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杂剧与南杂剧。

尽管彪炳一代的元杂剧在元末便已衰微,但杂剧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学样式,还是挟其文体惯性,在明代戏曲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随着明初定都南京,中国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经济重心,皆由北方转移至南方。纯用北曲的杂剧,逐渐失去往日魅力,并不断受到活跃于南方的戏曲艺术------“南戏”的影响而发生新变。

以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所录明代作家统计,共1401人,籍贯可考者为1340人,其中属于南方者1165人,占87%;北方者仅175人,占13%。整个北方地区的文学家总数,还不及苏州府(195人)一府之多。

明代张羽《董解元西厢记搊弹词序》云:

今之缙绅先生,既多南士,渐染流俗,异哉所闻,故率喜南调,而吴越之音靡靡乎不可止已……间闻北调,纵不为厌怪,然非心知其趣,亦莫能鉴赏。其间故信而好者,不多有之。

明代杂剧的新变,首先体现在曲调上,即由纯用北曲,变为南北合用、甚至纯用南曲。

北曲,即金元时期北方戏曲所用的音乐,源于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七声音阶,主要以弦乐伴奏,旋律急促;

南曲,即宋元以来南方戏曲所用的音乐,源于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五声音阶,主要以管乐伴奏,旋律舒缓。

明徐渭《南词叙录》云:“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而“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

其次是突破元杂剧一人主唱(生或旦)的定规,变为灵活演唱,包括独唱(不限于生旦)、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

再次是突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定规,其长度多在一折至十余折之间浮动。譬如王九思《中山狼》杂剧,只有一折;而杨讷《西游记》杂剧,则长达六卷二十四折。

这种经历新变后的杂剧,被称之为“南杂剧”,它与另一戏曲品种,即在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传奇”,颇为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折数的多寡。

明沈泰编《盛明杂剧》时,以八折为界;明祁彪佳《剧品》则以十一折为界。但均不尽然。事实上,在明代戏曲中还有一类作品,它们往往合数个故事为一剧,每个故事均为数折之短剧,但加起来的总折数,又多达数十。此类作品,更不易区分是杂剧还是传奇,学术界也有命名为“合剧”或“组剧”者。

譬如徐渭《四声猿》十折,包括《狂鼓吏》一折、《翠乡梦》二折、《雌木兰》二折、《女状元》五折;沈《博笑记》二十六,包括《巫孝廉》(三)、《假活佛》(三)、《义虎记》(四)等十种;沈《十孝记》三十,包括《兄弟争死》、《郭巨埋儿》《王祥卧冰》等十种,每种均三

尽管如此,折数的多寡,仍然是区分明代杂剧与传奇的主要标志、也是较为直观的标志之一。

二、南戏与传奇。

所谓“南戏”,即指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以浙江地区为中心)的戏曲艺术。其体制特征有:主要以南曲演唱;角色分工较细,分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各角色均可演唱,演唱方式包括独唱、对唱、轮唱、接唱及合唱;多穿插净、丑、末等角色之插科打诨;剧本可长可短,长至五十六折(齣),短则一二十折(齣)。

现存最早南戏作品,乃《永乐大典》卷13991所收《张协状元》;代表作有 “荆刘拜杀” 及高明《琵琶记》。

明初,南戏继续发展,并逐步进入宫廷和文人的视野。

明陆容(1436-1494《菽园杂记》卷十云:“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

据徐渭《南词叙录》记载,明朱元璋对南戏《琵琶记》极为欣赏,云“《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日令优人进演”。

“传奇”形成于南戏的基础之上。它继承了南戏的体制特征:以南曲演唱、演唱方式灵活多样、剧本往往多达数十折等。但又具有若干南戏所无的新特征:

曲调声腔:南戏多用里巷歌谣、村坊小曲,音乐较为随意,格律也不甚讲究;传奇则吸收南北曲的优势,逐渐形成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明万历之后,更以昆腔独霸曲坛,其音乐呈现出规范化、格律化倾向。

角色分工:传奇较南戏更为细致,由原来的七种增加至十余种,譬如“旦”角就分为:正旦、贴旦、老旦、小旦等。

文本体制:南戏不分齣、亦无齣目;传奇则分齣,一本有二十至五、六十齣不等,每齣均有两字或四字标目,如“惊梦”、“寻梦”(《还魂记》)、“折柳阳关”、“陇上题诗”(《紫钗记》),有利于案头阅读。

作者群体:南戏作者多为民间艺人及书会才人之类,而传奇作者则多为文人,而且不乏著名文人。由于作者身份的不同,其审美观念及文学趣味也产生差异。

总之,“传奇”是明清时期南曲系统以文人创作为主体、文学上规范化、音乐上格律化的长篇戏剧。

传奇取代北杂剧成为明清戏曲之主流,直至清乾隆时花部(即昆腔之外的地方戏曲声腔)兴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大讲义:?明代戏曲体制及其变迁发布于2024-01-17 22: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