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中医#灵枢





玉版第六十|

至关重要的针法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41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第六十|篇,看古人刻在宝贵玉石上关于治疗痈疽等疾病的方法。用针是万不得已的事!


所谓“玉版”,表明本篇古医文中所论述的内容非常重要,需要高度珍视,而将其刻于宝贵的玉版之上,以警示后人。


本篇《玉版|古医文分四部来解读,非常精妙。

第一部分


说明针的作用,是一种能治疗民众疾病的工具,非常重要。


【原文】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

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这段话中,有三个知识关键点:


一是“五兵”。指古代五种常见的兵器。用来类比“针”的用途,由此可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出兵,以无事取天下”,其中的“兵”真意是“针”,用针的宝典在“奇经八脉”。同时也可知《伤寒论|一共16卷,为何只有10卷?正好缺了“奇经八脉”的6卷!


二是“天地之镇”。说明“针”的神奇,通天地,定乾坤,治理十二正脉,有镇定山河的作用。注意古人特别强调以身喻国。


三是古人用“针”技术己达到娴熟境界。人类社会研究针灸的技术在黄帝时期已相当成熟。一个小细针,可合于天地人,比兵器的作用还要大,兵器可以卫国,但针可以治理百姓,统治国家,这是好好用“针”的最高意境。古人常把人身百节比作百姓,为此读古医文要拓展思路与思维高度去深悟与领会。


第二部分


叙述痈疽的病因。


【原文】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 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浓,小针能取之乎?

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

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 着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导之以小针治乎?

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这段原文细读,其味无穷。


一是黄帝开口讲出了各种痈疾病有多种原因。比如脓疮,小针能够治疗吗?已经成形的脓疮怎么治疗?


二是岐伯以用兵之道阐述了痈疽的危害。歧伯说:如果形成浓了,即使圣人也化不开了,只能不留了,驱除体外。更为重要的是,脓肿形成不是一天的事情,是从微小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从未成形之时开始治疗。已经成形了,就难治了,十死一生,所以才要写下本书,让后人学会治病,尽量减少脓肿的形成。


三是读此文与肿瘤联想一起特别有意思。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一下,就是这个脓疮,只是模仿古人的口气,从黄帝内经的整体语境看,此处“成形”可以是形成感染性病灶,也可以是一种肿瘤病灶。因为很多的肿瘤,切开后观察内部都是一种“脓血”状态。



四是黄帝问如果有脓疮了还用小针治疗吗?岐伯说:小针效力是不够的。但是用大针治疗,危害也很多。所以,脓疮形成之后,最好用手术刀来整体切除。


五是拓展阅读,要参照“九针”理解。这一段很关键,一个是皮穿支针法就是最微创的针法,是最小的针法,所以功效不高。但是因为精准,所以也有很高的疗效。二是使用大针,创伤太大,在今天这种医疗条件下,不应该鼓励尝试。所以,已成脓血的,只有取用砭石或铍针、锋针来排脓。


第三部分


阐明各种疾病都有逆顺的情况,要仔细辨别。


【原文】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岐伯曰:其在逆顺焉。

黄帝曰:愿闻逆顺。

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黄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

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 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这一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阐明肿瘤能治。脓疮恶化,如果根据病证的逆顺来决定,是可以治疗的。


二是从外伤论五逆。外伤最容易出现的严重全身问题是休克。休克早期可能有一过性的应激,如果出现瞳孔收缩,就是比较重的表现。


三是从内因论“五逆”。如同内科讲痈疽病因,怎么判断“逆顺”,岐伯说了十种情况,如下图:




第四部分


指出用针不当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并说明人体各条经脉都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必须慎重警惕。


【原文一】

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

岐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黄帝曰: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

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

歧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

黄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这一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针刺不当会致人亡。黄帝对歧伯讲的东西很是佩服,针刺能导致人死,而不能把临死的人救活。


黄帝说,致人死亡这种技术不是一个好技术。针刺不当能致人死,所以学针法绝不能乱用,必须盟誓。


岐伯说:致人死亡和救人活命的针刺方法道理是一样的。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明显,若用针不当,就象刀剑可以杀人,又象饮酒能使人醉倒一样。即使不加诊察,也可明白其中道理的。


二是黄帝讨教“借针杀人”的道理。岐伯说:人身所受之气,是由谷物化生而成的。谷物聚集的地方是胃,胃就象是水谷气血的大海。海水蒸发上升形成为云气,云气布散于太空。通过胃化生出来的气血流行于经隧。经隧就是五脏六腑的大络。如果用针不当,迎头拦截住气血的通路而泻之,人就会死去。


三是用针封穴可致人亡禁被列为禁忌。岐伯说:在摸到搏动的地方,往上走五里,在这个地方刺。每五次跳到即深刺一次,这样就把脏气频率打乱了。五次就可以让脏气的节律无法恢复。连续五个五次,就可以让脏气衰竭。


黄帝说:歧伯讲的这些针刺方法很好,道理也很明确,要他刻录在玉版上,作为最珍贵的文献,留传后世,作为针刺治疗的戒律,使医生们不敢再违犯针刺规律。


以上是个人的浅见,只供参考学习!


2023.12.29日晨

全文3035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玉版第六十|至关重要的针法发布于2024-05-05 21:29: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