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讲王阳明的故事(26)



不惧风雨总是晴





今天,继续学讲王阳明的故事,第二十五回:

朝野权争耳不闻,
开坛布道传后人。
天泉证道四句教,
不惧风雨总是晴。


今天日出时间6:30分!早起吉时撞金钟,时来运转东方龙。谋事求财不费力,交易合伙大亨通。

学讲王阳明的故事,心如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一份炽热,一份坦然,一颗红心,心存光明。

上一回,讲嘉靖二年,1522年,6月21日,一道圣旨下到王府,命王阳明进京面圣。

嘉靖皇帝为何要召王阳明入京?

其中原由,确实是有一番曲折。

嘉靖皇帝,尚属幼年,仅13岁,1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推荐。但是嘉靖皇帝并不甘心服从于内阁的操控。尤其是,在迎接自己父母的礼仪上,嘉靖皇帝毫不让步,于是就和内阁对峙起来。

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认为嘉靖皇帝的帝位是从朱厚照那里继承而来,理应尊朱厚照的母亲为皇太后,而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皇伯。

但是嘉靖皇帝,则不是这么认为,坚持要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这就是朱厚熜统治下最大的政治事件,“大礼议”事件,一直持续三年。

由于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势力遍布朝野,嘉靖皇帝孤家寡人,难以匹敌,需要找个有能力的人,做帮手,于是就有了“王阳明被宣诏入京”这件事。

王阳明进入“权力圈”的理由很充分,思想开通,觉悟极高,心学思想影响大,军功卓越,声誉天下,人脉广泛,是朝野抗争“杨廷和内阁帮”的最佳选。

在智囊团的推荐下,朱厚熜大喜,天下正是用人之时,于是下旨给王阳明,要求他火速入京,并加以封赏,委以重任,不得迟疑。

王阳明启程之后,引起了“杨廷和内阁帮”的高度警惕。杨廷和立即下令内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王阳明,进入”朝庭权力中心”。

个人“岚林谷”,“杨廷和内阁帮”阻拦王阳明北上,原因错纵复杂,权力与良知之争,是本质。

杨廷和与王阳明结怨已久,话从王阳明江西剿匪说起,王阳明效力于兵部尚书王琼,所有军事务,只向兵部报告,根本不理会内阁的感受。王阳明剿匪有功,进一步壮大兵部的实力,从而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尤其是杨廷和这位首辅面子上,挂不住。

王阳明与杨廷和的政见不一。因为杨首辅信奉朱子理学,在思想信仰上和王阳明也是水火不容。

杨廷和担心王阳明进京后,会与兵部尚书王琼,里应外合,形成对抗内阁的斗争力量。所以,杨廷和极力鼓动臣僚,团结一致,排挤王阳明新势力发展壮大。

经过杨廷和一番捣鼓,甚至搬出先朝律令,以先皇驾崩之初,不宜进行封赏之事。“冻结了所有人事关系任免”?

嘉请皇帝,没有办法,在群臣的逼迫下,只有下令王阳明,立即回南昌,履行江西巡抚之职。

半路又接到圣者的时候,王阳明己从余姚走到钱塘,久思之后,向朝廷递交了辞职书。

由杨廷和掌管的内阁,果断予以回复,批准了王阳明的辞呈。此事中,一切原由皆为人性,事情发展的结果,都在情理之中,王阳明并无怨言,因为他看透朝野政风,心中光明,所以隐退故里,继续传授心学,甘做圣人。

从嘉靖元年到嘉靖六年,这是王阳明一生中最为幸福平静的时光。

这几年里,王阳明虽然接受了朝廷的封爵,但是并无实务,也无俸禄,只是名誉上好听而已。

王阳明也不在乎,一心修学,于是越地广收门徒,传播心学,倡导“致良知”的学说,将自己的阳明心学思想逐步完善,不断系统化,逐步走向成熟。

后来,“杨廷和内阁帮”的命运,也正如王阳明的心学所讲的,心中无良知,走不远。几年后,嘉靖皇帝重组了内阁,“杨廷和帮”被皇权边缘化。

而在这期间,王阳明的众多弟子,都已逐步进入了朝庭的权力中心。他们开始疯狂地向嘉靖皇帝举荐自己的老师。其中,应天巡抚吴廷、刑部尚书林俊、监察御史熊爵等人纷纷举荐,让王阳明进入内阁。

而这时候,王阳明还在老家余姚,一心讲学,对于朝野内外的种种声音,不动如山!

期间,王阳明与弟子们交流时,还不停书信劝慰:千万不要把自己卷进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包括他们自己。王阳明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说能普及天下。

翻看历史,不难发现王阳明,许多秩事,展现出的情怀与大度,令人膜拜!

嘉靖二年,进士科考试中,信奉朱子理学的主考官给《策问|出的题,论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

朱熹为人狷介耿直,言语不假辞色,性烈如火,完善了“道学”,陆九渊性格严谨质朴,一语触动人心,灵动如水,创立了“心学”。

主考官借题发挥,批判将二者学说合一的人,是在抬高陆九渊,而贬低朱熹。这种人的险恶用心和南宋时期的何澹、陈贾没什区别。何澹、陈贾都是攻击朱熹理学的学问的大家!

并说具有这种思恶的人,现在到处蛊惑人心,以售卖低级的思想,应该把他的书烧掉,把他的思想扼杀。这里暗指王阳明。

王阳明的弟子们,为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有意针对。但王阳明,听后大喜一番,认为自的圣学已达到举世皆知,名义上是在攻击我,实则是在宣传。

又说,嘉靖七年,即1528年,七月,王阳明临危受命,再度出山。朝廷任命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御史,前去广西征讨思恩、田州叛乱。


这一年,王阳明已经56岁,疾病缠身不说,实际上他已经脱离政事五六年。

接到任命后,王阳明哀伤地对弟子说,看来广西是非去不可了,不过依自已身体状况,恐怕难以活着回来。

王阳明出征田州、思恩的前夜,众门弟子都到王阳明府中来给先生送行,仪式感特别沉重。

从余姚到广西,1600公里。这一路,王阳明走了将近五个月。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不能快马加鞭,另外,沿途的弟子太多,接风送行、沿途讲学,耗费了不少时间。

王阳明一路上传道,证道,并写下了“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本体”,人心和世界,本是无善恶的本真状态,正如《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间的善恶,只是个主观的标准。

有善有恶意之动”,王阳明认为,人生本来就具有良知,正是由于良知被私欲蒙蔽了,才会出现善恶。

所以“知善知恶是良知”。王阳明认为,人心中的良知,就像面镜子,是非善恶都是能够照出的。有些人不能行善,并不是他们不能知善,而是他们知行不一。能做到去恶从善,便是听从良知,而去善从恶,便是良知受蒙蔽。

王阳明认为“为善去恶是格物”,人要从心上为善去恶,从事上来磨炼功夫,存天理,去人欲,让人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

王阳明这四句话,对良知的阐述,宗旨分明,清晰地体现了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王阳明这段行军路上,所讲学的经历,后人称为“天泉证道”。

嘉靖七年,1528年,11月20日,王阳明抵达广西梧州府,在这里组成军政府,着手开展平定思恩、田州叛乱的各项事务。

这一次,王阳明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又将建立怎样的功勋?

关注公众号“岚林谷”,看下文分解!

2024.3.19日晨

全文2636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讲王阳明的故事(26):不惧风雨总是晴发布于2024-05-05 2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