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

第一节欧阳修与北宋文风变革

北宋仁宗朝,与政治革新相呼应,同时与学术文化的转型相同步,文学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和推动文学风尚变革的关键人物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晚年号六一居士,并向人解释所谓六一就是藏书一万卷,收集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他老翁一个。

欧阳修博学多才,在学术上是少见的通人,精通许多领域,且都有卓著成就。苏轼《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序》称赞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北宋庆历前后学术界的疑经、疑古思潮,为建立新型的学术文化奠定了基础,欧阳修就是这一思潮的重要代表。在史学方面,他和宋祁一起著有《新唐书》,独自编著有《新五代史》,还著有《集古录跋尾》,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金石考古学著作,他的《六一诗话》则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诗话形式。从他的《洛阳牡丹记》、《砚谱》和多种笔记中,还可看出他对园艺和书画艺术的热爱和精通。总之,欧阳修在古代文化史上,在许多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北宋仁宗朝的文学风尚变革中,欧阳修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在古文领域确立了时代新文风的地位。

穆修

在宋初柳开、王禹偁之后,大致在真宗朝后期到仁宗朝天圣年间,还有穆修大力提倡古文,主张继承韩愈古文的传统。但在当时骈偶时文盛行的情况下,响应的人不多。

穆修文章风格比较平实,但不免生硬之病。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同时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宋史·穆修传》:自五代文弊,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天圣八年进士。宋代儒学早期三先生之一。他继承宋初柳开重道轻文的复古主张,强调恢复周公孔孟到韩愈的道统,指斥西昆体是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怪说》)可见他批评西昆体的出发点是卫道,要防止浮华文风对道统的破坏。这种尖锐的观点使西昆体文风受到打击,对古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庆历二年(1042),石介被任为国子监直讲,声望日高,名声也越来越大,其观点在太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太学体文风,太学体以险怪晦涩为特色,与浮艳的西昆体时文成为两个极端。太学体古文很快风行,成为新的时文

庆历六年(1046),张方平在知贡举,上疏说:尔来文章,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奇,至太学盛建,而讲官石介益加崇长,因其好尚,以成风。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琐为赡,逾越绳墨,惑误后学。

扭转太学体古文的不良风气,成为欧阳修等人革新文风的一个重要任务。

欧阳修等人改革文风,一方面是面对西昆体时文,以散体古文取代骈偶文,另一方面主要是纠正太学体的歪风,以平易通达的古文取代险怪生涩的太学体古文。

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利用主持科举考试的机会,提倡平易朴实的新文风,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辙黜太学体文风受到沉重打击,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宋史》本传说: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第一,关于文与道的关系,他强调文的根本是道德修养。文章是道德修养的体现,而不只是载道的工具。

《答吴充秀才书》: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祖择之书》说: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与张秀才第二书》: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可以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第二,关于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他与王禹偁、范仲淹相似,而且更为明确地主张文章要指陈时弊,要面对现实而不能架空高论。《与黄校书许文章书》主张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答吴充秀才书》还指出弃百事不关于心者写不出好文章,也就是说文学写作应该关心人生百事。

第三,在古文的语言风格方面,他主张平易自然,而反对故作古奥生硬晦涩之语。主张其言易明而可行,最反对诞者之言(《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曾在庆历六年指教曾巩作文,并通过曾巩转告王安石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引)

第二节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一,史论和政论

二,记叙文

三,抒情文和笔记文

欧阳修的古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在文体的运用上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创造,无论是论辩、记叙、赠序、书简、序跋、笔记、散文赋,还是墓志、祭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吴充《欧阳文忠公行状》: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

一,欧阳修史论和政论

史论文主要是他的历史著作中的序论等,名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一行传序》、《五代史宦者传序》等。

政论文多是针对现实的政治问题而作,名篇如《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注释

四凶:《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

八元:八愷《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 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 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皆舜臣。《尚书·舜典》载,皋陶作士,掌司法;夔典乐;稷主后稷,掌农事;契作司徒,掌教育。

二,欧阳修的记叙文

欧阳修的记叙文文风平易畅达,笔端富于感情。名篇有《泷冈阡表》、《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有美堂记》、 《相州昼锦堂记》、《岘山亭记》等。

一类的文章是欧文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包括山水记、亭园楼阁记以及记物、记事的一些文章。以《醉翁亭记》为代表。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与梅尧臣书》:

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

三,抒情文和笔记文

欧阳修各体文章都有明显的抒情意味。即使议论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记叙文如《泷冈阡表》等,也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笔端富于感情,正是欧阳修文章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在欧阳修一些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中表现更为突出。如、 《祭资政范公文》、《祭石曼卿文》、《祭尹师鲁文》、《祭苏子美文》、 《苏氏文集序》、《梅尧臣诗集序》、《释秘演诗集序》等。这些文章,或表现亲情,或抒发友情,或对友人的人品才华表示真诚的赞扬,或为其怀才不遇、生活坎坷而慨叹,富于真情实感。

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此外,赋体文也是突出体现欧阳修文章抒情特色的一类文体,名作如《秋声赋》,这是宋代文赋的开山之作。文章采用对话方式,与童子问答。艺术上讲究排比、铺张,注重音韵效果,但写得灵活流畅,自由飘洒,摆脱了一般赋体文的板重堆砌的毛病,强化了赋体文的抒情说理的色彩,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为赋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欧阳修的笔记文也有很高成就。宋代笔记写作风气大盛,欧阳修是重要的开拓者和推动者。

