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


学王阳明语录(三五):




万事善恶凭心论





今日学习王阳明《传习录|第三十四节,此节原本与上一节为同一问题,专门阐述朱熹所讲的“心与理”究竟是一还是二的道理。

因王阳明解答此问题时,特别提到八个字,“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极为重要,故而单独列为一节,以作深入学习。

在上一节中,王阳明告知陆澄,心与理本为一体两面,二者本是一体,与“知与行”的道理相同,分开理解便是“文义穿求”,合二为一理解,就是“学为圣贤”,其义深远,其味无穷。

本人“岚林谷”(微信公众号),先依据所学内容,仿写一首七言律诗,《万事善恶凭心论|:

人心本体存光明,善恶之别一念生。
恶者之心因欲阻,失其本体意难平。
良知指引行无咎,正念常怀道自兴。
万事纷纭皆可论,修身立德世情盈。


虽是无师自通,随手搓出的“三言两语”,却也能表达其意,即人心原本善良,道理原本清晰,心存善念,便一片光明,而善恶的区别只在一念之间形成。

恶人之心,因人欲的阻碍,失去了其原本的本体,内心难以平静。良知能够指引人的行为,使人没有过失,常怀正念,道德之道自然会兴起。世间万事纷繁复杂,都可凭此道理论断,通过修身立德,世间的情义也会更加充盈。

这几句话重点强调了人欲对人心的影响,以及修身立德的重要性。

接下来阅读原文,仅有两句话: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但从内心的角度,却蕴含深刻的哲理。

“或曰”意为“有人说”。

由于这部分《传习录|,是陆澄记录整理的,出于时代背景的需要,也是对师徒二人的保护,省去了评议的当事人。

显然,这种“或曰”“或问”,有《论语|编纂者的遗风,是记录整理者对发问、发言人的一种保护,这些发问、发言的内容,通常较为“敏感”,多数是在挑战师尊的常见观点。

以此处的“或曰”为例,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反复阐明“心即理”的道理,而这位发问者偏偏要挑战一下“心即理”,既然天理自在每个人心中,为何有的人为善,而有的人为恶呢?

王阳明的回应仅有八个字——“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此语实具深意。

针对这八个字,不得不提一下早晨的见闻。本人“岚林谷”在某群中看到,一个人总是发布一些“高大上”的社会问题,蓄意炒作,心中极为不满,屡次提醒无果,遂想予以训诫。

后来一想,还是罢了,与他可谓八竿子打不着,唤醒一个装睡的人,抑或当作死去的人,又何必呢?于是将这份感慨留于文中!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许多人喜爱出品一些“分裂性作品”,于好玩之中,却不知不觉暴露了自身特定方面的人性弱点。

一眼便可看出,那人内心存有某种私欲,热衷于带节奏!从早到晚,盲目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主观臆测,越位定调,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这都是“德不配位”的表现。

纵观前前后后,拉出“清单”一看,不难发现那人诸多善意的背后有“猫腻”,总是打着“扬善”的幌子,刻意揭露“社会的短”,掀开他人的“遮丑布”,挑“蛋中的刺”,无形中助长歪风邪气,实则是一种恶!

如今流行讲“网络水军”,诸多越位的行为都构成了网络“软暴力”,作为新媒体人,或网络爱好者,或段子手……应深知网络无隐私,亦无法外之地!

净化网络环境,人人有责!莫整日围着“茅厕”转,动辄掀开“茅式板”!应授人玫瑰,以花引蝶,芬芳世界!

本人岚林谷的用意乃善意提醒,同时希望读者勿对号入座,勿跟风评议,好话放在心中,心存光明!

回归本文,王阳明讲“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无意间道出了两层意蕴。

第一层意思是,当人心的本体被“人欲”蒙蔽时,“天理”的作用便无法充分发挥,便极易做出荒唐之事。

第二层意思是,当人们在客观上定义某人为“恶人”,或者“恶之欲其死”时,没准也是失去了自己心体的“本体”。这也是本人岚林谷不轻易评议世事的原因所在。

当年,子张向孔子请教“崇德辨惑”的问题,孔子为“惑”下了一个具象的定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

为何会有“惑”?

爱时是一个样子,恶时又是一个样子,此时是一个样子,彼时又是一个样子。说到底是不够全面,是“分别心”在起作用。

孔子讲自己“四十而不惑”,到了一定的年龄,见得多了,心智也成熟了,看问题全面了,那种极端的“分别心”的影响也就小了。

如今,当人们对网上某个并不真正知情的事件感到义愤填膺时,大概率便是在“惑”,大概率甘愿做一个吃瓜群众。

这种情形下,不妨想想王阳明讲的“恶人之心,失其本体”。以圣贤的思维方式,将自己代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一是想想“圣贤处彼,当有何为”?
二是想想“我为圣贤,又能如何”?


经一事,若不长一智,不如学学子路“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经一事增长的那点智慧,若未能用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便恐惧于自己又有新的见闻。

本人岚林谷认为,王阳明这八个字,与佛学讲的“去五见惑、五思惑”的观点是一致的。

2024.4.25日晨
全文1968字

附:回应老连长关爱,撰小文,表感恩!



《连队情,连长恩|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存在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那便是连队时光。

往昔的北山军营,一半留存于相册之中,一半深藏在脑海之内。然而如今,仅有新式的军营依旧伫立那里,而我却已无法再度踏入!偶尔,只是悠然小酌,怀想往昔。

战友情,恰似一壶历经岁月沉淀的陈年老酒,伴随时间的累积,愈发浓郁醇厚。

而老连长,更是我心中难以抹去的印记。他的情谊,让我历经三十余载才领悟孟子那句“观海者难为水”的深意。与他的相识,犹如几世累积的福缘。

那年,我市共有 98 名士兵,我是最后一个报到的,却幸运地成为第一个被分配至五连的士兵。曾经,我疑惑上天似乎为我点亮了一盏绿灯,使我明白了何为“仁”,何为带兵的“仁义”。

于新兵连中,老连长乃是我的连长。而下连队后,命运仿佛又为我开启了另一盏绿灯,我进入了装甲排。那时的我,深感自己“无比珍贵”!在这世间,飞行员和坦克员堪称最为“尊贵”的兵种,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不仅是运气使然,更是缘分所致。

无论是在新兵连,还是在五连,我始终为何连长的“口令”所折服。他的威严与果决,让整个连队都充溢着力量。每当忆起《大决战|的拍摄场景,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而“万元连队”的招牌,更是让我倍感自豪。

北山军营的梧桐树,四季更迭,而老连长的印象却毫无变化。他仿若那棵梧桐树,坚定地扎根于连队,为我们遮风挡雨。

我感恩老连长,感恩战友们。是他们让我知晓了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互助。在这个充溢着正能量的连队里,我学会了坚韧与勇敢。

这段历程,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朗朗上口,百读不厌。它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现今,我虽已离开连队,但那份深厚情谊,却永远不会消逝。我将永远铭记那段时光,铭记那些陪伴我成长的战友和敬爱的老连长。

(2024.4.24日夜)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王阳明语录(三五):万事善恶凭心论发布于2024-05-05 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