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左右,女人的平均寿命79岁左右。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大概也就这么长了。罗曼·罗兰在她的文稿中写道:“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我们都是人生铁路上的一名游客,可以回头看但绝对没法回去,从呱呱落地到初成少年,从叛逆青年到走进社会,成为人海中的一颗沙粒。
三十到四十,四十到五十,十年十年的过着,一直到我们的终点站,下车三十回家。
俗语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人生如此现实,你是否认清自己了呢?


一、三十不发


“发迹”之象,起于微末。三十岁,是该大展拳脚的时候,如果此时你还没有发家,其实也是正常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现代三十岁没有成家立业的人大有人在。
在中国年龄谱中,三十岁属于中青年一类。很多人刚从青年走向中年还未适应,依然沉浸在青年人的“沾沾自喜”中。




殊不知,年轻早已无法成为我们的资本。接下来,生活将推着我们加速移动,各种压力扑面而来。
发,不仅有“发迹”的意思,更有“发现”之意,意思是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
明朝弘治十八年,随着朱厚照登基,一个最混乱的朝代由此展开。然而就在这混乱的世道里,一位伟大的哲学者开始崭露头角,他就是王阳明,这一年他刚满30岁。
进士刚刚毕业的王阳明在朝廷做了一段时间翰林后,实在无法忍受刘瑾等人对朝政的祸害,便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皇帝当然是没看到,但刘瑾却看到了。于是乎,王阳明开始了自己的贬官生涯,短短三年间直接一贬到底,成了龙场驿丞。
流放的过程中,王阳明一直在思考,在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遭到排斥?难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都是错的吗?
最后他想到了答案,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关键在于无法执行,也就是说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想清楚之后,三十三岁的年纪王阳明“发”了,虽然他没发财,但他发现了一个真理,一个属于全天下所有人的真理,我们称其为:《王阳明心学》。
我们显然做不到王阳明的程度,我们唯有做的就是“发现”,用自己的感官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要被世俗约束,因为人的一生并不长久,迷茫太长,自由的时间就短了。



二、四十不富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金钱乃身外之物”,奈何这是一个物质社会,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只能遵循大自然最本质的法则——优胜劣汰。
优秀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反之,不优秀的人只能捡别人剩下的。现实很残酷,到了四十岁,如果还没有一份家业,恐怕只能沦为他人笑柄。
除了物质上的富有,四十岁精神上同样也要丰富。在当代人的紧凑的大环境下,除了工作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过得久了,人的精神不免逐渐麻木,以至于失去自我。
想要不被生活吞没,只有一个办法,学习。无论在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放弃学习、放弃充实自我。
学习不仅会让自己精神更加富有,更在于通过精神来影响现实。因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总是充满机遇;反之随波逐流的人生,就会充满着各种不测与不安。


三、五十将来寻死路


到了五十岁,再回首看看自己度过的半生,你会发现自己走过的路已经相当长了。
忆起往事,画面闪烁,你看到了自己蹒跚学步的样子,看到自己意气风发的样子,看到自己家业有成的样子。
回到现实,展望未来,如果此刻的你不早做打算,没有一笔可观的存款,那么将来的你一定是悲催的样子。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孩子将来赡养自己,你会活的很不体面。
为什么古代皇子在老皇帝未死之前从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知道,老皇帝依然是皇帝,手里有兵、有钱、有人,想要踩死他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
日常生活虽比不得皇宫中的残酷斗争,但若将来孤老,手上干干净净,只能指望孩子供着,孩子若孝顺也就罢了,若不孝顺呢?一辈子的风光在晚年被彻底终结。


结语


人这辈子免不了沉沦,乃至失去方向,关键在于迷途知返,及不及时无所谓,剩下多少时日也莫要去管;
古人尚有“秉烛夜读”,今人为何不能为自己的晚年奋斗一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俗语“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到50岁是什么结果?中年人值得深思发布于2024-03-12 1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