足的意思。这是单个字义的叠加,不要从现实文字意义上去理解,否则会着“文字相”,迷惑在现有的文字思维中出不来,成了一种“见惑”。


如此理解“具足”,可以明白具备某种特质还不够,还必须充足,并且要有是够的能量与动力,才能突破边界,打破固有的思维认识观,不但破除“见惑”,还要破除“思惑”。


本品指的“具足”什么呢?经文虽然未明讲,但实意义指“大丈夫相”。


所谓“大丈夫相”,是法身相,功德圆满相。


佛说,当人成佛的时候,就要具备大丈夫相,大丈夫相与一切常人不同,有八十种好处,是普通人所没有的特点。


意思说,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就会现大丈夫相,就有特别相,这就是所谓的“具足色身”。


所谓“色身”,就是肉体的四大,地水火风。但是真正的道义,“即非具足”,是不可执着相,只有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见性,才是大丈夫相。


佛学的经文中经常讲,“三十二大人相的色身”,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称为“大人之相”。这是古印度人的一种“人相”说法,主要指“转轮圣王”变佛之后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略称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等,又与八十种好(即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


总而言之不管多少种,也不管什么名的相,都是佛陀为了说明一切问题,而临时起的个名词代号,其实是不存在的,目的在于让信徒们不要迷恋在这些所谓虑空的想像中,而着了“五见惑,或五思惑”。


所以,佛陀才讲“不着相”。而昭明太子萧统才读后,基于在儒道文化的基础上,为此品起名《离色离相分|,目的在于帮助后人理解。其中,破除这种样的想法就是“离”,真正的“脱离”,且不占任何心念。


回到现实中,有的人越是修行不得力,越执著于奔跑于多个真善知识里面,什么都想学,全部心思的重点却放在了“文字相”上。无论真善知识怎么开示,就是见不了道,这时该怎么办呢?


个人“岚林谷”认为,不防静下心来,从点滴做起、做好,不贪法,不贪多,能吸收才是最佳的状态,放空内观,不着不住,最为重要。


这就是老子讲的“顺其自然”。所以,多数人不理解此意,都认为《金刚经|读了等于没读,甚至比喻“放屁一样”,却不知道,“一屁之后,一切都变了”。是变好,还是变坏,关键看如何心的主观意思,好坏并无其体的定义与标准。


下面,再回到此品的经文中,深一层去回味一下佛陀与须菩提尊者的对话。


佛陀问:须菩提啊,以你现在的觉悟看,可以从“具足血肉之身”的化身佛的角度,去认识如来么?


须菩提尊者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不应该从血肉之应化色身去认识真正的“如来”。


为什么呢?


因为“如来”三十二大人相的色身也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无时无刻不是处于变化衰老之中,所以如来说佛具足血肉的三十二大人相色身,是佛为了度化众生的需要而示现八相成道之应化肉身,此身也有生老病死,非是永恒不坏之身,所以只能假名安立叫做具足三十二大人相的肉身。


佛陀接着问:须菩提啊,以你的觉悟来看,可以从具足清净圆满、相好庄严的报身佛的角度去认识如来吗?


须菩提尊者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不应从具足一切圆满相好的报身佛的角度去认识如来。


为什么呢?


因为如来说报身佛具足一切清净圆满、万德庄严之相,然而此相不过是如来为了登地以上的大菩萨说法,而权巧变现之身,境界不同的菩萨所见佛身也各不相同,所以佛说如来报身一切相好具足也不是真的具足,只不过是假名安立而说是诸相具足。


佛陀与须菩提,讲来绕去,就是“如来”是“如来”,“佛是佛”,“如来佛”是“如来佛”,不是一回事。


好比,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与将来的我,都不一样,都只名义的我,真正的我就是现在的我。


所以《金刚经|

在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中,特别讲到“菩萨无我、无法”;

在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中,特别讲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要的到“无心”;

在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中,特别讲到“无福德”。


既然无我、无法、无心、无福德,乃至说一切皆无,皆非实有,那么众生可见的佛之应化身和报身是有还是无?


又该如何去认识呢?


为此,佛陀与须菩提尊者在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中,进行特别的探讨。


内容涉及到“断二十七疑”的第十七“,就是“断无为何有相好疑”。


前面《究竟无我分|第十七品中讲:“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谓“如义”,即如来证得“真如”的法性后,秉乘“真如”的道来渡化众生,所以称“如来”。


如来”是一切佛的法身


“真如”是无为法,“如来”为了教化九法界的众生,会化成不同的“化身”和“报身”,进行展示法的真相。


“真如”是“如来”的法身,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但是,为何又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相好“庄严的佛身”可见呢?


可见的如来应化身、报身又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


佛为了度化众生而现丈六的应化身,为了教化菩萨而现相好庄严的报身,法身虽然以真如空性为体,无色无相,但为了度化众生,佛以大悲心及本愿力化现“化、报二身”广度有情。


无为法,为万法之本体,不依因缘和合而生的“不生不灭、无形无相”之物,并不是说佛证得无为法后就陷入消极无所作为,须知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佛以法身为本体,从体起用而化现“具足色身”的应化身,以及示现“具足诸相”的报身,并以此二身普度九法界众生。


无为而为,就是大作为。这又回到了老子的观点上了。


所以说,佛的“化身、报身、法身”是一体的,并不是离开化身、报身而别有法身,所以经中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这是强调应化身不是法身,与法身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从有相的化身去认识无相法身。


紧接着一句“是名具足色身”,这是强调由法身显现而来的应化身并不是实无,而是呈现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肉眼可见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短时期的,佛教称之为“假名有”,故说“是名具足色身”。


同样,“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这是强调报身不是法身,不能从有相的报身去认识如来法身。


接着“是名诸相具足”,这是强调由法身显现而来的报身也并不是实无,而是呈现出具足相好庄严、清净圆满的有相之身“假名有”。


所以,无为法的真如法身,如来根据度化众生的需要,可以化现出具足端严胜妙的有相应化身和报身,但有相的应化身和报身并不是如来法身。


这一假文字,解释来又解释去,其实就如同“孙悟空”,为了破除妖怪的“相”,可以七十二变。


看破了“悟空”的七十二变相,就明白了,须菩提为何是他的师傅,那么对“离色离相”不然而通。


这就是返过表相,而认识本质,通过辨别假像,而认识真相。


不管是“离色相”,还是“离诸相”,都得放下“我执”,不要自以为是。


真正的“离”,要读《易经|离卦,就会真正懂得光明、美丽、聪明、智慧,而认清整个世界!


2024.2.8日晨(年廿九)

全文3065字



今天过年了。

癸卯甲辰贺龙年,岁寒气冻换新天。

立春过后四日雨,腊月廿九年关边。

四为震雷却不言,二九和数颂一乾。

雷行天上大壮美,九二贞吉龙在田。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识相的秘诀在破执,真传一个字发布于2024-05-05 21:2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