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讲王阳明的故事(25):



心如明月照大江




今天,继续学讲王阳明的故事,第二十五回:


不动心念如是观,

排除万难战沙场。

无官隐居一身轻,

心如明月照大江。


上一回,讲王阳明为南昌百姓安宁,智斗宦官张忠兵团,反对皇上朱厚照搞形式主义,在个人名利面前,风高亮节,不与人争,终于又一次战胜邪恶势力,心存光明。


话说正德十五年,即1520年,八月下旬,朱厚照起驾回京,江南迅速恢复生气。南昌自皇上南巡,遭受了一年的罪,此时王阳明长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天下之大幸,南昌之大幸!


一个月后,皇上回到京城,正式宣告,王阳明已完全脱离了张忠团伙的影响,从一个处心积虑地构陷谗诬中,全身而退。


王阳明举张的“人在事上磨”,这磨来磨去,他的心学思想也磨出了大文章。从“格物致知”,磨到“知行合一”,再磨到“存天理去人欲”,一次又一次打磨,终于磨出极品,磨出了心学的“天花板”,正式发展到“致良知”。


“致良知”并不难理解,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知道什么善?什么是恶?所谓“致”,就是使用如何分辨善恶的能力,去引导做人处世。


但是,这里的“良知”,与孟子所谓的“良知”不同。孟子所谓的“良知”,纯粹立足于人的情感和道德上,例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都属于道德的范畴。


而王阳明提的“良知”,则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增加了“智慧”的概念。所谓“智慧”,就是指人类史上的一种执行力,用王阳明话说“知行合一,而朱熹的理解是“先知后行”。


所以后世对智慧,有一个时尚的定义,即“文化进程中独创的执行力”,进一步证实了王阳明的实践是正确的,“知行合一”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先进的。


王阳明的先进理论思想,告诉人类要有良心,不断发现它,这才是良知,知道了就要马上行动,如果这样,可获得一种如如不动的心态,如大山一样如如不动,有大爱;可获得一种排除万难的执行力,这就是智慧。


一个人一旦掌握这种智慧,就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如王阳明在江西剿匪过程中,在平定朱宸濠叛乱中,每次都是把握了事态的主动权,完全牵着敌人鼻子走。


尤其在应对张忠等小人团伙的构陷中,全身而退,毫发无损,除了一点运气与机缘外,靠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是如如不动的良心,二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即“知行合一”的执行力。


正德十六年,1521年秋天,49岁的王阳明,处理完朱宸濠叛乱之事,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五年的故乡,开启省亲之旅。


话说当时,王阳明被钱德洪等余姚74位本地名仕迎拜为师,创办了龙山讲会,并亲自写《中天阁勉诸生|,书于壁上。从此,王阳明自称“泉龙山主”。


回到余姚,王阳明看到了75岁的父亲王华,老态龙钟,想起祖母岑氏已去世一年多了,百感受交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话说另一边,朱厚照回京途中,因德不配位,一时兴起,在淮安清江浦,竟然玩起捕鱼的儿戏,不慎失足落水,自此引病在身。回京后又一度纵欲过度,从此一病不起。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荒唐的朱厚照驾崩,一生落幕,享年31岁。因朱厚照一生无后,没有子嗣,在张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主政下,选出了兴献王朱佑杬次子朱厚熜继承皇位,封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登基后,大刀阔斧,进行朝政改革,一改明代王朝的乌烟瘴气,迎来海晏河清的日子。


这一年,也就是1521年12月19日,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王华,75岁生日。王府上下高朋满座,一派喜气洋洋。当生日宴席进行到高潮时,朝廷的圣旨抵达王府。


嘉奖王阳明平定叛乱有功,相当于平反的意思,这是对王阳明功绩的肯定,特别加官晋职,封为光禄大夫柱国,还兼两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


虽然是一份“迟来的爱”,但身为前朝礼部尚书的王华,开始忧患起来,他告诫儿子王阳明,不要高兴太早,因为“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幸,又以为惧也。”


听了父亲的话,王阳明醍醐灌顶一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盛极必衰的道理,亘古不变,让王阳明心学更加坚定了一步。


嘉靖元年,1521年,九月。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王华去世。自此,49岁的王阳明一边守孝,一边开始讲学生涯。


期间,王阳明心学的体系最终成熟了。


如果说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基调,那么后来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则是探索的方式,而“致良知”也就成为了阳明心学的灵魂。


王阳明的心学,从此进入了一种“超狂入圣”的境界。所谓的“狂”,并不是狂妄,而是在相信真理的前提下,时时刻刻坚持真理、践行真理,对其他与之无关的事,概不在意。


凡事玩进去了,就是道。王阳明曾对弟子们说:


确信人有良知,可辩证是非,若按良知为人处事,心情非常愉快,甚至会养成一种狂者的胸禁,即使天下不理会,心里也特别自信,因真正的良知,会告诉一个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更不必畏惧。”


王阳明此话一出,被无数后人借鉴与引用。


如金庸先生写《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在光明顶,只身对抗六大门派时,有句经典的台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后来,这一句也成了《九阴真经|的口诀。


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说明如如不动的强大的内心。


世上武功拼到最后,比的是谁内力浑厚,而最强的内力就是一颗强大的心,不动之心。


关于不动之心,古人很多诗词都有描述,比如: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等等……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多数人,被太多欲望遮蔽了良知,自以为是的,在世界里沉沦,比如那些“抖音”人生,不堪入目。


综观古今哲学思想,不难发现,一个人只要超脱不了物欲,就难以实现心灵的自由。


人要解脱,就要明白这点,需要读很多书,走很多路,需要修炼一颗不动之心,才能觉悟到“心外无物”,“心则理”的境界。


王阳明的讲学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嘉靖二年,1522年,6月21日,一道圣旨下到王府,命王阳明进京面圣。


王阳明告诉弟子们,新帝登基,朝野风气面目一新,此时召我,必有深意。


弟子们对朝野,都十分了解,对王阳明深表担忧,因为当官,是一种高风险行业,水很深,并非一平浪静,有时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凶涌。


王阳明告诉弟子们,放心,自己没有什么“官瘾”。同时也告诫弟们,为官切勿有瘾。


因为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而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要你不作为,是要你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正如老子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看清门道,知道忍界,尤为重要。


王阳明,心如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一份炽热,一份坦然,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嘉靖皇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宣召王阳明进京?王阳明又将踏入怎样的一个是非名利场呢?


关注公众号“岚林谷”,看下文分解!


2024.3.18日晨

全文2762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讲王阳明的故事(25):心如明月照大江发布于2024-05-05 2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