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除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除夕的美好寓意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这个夜,中国人管它叫除夕。以新易旧曰“除” ,昼夜交替曰“夕”。

除夕就是旧岁到此夜为止,明日早起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是旧岁与新年的神奇相交,一年忧喜今宵过,一元复始明日新。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辞”告别旧岁,以“迎”拥抱新春。








除夕 ·来历


除“夕”,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又叫“岁除”,意思是“除旧岁换新岁。”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夕”的四角猛兽,每逢冬季,它便会为了寻找食物去附近的村落大肆破坏,居民不堪其扰。

 

后来,有一个叫“年”的孩子,说“夕”害怕红色,只要村民在大门外悬挂红色的布条,它便不敢入内。

 

除夕傍晚,这个叫“年”的孩子只身将“夕”引出,村民将刚刚收割的“竹节”扔进火堆,火堆立刻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将“夕”吓跑。

 

于是每年的腊月三十,人们都要准备爆竹来驱赶“夕”,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物件来除“夕”。

 

如此,便可让“夕”一整年不再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是一个告别过去的好日子,希望你能够“除”尽内心烦恼,邂逅一年顺遂。




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


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年夜饭的习俗。南朝梁宗懔于《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团年饭、合家欢,是家庭一年到头最看重的一顿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欢聚和亲情。


年夜饭是很讲究的,每一道菜品都要有吉祥的寓意。首先要有凉菜、热菜。


热菜要有鸡、有鱼,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这条鱼不能在除夕夜吃完,一定要留下一点,才全了这句吉祥话的好意头。


其次,花样上要有炒、有炸、有蒸、有煮,以示对新年的重视,期待来年生活富足。


再者,数量上也讲究,家里人数不多,可以做五个或六个,寓意“五经魁首”“六六大顺”。家里人多,也可以做九个十个,寓意“长长久久” “十全十美”。





除夕夜,北方人一定要包饺子。包饺子看似简单省事,实则讲究更多。饺子皮是月牙状象征着“阴”,饺子馅圆滚滚的象征着“阳”。


给饺子捏上十二道褶,象征这一年的十二个月,都能安宁调和。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寓意“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有人说:人生是相互失去,是望着彼此背影渐行渐远,但除夕夜一刻团聚足抵一年离散。


团圆饭,吃的是人间的清欢无常,守的是一份期待已久的人间团圆。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祭祖

据民俗专家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请加小编微信

经销纯天然檀香 蜂蜜 蜂王浆

俄罗斯奶粉 咖啡 糖果 面粉 罐头





请您点看更多好产品

          若喜欢,请点点赞在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传统节日: 除夕发布于2024-03-09 2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