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爱江山、爱美人的居多,爱看书的却不多见。嗜书如命的,就更少了。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皇帝中“嗜书如命”的典范。

       赵匡胤也不是生来就爱看书,他“少时重武轻文”,直到20多岁以后才开始爱看书。赵匡胤刚出道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他投奔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随军南征北战,得到多次提拔。而后又得到周世宗柴荣的进一步赏识和倚重。可以说,赵匡胤是后周开疆拓土的主要将领,可他行军途中,都是手不释卷。

   有一天,有人向周世宗柴荣举报,说赵匡胤攻下一个城池,搜刮了几车金银财宝,正拉着往回走。皇帝马上派人严查,把几辆车翻个底朝天。结果发现,车上装的都是书。周世宗由此对赵匡胤更加赏识。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后来又灭了后蜀、荆南等国,他都把这些国家的藏书拉到开封,存在开封国家图书馆。灭国存书的惯例,甚至延续到北宋第二代皇帝赵光义。
     
皇帝爱什么,什么就兴旺发达。北宋刚建国时,宋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共藏书一万两千卷,后来达到8万卷。理政之余,赵匡胤经常派人到图书馆取书阅读,读到的知识、思考和问题,不时在朝堂和大臣交流探讨,常把文臣武将问得脸红脖子粗。但图书馆馆长总对答如流,旁征博引,无所不通,令赵匡胤和大臣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之所以如此,图书馆长当然也有自己的“秘诀”:皇上借什么书,都让人悄悄记下书名,他马上找来,仔细、快速研读,烂熟于心,所以能在朝堂上有问必答,大显身手。
       
赵匡胤灭了其他国家,除了接管藏书以外,也和中国其他封建皇帝一样,把亡国皇帝后宫的美女照单全收,放到自己后宫。有一天,赵匡胤没事在后宫转悠,偶然发现一位后蜀来的宫女,她用的铜镜后面写着几个字:乾德四年制造。这一年恰好是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看着这面用旧的镜子,赵匡胤很疑惑,宫女也说不清。
   第二天上朝,赵匡胤就召集几个宰相、副宰相询问,包括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谁都说不清。只得请来翰林学士询问。饱读诗书的翰林学士说,四川曾有两个蜀国,前一个灭亡的蜀国,用过乾德这个年号。赵匡胤一听这个,像吃了苍蝇一样。当初定这个年号,他曾经叮嘱宰相们起个历史上没有的,竟是这么一个短暂的亡国年号。赵匡胤把几个宰相臭批了一通,批他们脑袋空空,无知贫乏,严令以后勤奋读书。
      
从此,宰相赵普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钻进书房苦读。但还是有人背后贬低他读书不多。博览群书、博学多识的赵普故意讽刺:“我用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统一天下,用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稳定天下”。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两朝宰相“半部论语治天”的由来。
       34
岁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中晚年嗜书如命,开创了学习型社会先河。他对文臣武将严令要求,宰相身体力行,其他官僚自然不敢怠慢。读书热成为北宋、特别是北宋早期的一道风景。

   赵匡胤出身武将、官宦之家,成长于五代十国战乱年代。他跟后周郭威、柴荣两个皇帝学会了战场征战、开疆拓土,自己又亲身经历了黄袍加身、武力统一天下,也看到了五代十国时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的朝代快速更替。为了稳固大宋江山,他知道,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以马上治天下。必须训导文臣武将要知情达理,遵从君臣之道。书读多了,利于恪守“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天理。

   赵匡胤因爱书而喜欢爱书的人,喜欢学识渊博的人,喜欢重用文臣学士,深深影响了整个宋朝的选人用人,改变了封建官场的人文气象。赵普,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辙,苏轼,寇準,韩琦,文天祥等,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长于文墨、善于理政的文人,被任为高官,大宋官场增加了封建王朝少有的文化气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嗜书如命“的赵匡胤发布于2024-04-27 1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