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做清官,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大都穷困潦倒。

     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先后在山东的范县和潍县任知县,而且政绩显著。

     有一次,郑板桥把一个领导给得罪了,迫不得已,就辞去了公职去了扬州。扬州这个地方自古繁华,有钱的人,特别是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比较多。想来想去,他觉得去扬州发展比较好,去那里卖画肯定有人要。         

        果不其然,凭郑板桥的为人处世和画画风格,他不久就挤进了“扬州八怪”之列。那“江南七怪”,后来还练成了上乘武功培养了一个射雕的英雄被金庸载入史册。

       说他怪,其实也是见怪不怪,因为他一辈子只画兰、竹、石三种东西,“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可以不朽。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曾经写过一首表达了自己为官清廉,心系人民疾苦的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

            一枝一叶总关情。

有一天夜里,夜色朦胧,月隐月现,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有人说,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自己。突然间,他感觉屋后面的那一张木门好像有拔门栅的声音。郑板桥越想越不对劲,心里一惊,家里肯定进贼了!怎么办?听说贼不落空,如果冒然喊捉贼,家里和附近又没其他人在家,穷寇勿迫,敌在暗,他在明,万狗急跳墙扑上来捅他两刀该如何是好?他轻轻地咳嗽了一两声,朦朦胧胧,似醒非醒,似睡非睡,装作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月色朦胧夜深沉,梁上君子进我门。”他想,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知这个做贼的是不是进了书房,突然间变得鸦雀无声。别的倒是没什么,他就是怕别人乱翻他的书,撕他的画,没准把它们扔得满地都是,那就够他整一天半天的了。于是,为了打草惊蛇,郑板桥接着又念了一句“腹内诗书有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过了一会儿,那个人估计真的听懂了已经被他识破家里进了贼,也知道他确实没钱可偷,就不好意思慢慢地退出了书房。家里黑灯瞎火的,郑板桥怕他撞到屋子里的两张破桌椅,走正门跑的话尽管狗是被锁了铁链的可被狗咬了就麻烦了。搞不好,人家倒打一耙,说他家里的狗咬了人,那他还得请人抬着盗窃去打狂犬疫苗,他又哪里来的钱呢。围墙上昨天卖了一幅画刚换了几个兰花盆,要是翻墙逃跑岂不是刚好打翻了啊。想着想着,他只好提示他扫码出入,希望他从原路返回不要乱跑。于是,他又念了一句:“出门莫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心想,“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做贼心虚,虽然我年迈打不过人家,现在想起来,大概那做贼的人也有七分怕我吧。”一会儿,他又听到屋后那张门的声音,寒冬腊月,年关将至,想必人家也是打算搞点过年料当而已。这鸡鸣狗盗,偷鸡摸狗的,又哪年没有,又哪朝没有?都说饱暖思淫欲,贫穷起盗心,要是家里有钱日子好过的话,谁还愿意去做贼呢?自古做贼的人,也没见几个偷发了财的,要偷还是去偷有钱人家的钱比较好,省得今晚在他这里落了空,最后,郑板桥又念了一句,“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

      就这样,郑板桥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毫发无损巧妙地把家里的盗窃给打发走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郑板桥吟诗退贼发布于2024-03-12 11:41:45