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智慧#易经





原来这就是佛学的最高境界


——再读《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把整部《金刚经|分为32品,明显带有道儒的文化特色,或者说以当时的文化背景,用听得懂的话,研究经文而己。


经文前十六品,从根本理念上讲明了佛法的框架,如同《黄帝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一样,分上下两部分。接下来的十六品,该讲究竟怎么修了。


那么第十七品,佛说要从深刻研究“无我”开始。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所谓“共相”,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


无我”,本意非“无我”,是梵语,又作非身、非我。大意是,凡夫认为心身中存在个“我”:把色、受、想、行、识是“我”,或者认为“我”在色、受、想、行、识中;而这种自我感觉,正是对身心错误认识。


个人岚林谷认为这个“无我”是东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根据道家儒家思想翻意过来的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修身学佛的根本愿境,即最高境界。


个人“岚林谷”对“无我”的理解是无我不是以我为中心思考问题,而是以众生为中心,所以我是空的,也称“空道”。老子讲“守中”。


下面,原原本本读《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原文共542个字:


为了进一步弄懂这一品的意思,首先回顾一下上一品的内容非常必要。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对受持读诵此经,又有一个神奇的发现,可以清净内心世界,消除三世业障。


那么这一章《究竟无我分|是承前启后的一章。


由于三藏法师译文太绕了,像绕口令一样,所以不想纠结在里面,如果纠结在经典的解读中,个人岚林谷认为是着相了,所以本品不想多解读。


禅师说过:“我眼本明,因师而瞎”!


以下,是个人“岚林谷”结合《易经|《易传|《道德经|和《黄帝内经|等国学,对此品的几点思考!


第一,修身学佛要发什么愿?


个人岚林谷认为,是“降伏其心”!《金刚经|一开始的时候,佛对须菩提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善护念”,“应如是住”。


佛的心愿是什么?


佛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这同季梁讲的“忠于民而信于神”一样类似,与“全心全意为xx服务”如同一辙,与无私奉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第二,燃灯佛得到了什么?


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又好似得到了,这就是“空道”。正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悟道时候的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上没有一种具体的法,可以使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得到,就是“空道”,是无,无我的心。无我相。

因为一切都在变,法不变,时代在变,法跟不上时代不叫智慧,叫过去法不可得。


第三,燃灯佛为什么授记?


因为“即诸法如义”。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间法,正如中庸所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这正说明了,愚笨的人,不肖的人,一样可以知‘道’、行‘道’。只要他的这个‘知’,没有被私欲遮蔽就能彰显。


所以“无我”,就是如来,佛法就是这样来的,甚至愚笨的人,不肖的人,都可以到的;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都可呈现在前,这就是如来,所以叫诸法如义。

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第四,如何理解“一切都是法?”


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又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佛说的。


一切存在的都有其道理,明道理就是智慧,大觉悟,就是佛。


所以说,宗教分门户、分派别,这一种胸襟就根本不能学佛。佛是佛,宗教是宗教。


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中说,什么都没有的菩萨,是“无我菩萨”。


总之,《金刚经|这一品,再重复老问题,新的解答,须菩提问的老问题,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品中作新的解答。


道理只有一个“守空”


守正出奇,守正出新,守个五百年开悟,就是悟道。悟空压在五指山五百年后就是守空开悟!


2024.2.5日晨

全文2218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原来这就是佛学的最高境界发布于2024-05-05 21:26: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