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讲王阳明的故事(17):



圣人无名心光明




今天,继续学讲王阳明的故事,第十七回:


人心洁净如明镜,

物来物去照万景。

功名不要刻意求,

圣人无名心光明。


人心应如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功名不要去刻意追求,因为庄子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读王阳明的故事,就是不懈努力,尽最大的可能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竭尽所能做善事,做正事,做好事,把好事做好,做个热火朝天,做个滴水不漏,水到渠成,如此建立功业的机会总来,不必问结果,因为任何结果都是心念变化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上一回,说到王阳明接到三浰匪寨被肃清的消息后,便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王阳明累倒了,说来也好理解,从正德十一年九月,即1516年,44岁的王阳明上任南赣汀漳九府巡抚,到正德十三年三月彻底平定匪患,总共才一年半的时间。


这期间,王阳明真可谓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始终坚持与贼匪斗智斗勇,常常以人民为中心,思前想后,抚众安民,除此之外,还坚持传道教化,热心关爱下一代成长,关注天下正义潮流的发展。


依照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磨励出的是经验,是验证心念的践行,是格物的本质。通俗讲就是做善事,为善除恶,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崇尚生命,歌颂英雄,看破生活而热爱生活。


而事在心磨,磨励出良知,一个人应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分得清什么善,什么是恶,什么时候是善,什么时候是恶,什么情况下善为恶,什么情况下恶又为善?


如此,就可以明白“功名不要刻意求,圣人无名心光明”的真正内函!


话说上一回,王阳明布局下套,诱悍匪头子池仲容入室,然后暗作手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除掉了为害数十年的土匪。


后世人对王阳明为何要用卢珂,而要除掉池仲容不理解,为什么这两人同为悍匪投诚,结果却完全不同?


因为池仲容的心不纯洁、不忠诚、不可靠,必须惩除,而且要不择手段的铲除,千万不留祸根


这也说明,人生的结果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世仕途,学做卢珂,还是学做池仲容,全凭自己选择!


王阳明大战告捷,因为动心过多,急血上攻,导致气血攻心。这对为官高位的一种警示与提醒,身体受之父母,必须放在第一位。


王阳明致力于心学,自从格竹子格出病来之后,一直身体虚弱,甚至躺到石棺里,面对死之而觉醒。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王阳明初登战场,又连中两枪,身体底子本来就不厚,当池仲容的头颅落地时,也许晕血的原因,导致王阳明心里不是滋味,那根长久以来一直紧紧绷着的心弦刚一松,身体内积攒的虚火就瞬间迸发,导致肺疾再次复发。


经大夫及时诊治,三个月后,王阳明得以康复。王阳明认为,再这么干下去,可能这条命也得达上,自己的身体,他自己最清楚!


于是,在正德十三年三月四日,即1519年,47岁的王阳明向朝廷呈上了《乞休致疏|,打算卸任归乡。


按道理讲,王阳明出色完成皇帝交给的艰巨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成绩显著,朝庭上下有目共睹,如此累得半死,请求休退,理所当然。然而,皇上不批。


这就是王阳明“人在事上磨,事在心上磨”的写照,也是皇帝与圣人的心境与人性的写照。


其实皇帝不批,另有原因。促进这个决定的人并不是那些奸佞小人,而是启用王阳明的伯乐,兵部尚书王琼。


对朝庭宫斗中的那些腐儒来说,王阳明退休是求不得的事,很多人正害怕王阳明借着剿匪的功绩进入权力中心,从而对自己构成威胁。


更重要的是,明朝的那些事,那些腐儒都是朱熹的信徒,在他们看来,王阳明的心学简直就是异端思想!


作为伯乐的兵部尚王琼,并不是不心疼王阳明,只是王阳明赴四省剿匪,是他精心安排的,涉及到朝政长远发展,万事才开了一个好头。


作为兵部尚书,一个地方的匪患,对他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他真正担心的是盘踞在江西多年的宁王朱宸濠。比起朝野的争论,倒是王阳明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更值得大多数人去关注与思考。


王阳明接到朝廷“不准退休”的消息后,深深叹了口气,这意味着他自己又被套进去了,套进了更深的历史的旋涡之中。


王阳明的弟子对此,大多数不理解,问他经略四方的志向去了那里,这么好的机会,却要选择退居?


