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



学王阳明语录(二六):




惟精惟一的功夫




今日学王阳明《传习录|第二十五节,惟精是惟一功夫,怎样练成这番功夫,必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首先,学写一首七言诗《五行践精一之功|,増添一些文风气韵。


博学详问见识丰,慎思明辨自从容。

笃行不懈终有获,惟精惟一始见功。

精一之功靠力行,五行兼具韵无穷。

修身立业此途中,自在逍遥任西东。


初学这三言两语,主要围绕王阳明《传习录|的论述观点,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追求“精一”之功,以达到修身立业的目标。


下面,精读原文: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


'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


然非加春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春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

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

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

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

明善即诚身之功。

无二说也。


全方位翻译一下原文,如下:


陆澄问王阳明先生:“怎样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呢?”


王阳明先生说:

惟一是惟精的主意,

惟精是惟一的功夫,

并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个惟一。


精的部首为米,就以米来作比方!要使米纯净洁白,这便是惟一的意思。如果没有舂簸筛拣这些惟精的工夫,米就不可能纯净洁白。


春簸筛拣是惟精的工夫,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米纯净洁白。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为了获得惟一而进行的惟精功夫。


其他的比如:

博文是约礼的功夫,

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

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

明善是诚身的功夫,

除此而外别无解释。


个人“岚林谷”在学习本节时,查过些资料,王阳明所阐述的观点,多是溯源到孔子思想,是绕过了“二程”与朱子理学。


王阳明说为了“惟精”而求“惟一”的功夫


孔子有弟子五千,其曾子最为出名,比他独子孔鲤牛B,著书《大学|,后将孔子的孙子子思收为徒,子思著书《中庸|,后又带出孟子。


孟子的学生有公孙丑、万章、公都子、陈臻、高子、徐辟、乐正子、咸丘蒙、孟季子、陈代、彭更、万章、屋庐子、告子、桃应、充虞、周霄等,不足以多提。


从孔孟儒家思想来看,曾子的作用非常大。用其的故事来讲“惟精”与“惟一”的功夫,比较适当。


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被流传至今,可谓“圣人言”,今人时常提及是孔子讲的。其实不然。


曾子之所研究出如此《大学|问,与其“惟精惟一”的功夫分不开。传说,曾子晚年病重时,把自己的弟子、子弟都叫到身边,全心审视自的手,要求完好无损,这就是“惟一”的表现。


曾子认为,自己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终于算是有了一个交代,没有犯过大错,到最后手脚都是完整的、“干净”的。


对比之下,《水浒传|中讲的,梁山上有108将,多半是英雄人物,却不能像曾子那样,保持手脚以及身体发肤的完整,或者被刺了字,或者有了伤残。


作为圣贤而言,一生保持手脚完整这件事,是一件容易事。


先秦诸子编著的《尚书·大禹谟|,其中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大概只有敏感如曾子那样的人,才能真正体察到其中的危、微。


如果把握与发挥不好人心,难免陷入危险境地,不刻意发明古维护道心,极易执迷。王阳明由此领悟出“去人欲,存天理”。佛讲“六根要清净”与这是一个意思,就是“惟精”的境界。


所谓“无知者无畏”,孔子讲了过“三畏”,即“畏天地、畏大人,畏圣人人言,透过曾子的一生来看,一个人如果见不到危、微的人,是很难做到心怀“戒慎敬畏”的。


当然,明明看不到危、微,却要选择过曾子那样的人生,也是极为无趣的。用王阳明的话说“既然知不够”,又何必强求,强扭的瓜不甜,是很难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陆澄问王阳明,“惟精惟一”如何用功,便有此意。不是谁都有曾子那样的危机意识的,用今天心理学对人格的分类而言,曾子只能算是少数敏感的抑郁体质人群。对于天然的乐天派而言,曾子的忧虑几乎就是杞人忧天。


作为平凡人,看不到危、微,又该如何精进呢?这是今天读书的目的。


通过读《传习录|,就可发现王阳明的语录,非常巧妙,他以精米的产生过程为例,谈了“惟精惟一”的功夫。


他说,“惟精”就是精米的加工过程,具体而言包括舂、簸、筛、拣。比喻十分形象,又富有深厚的哲理。


众所周知,禅宗六祖慧能出道之前,就被五祖安排到舂米房做过几个月的舂米工,身体轻弱的慧能在自己的腰上绑了一块石头,用以增加体重,被后人称为“腰石舂米”。


五祖到舂米房,看慧能时问“米熟了没”,米舂好了没。慧能答“米熟久矣,尤欠筛哉”,意思是说米早就舂好了,只欠名师点化了。


六祖慧能在舂米房的几个月,干的就是“舂、簸、筛、拣”的活儿,下的便是惟精的功夫,目的是“惟一”,得到纯然洁白的精米,得闻高妙玄深的佛法。


戏剧化的是,不管慧能见没见到危、微,危、微自他显现出对佛法领悟天才的那一刻起,便无处不在。


很显然,六祖慧能凭借他的“惟精惟一”之功,化解了诸般磨难,最后成为了不起的禅宗大师。


王阳明进一步阐发的“惟精惟一”之功,指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是为求“惟一”而下的“惟精”功夫。


以此类推,“博文”之于“约礼”,“格物致知”之于“诚意”,“尊德性”之于“道学问”,“明善”之于“诚身”都是相通的,都是为求“惟一”而下的“惟精”功夫。


综合上还观点,个人“岚林谷”认为,下“惟精惟一”的功夫,就是为了见“危、微”,才能便“戒慎敬畏”。


戒慎,是警惕、谨慎,去邪存诚。出自《中庸|


从这个“去邪存诚”,可知王阳明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含义,“危”在“人欲”中,“微”在“天理”。


所谓天理,老子讲“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易传|“天道左转,地道左转”,佛说“佛无定法”,“不可说”,非常微妙!


2024.4.16日晨

全文2491字

关于王阳明的重要的著作有:

《王阳明传|(燕山刀客著),

《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并

《心学的诞生|(郦波著),

《王阳明哲学|(蔡仁厚著)

《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著),

我读旧书《传习录|(王阳明弟子徐爱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王阳明语录(二六):惟精惟一的功夫发布于2024-05-05 2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