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



学王阳明语录(三二):




一看就明的秘诀





今日学王阳明《传习录|第三十一节,主要讲陆澄问王阳明,看书看不明白的秘诀是什么?


读书若能做到心里明白,这是真正的对心体的滋养,比风水的力量强百倍。


还是老规矩,先根据原文内容,学写一首七言律诗,《读书以滋养心体为明|:


文义穿求意未明,旧时学问亦难精。

群书纵览虽明晓,心体无修亦枉行。

反己深思方得体,通经彻悟始知英。

道存心体读书妙,养性滋仁万世情。


这三言两语中,围绕王阳明先生所言,强调读书不仅仅是在文义上穿求,更重要的是要滋养心体。只有通过反观在自心上的体会是否得当,才能真正通悟道理。


最后指出,心体明即是道明,读书以滋养心体,方能达到养性滋仁的境界。看一眼,就心如明镜,能见万事万物。如佛所说,开佛眼,能洞见一切,包罗万象,既是有形有色的也可以看得见,无形无相的也可以看得见。


下面,读原文如下: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

“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

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

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

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

此是为学头脑处。”


此段原文很重要,若读懂了,不得了。

个人“岚林谷”认为,比上好的风水强一百倍。


原文意思是:


王阳明帮助陆澄解惑!陆澄问王阳明:读书读而不懂,应该如何办?


王阳明先生解释说:


之所以读不懂,主要是因为死扣文义。


如此,倒不如去学程朱的学问。他们看得多,解释也通。他们虽然讲得清楚明白,但终生还是无所得。


应该在心体上下苦功夫,大凡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须返回自身,在自己心上体会,这样就能通。


四书、五经说的就是心体,也就是所谓的'道心’,体明即道明,再无其他的了,这正是为学的关键所在。


通过从古今文两个方面研读原文内容,一看就明白王阳明讲什么呢?


个人“岚林谷”认为,王阳明讲的秘诀就是,像圣人一样,追求“下学”。


他说:“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即使是在过去,只有少数圣人才有机会“立言”;即使圣人所说内容,已经极尽精深微妙,对于后人而言,这都是“下学”。


这与《金刚经|中讲的一样,“佛无定法”“法不可说”,圣人之学,是历史条件限制的,特定的环境造就特定的风水。其中的玄机,如老子所言“玄之又玄”,又如《易|的“一切都是变幻的”的,尤其是“不变也是一种变”变。


所以,王阳明认为只有“下学”功夫到位时,才可以抵“上达”之境。


正如孔子所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不埋怨上天,不责备他人,我学习知识而通达天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孔子认为,当一个人不为别人所了解时,不要从他人身上找原因,而主张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归纳起来就是重于责己。这是王阳明万事从心上求,心外无物的由来。


综观如今,时代变了,其实质是人心变,变得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人欲空前的多与大”。“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正逼近于,人人有机会“立言”的时代,“胜者为王”,人人都可以出书,都在“胡说八道”,尤其是专家的“虚文盛行”。所立之言中,鱼龙混杂,少有极尽精深的微妙之言。


这种乱家,对于后世学者而言,有了“看书不能明”的现实问题,这是必然的。这是历史所能证明的。


在明朝也是如此,在宋朝更是如此。陆澄问王阳明此类问题,暗指二百年前的宋儒,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的影响,使后人对世道,越看越不明白!


陆澄所说的“看书不能明”,实际上是在求“明白晓畅”,还停留、局限于“下学”阶段。不会应变,不会践行与运用,称证道


就王阳明看来,属于朱熹为代表的旧学者,追求的“旧时学问”,这样的“下学”功夫,虽然可以将文字解得明白晓畅,却不能对学者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个“书呆子”,耍“把式”,只是形式主义。个人“岚林谷”认为,没有从心上去“真诚”理解,只在读书上下功夫,一切都是形式主义,根本谈不上活学活用,连一点仪式感没有,都是“假把式”。


客观来讲,正如王阳明强调的“知行合一”一样,“学与用”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两件事,问题是没有“学用结合”的意识,“下学”终是下学,很难“上达”。包括后来孙中山先生讲的“知难行易”。只有伟人讲的“在战争中总结战争”才是“上达”


进而言之,王阳明时代,并由王阳明向上追溯一千多年,人们所读的书,几乎不出《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说到底聚焦于“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人生学问,这样的学问如果没有“自心体认”,终究都是没有价值的“虚套”。


唯有用心体认、实践,才能明道、悟道,从而行道。才能真正丰盈和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的问题,出离自己的困境。


在这段文字中,王阳明无意间,给出了一个可以高效阅读“四书五经”的方法,那便是放开对文义的“穿求”,在“自心体当”上下功夫。


这也王阳明悟道所得。传说王阳明病重之时,曾给自己打了一口棺材,夜里躺在棺材里,反复追问:圣人处“我”之境能如何?“我”处圣人之境又如何?


翻来覆去地体察、体会圣人的言行,踏踏实实地实践、落实圣人的心迹。如此,才有了王阳明著名的“龙场悟道”。


如此,再回到陆澄的问题上来,如何才是“明白”?陆澄讲的“看书不能明”,求的是什么样的“明白”?也许像朱熹后学者们,此时肯定明白。而此明白,非王阳明的明白。


据说,禅宗六祖慧能,开始悟道,并不识字,仅靠支离破碎听来的一两句佛经,便能悟道。


慧能悟道,靠的根本不是对文字、文义上的“穿求”,而是在“用心体当”,求一个“明得行去”,在内心里明了,在行动中又能行通,最后还能带来大立业,如此才是让慧能心窍大开、欢欣鼓舞的佛法。


今天的读书人,读起书来昏昏欲睡,愈是下功夫去读,愈是没有精神活力。


本来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读着读着反而变得暮气沉沉、老气横秋了。


说到底,是没有在心体上下功夫,没有从书中找到滋养来。


综合上述的学习,个人“岚林谷”认为,真正的“明白”,说到底就是找到自己心体的滋养,找到“源头活水来”!


2024.4.22日晨

全文2492字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在学习!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王阳明语录(三二):一看就明的秘诀发布于2024-05-05 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