王阳明一席话,语重心长,别有风味。他说,想建功立业是没错的,但一直想建功立业就是大错。这就是《周易|中讲的“德要配位”,步子大了要等一等灵魂。


王阳明对此,还特别对弟子解释一番。


他的原话是说:“人心应如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功名不要去刻意追求,庄子所谓‘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也。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建立功业的机会总来找你。”


个人“岚林谷”把这段话写入篇首的“四句偈”中,觉得深受感悟,常常保持致良心,做善事,做正事,做好事,做该做的事,不必考虑结果,很多时候,好事情都会回到面前,这也是个人“岚林谷”证实过的。


王阳明的意思是“一时的英雄”,不是他自己追求的,自己追求的是做圣人,平乱剿匪只是一个临时的差事,而传播心学才是正业。天下人心若是正了,则是从根本上去掉了心贼。


朝廷虽然没有同意王阳明退休,但是也非常体谅他,给了他一个长达半年的休假。


所以在正德十三年上半年,王阳明一边休养着身体,一边与弟子们在赣州书院一起研习讲学。


期间,有弟子主张对王阳明剿匪经验进总结,类似出书,出个人传之内的刊物,大概想请王阳明写个《序|什么的。


王阳明认为,剿匪一事是对心学的一次验证,“致良知”对于个人而言,所做的一切无愧于心。对于民众而言,王阳明无私欲贪欲。对于匪徒而言,王阳明始终不放弃真诚的教化引导,也不放弃朝廷的恩威震慑。当私欲摒去,天理自存,匪患自然也就灭了。


弟子们恍然大悟,觉得平日里那些抽象的道理,一时变得如此有生机。


王阳明饮了杯酒,进一步解释道:


任何一件事如果单靠某一个人独坐冥想,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想出一个周全。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炼,而且做事的时候要忠于良知,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便是“知行合一”和“存天理,去人欲”的道理。


个人“岚林谷”认为,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没有最好的文章,只有人最喜欢的文章。一个人如果始终坚持:


早起,给精力充电,

运动,给身体充能,

读书,给情绪滋养,

冥想,给心灵减负,

写作,给思维升级。


这就是旺自己的最佳方式!正如王阳明所言“儒释庄老皆为我用,这就是大道”。


对于王阳明以上的话,后来清代的康有为曾说,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因为王阳明心学是一门教人用心的学问。“用心”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而进行全方位思考。


个人“岚林谷”认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像王阳明所说的,理在心中,用了这个理,就必能成事。


王阳明就是一直在用心剿匪。决心要消灭土匪,他就“用心”地用诈术和战术消灭土匪。后来想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他就“用心”去研究行政建制和教化百姓。因为他的使命感告诉他,灭匪不安民,斩草不除根,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


个人“岚林谷”在学讲王阳明的故事时,一直回荡着公元前七百年的季梁说的“忠于民而信于神”这句话!读懂了,也许离圣人不远了。


正德十三年六月,在王阳明讲学传道渐入佳境的时候,兵部尚书王琼以朝廷的名义给他下了一个命令:派王阳明即刻前往福州去处理一起名为“进贵”的军官叛乱事件。


随后,王琼又以私人的名义给王阳明写了一封信,写道:“进贵之事乃障眼法,勿必在意,留你江南的缘由贵在南昌城。”


王阳明当然懂得这个大贵人的意思,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在当地,朱宸濠造反的传言由来己久,条件并不成熟。王阳明认朱宸濠根本不具备做皇帝的脑子!


然而,王阳明此次判“有误”,农历六月初九他接到命令,从赣州启程后,并没有直奔福建,而是选择绕道丰城,理由是他要先回家为祖母奔丧。


没想到,宁王被逼急了!”农历六月十五这天,王阳明还没走到丰城县,就接到了朱宸濠造反的消息,于是调转船头,直奔南昌。


在人生大海中,这艘满载着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船,一路上劈风斩浪,又一次把王阳明送上了最荣耀的巅峰,也把他推到了众人望尘莫及的圣坛,更把他送进了诬陷谗诈和生死考验的漩涡!


六月十五的夜,乌云滚滚,不见星月。


王阳明一叶小舟,鼓满风帆,逆流直上,火速奔赴南昌的战场“救求”!


这场“大火”能救下来么?


欲知后事如何,关注公众号“岚林谷”,看下文分解!


2024.3.10日晨

全文3279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讲王阳明的故事(17):圣人无名心光明发布于2024-05-05 2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