欧阳修笔记文的特点

1,作品多,随手纪录,随笔挥洒,运用广泛,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笔记体文集。《六一诗话》开创古代诗学的诗话体著作形式,但就文体而言,则是属于笔记文体。

2,内容广泛,历史掌故、政治事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诗文评论、文人逸事、各种传闻、生活琐事、博物知识等等,无所不记。许多记载都是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如《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3,除了史料价值之外,许多段落文章不拘一格,文笔简洁 ,议论平实,叙述生动,富有情趣,描摹细节,刻画人物,意趣盎然,又是很好的小品文章。

《归田录》卷一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逾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归田录》卷一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我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石曼卿磊落奇才,知名当世,气貌雄伟,饮酒过人。有刘潜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曼卿为酒敌。闻京师沙行王氏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所饮过多,非常人之量,以为异人,稍献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谨。二人饮啖自若,傲然不顾,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传:王氏酒楼有二酒仙来饮。久之乃知刘、石也。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第三节  庆历诗坛新风

一,欧阳修的诗歌

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食糟民》: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节录)

《重读徂徕集》: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故乡飞鸟尚啁啾,

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

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

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

岩花涧草自春秋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八《唐崇徽公主手痕诗》云:右崇徽手痕诗,李山甫撰。崇徽公主者,仆固怀恩女也。……大历四年,始以怀恩幼女为崇徽公主,又嫁回纥,即此也。

《盘车图》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褒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高下曲直,横斜隐见,妍媸向背各有态,远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有数家笔,画古传多名姓失。後来见者知谓谁,乞诗梅老聊称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赀。朝看画,暮读诗,杨生得此可不饥。

《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罇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蔡絛《西清诗话》:欧公天分既高,而于古人无所不熟,故能具体百氏,自成一家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三:欧公作诗,盖欲自出胸臆,不肯蹈袭前人。

二,梅尧臣与苏舜钦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宣城古名)先生。宋仁宗天圣年间以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河南主簿,知襄城县等。皇祐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嘉祐元年(1056)任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都官。

《猛虎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茆叶黄。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村》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书  哀》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原籍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任蒙城县令等职,以范仲淹荐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于庆历四年(1044)被政敌借进奏院事件诬陷,受到削职为民的处分,寓居苏州沧浪亭。四年后病卒。

《吾  闻》

吾闻壮士怀,耻与岁时没。出必凿凶门,死必填塞窟。

风生玉帐上,令下厚地裂。百万呼吸间,胜势一言决。

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

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

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北。

《淮中风浪》

春风如怒虎,掀浪沃斜晖。

天阔云相乱,汀遥鹭共飞。

冥冥走阴气,凛凛挫阳威。

难息人间险,临流涕一挥。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

危构岧嶤出太虚,坐看斜日堕平芜。

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

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夏  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独步游沧浪亭》

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春风知。

欧阳修对梅尧臣、苏舜钦的评价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石延年(994-1041)

石延年,字曼卿,又字安仁。累举进士不中。真宗选三举进士不中者授三班奉职,他就任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天圣四年(1026)知金乡县(今属山东)。后通判乾宁军、永静军,充馆阁校勘,迁大理寺丞。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汴京。

石延年是当时众口赞誉的奇才。性格豪放,读书不治章句,慕古人奇节伟行,好饮酒任气。做人有唐代李白的遗风,其诗在当时也很著名。早在真宗末年,西昆体盛行之时,他就和穆修一起以古道自任,提倡古文歌诗,追求一种新的文风和诗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都特别推崇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苏舜钦说他作诗是以劲语蟠泊气横意举,洒落章句之外(见《石曼卿诗集序》);范仲淹说其诗气雄而奇(《竹庄诗话》引);朱熹则说是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

《丛菊》:风劲香逾远,天寒色更鲜。

《筹笔驿》: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

《金乡张氏园亭》: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这些诗,从艺术上看完全不同于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而为后来诗人开示了一种新的艺术途径,所以欧阳修等人推崇他,并非出于偶然。

古松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代意寄师鲁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山河损桃李。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眉黛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

三,庆历诗坛新风

经过欧、梅、苏等人的努力,庆历诗歌终于冲破了片面模仿唐诗的藩篱,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初步奠定了体现新时代士人群体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的新诗风。

第四节 曾巩和王安石

欧阳修倡导诗风和文风变革,提携并扶植了一批文学后进,如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他们连同欧阳修本人,在古文方面与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累官至中书舍人。他以古文著名,在宋代古文家中,曾巩文章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但成就则不及欧文。他以议论和记叙性文体见长,议论文见解平正,思致周详,结构严谨;记叙文条理清晰,文字委曲舒缓,风格典正古雅。名作《墨池记》以议论融入记文的写作,最能代表他的风格。

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王安石年轻时即有大志,后受宋神宗重用,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推行新政。熙宁九年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古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长于议论,文风果断、利落 ,有老吏断狱之评。

王安石诗也有很高成就,是北宋诗歌四大家之一。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  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杏花》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刘敞1019—1068

《微雨登城》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俞紫芝(?—1086

《宿蒋山栖霞寺》

独坐清谈久亦劳,

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

猛虎一声山月高。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大讲义:第三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发布于2024-01-17 23: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